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对马来西亚并不陌生,马来西亚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南洋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洋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郑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要在马来西亚的港口停泊。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难以为继生活的青壮年,不少人都漂泊到南洋讨生计。在南洋生活的华侨,对故土有着根深蒂固的恋情。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缺少经费,就到南洋向华侨募集资金。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不仅向祖国捐献巨资支持抗战,而且派遣数千名汽车驾驶员和机器修理工到滇缅公路运送抗战物资。
南洋的华侨让人尊敬,在他们身上流淌着热爱华夏的浓浓血液,他们心系故土的赤子之情,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我和老伴游览这片有着美好印象的南洋沃土,感受到了华侨对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贡献,同时,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马来西亚联邦坐落在中南半岛南端,北接泰国,南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通过两条人造长堤将新加坡连在一起。马来西亚联邦有两个洲在南中国海上,一个是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洲,另一个是沙巴洲西南面的沙捞越洲。文莱国则是夹在沙捞越洲和沙巴洲之间的岛国。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070万,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橡胶、棕榈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石油蕴藏量可观,盛产热带硬木,曾经是世界第一产锡大国。
在热带雨林中,有各种珍禽异兽,如善飞的狐猴,稀少的白犀牛,特有的大猩猩。其中,兰花、蝴蝶和巨猿被称为三大珍宝。马来西亚还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国家,199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2014年GDP3269亿美元,人均1105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历史不长。在十五世纪以前,这块土地分属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国,直到公元1406年拜里米苏拉征服各个小国,建立马六甲苏丹王国,才成为统一的国家。我国《明史》称这时的马来西亚为满刺加国。100年后,也就是公元1528年,葡萄牙舰队消灭了马六甲苏丹王国,这片土地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马六甲苏丹王朝末代国王马目沙辗转逃到苏门答腊岛,客死该岛。他的两个儿子则分别建立了柔佛王国和霹雳王国。其中,柔佛王国成为抗击葡萄牙殖民者的主要势力之一。中南半岛南端的这片土地,又分裂为许多小国。
公元1641年,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殖民者。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占领这片土地后,采取联合一些小国对抗另一些小国的办法,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公元1785年,英国殖民势力进入这块土地,与荷兰殖民势力展开争夺,最终荷兰人让步,双方在公元1824年签订条约,承认英国对马来半岛的统治。公元1942年马来西亚被日本军国主义占领,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才重新回到英国殖民主义者手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先后从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公元1963年9月16日,这四个国家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华人占全国人口的42%,与马来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相上下。建国以后,马来人至上的呼声在马来族中日益突显,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担心华人有朝一日掌控大权,为绝后患,便利用其在国会中的多数,于1965年8月8日强行通过决议,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从联邦成员中驱逐出去。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华人在马来西亚中的比例骤然下降到20%,对马来族构不成威胁。