零食连锁转向折扣超市,背后做供应链生意

第三只眼看看 2025-02-22 05:41:00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零食连锁的新赛段,正在开启。

2月17日,头部零食连锁品牌鸣鸣很忙宣布推出新店型“赵一鸣省钱超市”,定位硬折扣店。旗下零食连锁店“零食很忙”、“赵一鸣”也迭代出3.0店型,门店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新增鲜食、低温冻品、烘焙鸡蛋、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等品类。

这一动作意味着鸣鸣很忙正式进入超市赛道。从目前卖点来看,鸣鸣很忙针对消费者主打“省钱”定位,直接比价同类型头部厂商品牌,主要通过扩品类来覆盖更多消费场景;在加盟商层面,鸣鸣很忙则强调成本优势及新的业务增长点。

鸣鸣很忙创始人赵定对此表示:“3.0省钱超市,代表着鸣鸣很忙从零食品类到超市赛道的创新与成功实践,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更省心,也让加盟商赚得更安心。”

作为同期布局,鸣鸣很忙推出牛奶、无糖乌龙茶、拇指风干牛肉等自有品牌商品。这些自有品牌分为红标、金标以及子品牌系列。其中红标系列主打“超高性价比”,金标系列定位提升品质。据鸣鸣很忙自有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从3月至4月起,将有30款扩展系列的自有产品陆续上架。

鸣鸣很忙此次转型,是零食连锁品牌集体动向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下半年,不少头部区域零食连锁开出“硬折扣”模式的批发超市。例如万辰集团公布了来优品省钱超市门店模型;零食有鸣开出零食有鸣·批发超市;爱零食以爱零食·便利品牌开放加盟;零食优选开出惠真批发超市;恰货铺子也通过扩充米面粮油等品类向超市转型。

表面上看,这是零食连锁品牌应对同质化竞争、加盟店增速及门店客流下滑想出的解决方案。但在背后布局上,零食连锁以连锁门店为基础,向上游做供应链生意的想法正在逐步落地。例如鸣鸣很忙门店数突破15000家,从订货量来说,足够支撑其总部成为一家“批发公司”。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这种以单品类切入市场,再以规模获取价格优势的做法存在可取之处,相当于弯道超车。但从长远竞争来看,商品品质、特性等层面的差异化创新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长期复购。

用门店品牌为商品背书

拓展非零食消费场景

零食连锁转向批发超市的重要变化,一是扩品类,二是拓展自有品牌。

从扩品类来看,冷冻冷藏、烘焙食品等商品是零食连锁率先试水的品类。例如鸣鸣很忙3.0店型以“品类精选、价格合理、购买便利”为核心,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增设鲜食和低温冻品专区。其官方表示,将通过重构成本结构,以效率为基准,顾客为中心,实现总成本领先。

新增品类一方面是为了补充零食连锁日渐扩大的门店经营面积,从而换取更多日均销售。有零食连锁相关从业者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初期的零食连锁门店面积大约在80平方米,现在已经扩张至200-300平方米。这是由于同区域内门店密度不断提升,零食连锁就需要通过开大店,优化品类结构来平衡单店日销。”

另一方面,提升顾客到店频率,从随机性购买转向刚需消费渠道,也是零食连锁扩张品类的重要原因。就拿鸣鸣很忙推出的自有品牌牛奶来说,厂商品牌大多是以24盒/提为主要售卖规格,鸣鸣很忙自有品牌牛奶则设施为12盒/提。这样操作既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牛奶的新鲜度,也能缩短其到店周期。而且,相比较零食来说,牛奶的刚需性更强。

此外,应对传统超市渠道竞争,也是零食连锁的一大考量。有折扣零食连锁从业者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商超刚开始是被打蒙了,反应过来之后,折扣零食连锁能卖的品类他们都有,做折扣价格他们也能做,甚至供应链规模优势更强、门店面积更大,所以对折扣零食连锁也是有影响的。”

鸣鸣很忙官方也表示,“在品类优化方面,零食店2.0鸣鸣很忙实现了SKU数量的‘产品多’,接下来,鸣鸣很忙将围绕‘从人群到场景到品类’的深度洞察,挖掘更多细分品类,品类的增加及优化配置将会给门店业绩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那么,鸣鸣很忙以15000家门店为基础向上游供应链赚取规模化利润,推出自有品牌,就显得很好理解。

其优势在于,鸣鸣很忙旗下门店此前以散称零食为主要品类,品牌集中度较弱。此次推出的牛肉干、乌龙茶等自有品牌商品,既有鸣鸣很忙的门店品牌背书,又有价格优势,对消费者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

同时,此前的高密度开店为鸣鸣很忙积累了一批忠实客群。鸣鸣很忙产品经营总监李芳透露称,“集团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19个城市,每天服务消费者590万人次。其中会员消费占比75%,累计积累了1.26亿会员数据。”

如果能将他们的非零食品类购物需求从其他渠道转移到鸣鸣很忙来,意味着极大增量。

增量首先来源于C端消费。例如其自有品牌猪肉包原本的购买场景可能在传统超市、生鲜电商、便利店等渠道。但如果消费者转到零食店中购买,就是对早餐消费场景的补充。

其次,面向加盟商销售自有品牌商品,也有利于鸣鸣很忙深挖供应链利润。其价格和规模优势是打造“大单品”的重要基础。而大单品带来的营收、利润空间,相比较常规SKU来说则更为可观。

而且,适配更多商圈,也是批发超市能够规模化扩张的关键。可以说,以量贩零食业务切入,向生活配套业态渗透,挖掘其他社区零售业态布局机会,是零食连锁更进一步的长远目标。

价格是核心竞争力

商品竞争尚在初级阶段

现阶段,价格仍然是零食连锁品牌扩品类的核心竞争力。

就拿鸣鸣很忙推出的自有品牌来说,“省钱”概念被反复提及。单支1.9元/600ml的乌龙茶;单盒2.5元/250ml的纯牛奶;9.9元/50g的风干牛肉干;9.9元/6包的海苔等单品均有市场对标品牌,且具备价格优势。

这一方面来源于鸣鸣很忙的采购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于零食连锁来说,压缩供应链环节,通过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属于一大共识。相比较传统超市来说,零食连锁在这一层面没有历史包袱,更易轻装上阵。

传统超市要从此前的“后台费用+前台销售”利润结构转向仅靠前台销售,需要经过组织架构调整、利润模型重构、各方利益协调等诸多动作,是一项需要时间过渡的系统性工程。但零食连锁成立时就是靠低价抢市场,转变起来速度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食连锁转向批发超市这一轮转型中,动作更快的群体以区域零食连锁为主,而非万辰集团、鸣鸣很忙集团两个头部玩家。《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这实际上是由整个零食赛道现状决定。区域零食连锁到了不得不变的关键时刻。

首先,万辰集团、鸣鸣很忙集团两个头部体系将零食连锁竞争拖入了资本层面,资金实力不强的零食连锁品牌已经难以应对“拉锯战”,必须寻求其他路径;其次,零食连锁店单店销售下降,也是倒逼连锁品牌扩充品类,探索新店型的重要原因;再次,由于行业内出现加盟店“翻牌”抢店,企业间并购机会减少,使得向“折扣店”转型,是零食连锁品牌另辟赛道,避开竞争的尝试。

不过,鸣鸣很忙集团随后已经跟上。拓展自有品牌、向上游走是他们更进一步的表现。

例如鸣鸣很忙自有品牌在强调价格的同时,也提及了清洁标签、猪肉等原材料含量等卖点。相比对标的厂商品牌产品来说,鸣鸣很忙首批推出的6款自有品牌商品基本能做到凸显某一品质卖点且价格更优。

这是因为,零售行业的商品竞争已经到了全产业链阶段。类似于山姆会员店等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是在向品类创新、差异化商品研发、垂直供应链建设等方面靠拢。他们既是零售商,也是产品研发方。单纯的价格竞争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零食连锁要想长期发展,还是要转到商品本身上来。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零食连锁品牌在首次推出自有品牌时没有选择一步到位,应该有主客观因素等多方考量。

先发车,再调整是零食连锁现阶段的一大特点。他们需要和时间赛跑,以此留住当前客群和潜在加盟商,同时给资本市场更多积极信号。而客观来看,培养自有商品开发团队,研究针对目标客群的差异化商品也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零食连锁的自有品牌体系建设,未来仍需持续迭代。

0 阅读:1

第三只眼看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