在马来人占统治地位的马来西亚联邦中,各民族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以马来族为主的原住民族,有着比华族和印度族优厚的福利,如能够享受房屋折扣待遇,华族和印度族则不能享受。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南部的一个州,其首府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曾经是马六甲苏丹王国的国都,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岸南段,距吉隆坡148公里,距新加坡245公里,现有人口65万。马六甲是中国文化,葡萄牙文化,荷兰文化,英国文化和原住民文化交融发展的地方,马来人占50%,华人占40%,还有印度裔,葡萄牙裔和欧亚混血儿。这里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性,不仅有马来西亚风格,还有中国风格,葡萄牙风格和荷兰风格。2008年7月8日,马六甲市和槟城州首府乔治市共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统领的庞大船队五次到达马六甲,在这里播撒了中华文明的种子,不仅将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这里,还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到这里。人们对郑和充满着敬意,在市区西面10公里一个叫三宝垄的地方,当地华侨出资修建了三宝庙。寺庙为中式建筑,红柱、白墙、黛瓦,飞檐斗拱大门,门楣上端正地写着“宝山亭”三个汉字,庙中供奉着三个圣像和牌位,分别是三宝太监郑和,福德正神土地,天后圣母玛祖,郑和的塑像被放在神的位置,足见郑和在南洋华侨心中的地位。院内立着一尊郑和石像,人们常到石像前烧香敬奉,求签问卜,以求消灾纳福。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共同出资,在郑和官仓遗址上,建筑了8000平米面积的郑和文化馆。介绍郑和在中国和马六甲的贡献,展出郑和宝船模型,以及郑和下西洋所携带的数百件瓷器和物品,重现当年船员们在海上的生活场景。
市中心最热闹的街道是鸡场街,不仅白天人气兴旺,晚上也很热闹。每当夜幕降临,就变成灯火的海洋,摊贩布满空地,游人熙熙攘攘,各种风味小食和饮料应有尽有,好一派南洋风韵。“鸡场”是荷兰语的音译,意译则是“荷兰贵族街”。最先居住和生活在这里的是荷兰人,逐渐被华人所取代。华人不仅在这里居住,而且开旅馆,设会馆,经营商店。在这里居住的华人,大多数是赚了钱的商人,沿街一排排中式建筑,无论是格局、还是家具摆设,都浸透着中式风格的典雅,据说许多东西是从中国漂洋过海运来的。
这里还是南洋特有的娘惹文化诞生地之一,娘惹文化是指明朝和明朝以前到南洋的华人与当地马来人妇女通婚后,所特有的生活习俗。在娘惹文化形成的初期,马来人尚未全族信奉伊斯兰教,华人与马来人联姻不存在宗教教规障碍。华人主要是从福建和广东潮汕来的移民。他们的后代男的称“峇峇”,女的称“娘惹”。
娘惹文化实际上是中华文化和马来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的产物,在语言、膳食和服饰方面受马来文化的影响较多,而在信仰、名字和种族认同上,则熏陶着中华文化。南洋各地都有娘惹餐馆,到这里可以品尝到中马味道交融的娘惹饭菜。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一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和习俗,在陈祯禄路上专门建立了《峇峇娘惹文化馆》。
到马六甲旅游,城市中心广场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不仅热闹,有着浓郁的南洋风情,而且是殖民主义者统治马来西亚时期的中心地带。广场的正面,坐落着一幢1650年建盖的红屋,这是东南亚现存的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红屋最先是荷兰总督的官邸和荷兰统治时的行政中心。英国人取代荷兰人后,变成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的行政中心。这幢红砖红瓦白窗的建筑,大多是二层,局部有三层,虽然古老,但不破旧。

红屋现在被辟为博物馆,展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马六甲王国的历史,侧重介绍王室、货币、婚俗、航海等内容;第二部分展出当地的艺术;第三部介绍郑和到马六甲的情况;第四部分是马来西亚人争取民主独立的历程;第五部分是有关马来西亚穆斯林的内容;第六部分是马来西亚的教育。广场的左侧是基督教堂,这是1753年为纪念荷兰人统治马六甲100周年而建造的。教堂外墙与红屋是同一个颜色,英国人取代荷兰人统治后,在教堂上方加盖了钟楼,设置了风向标,增添了一些英式建筑的元素。教堂内部有手工缝制的靠背,黄铜制作的圣架,写有荷兰文字的碑铭,瓷砖拼成的圣画《最后的晚餐》,这些文物和教堂一样,都具有岁月的沧桑感。广场中间是一座多层圆形喷泉,水花四射,给人带来丝丝凉意。广场的右侧是一座方形红色钟楼,钟楼上安装了时钟,准确地向人们报时。
红屋背面的小山丘,是城市的制高点,从红屋后门向上走,不多时便登上山顶。山顶上有座像城堡一样的圣保罗教堂,教堂外墙为白色,显得庄严圣洁。它的历史比红屋还长,是最先占领马来西亚的殖民者葡萄牙人在1521年修建的。教堂里埋葬着葡萄牙著名的传教士圣方济,在基督教中圣方济属于圣人,传说圣人死后肉身不腐。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不相信这样的传说,便将圣方济的尸体从墓穴中挖出来,斩断其右手,血液顿时从被斩之处涌流出来,骄横的荷兰人看到此情此景,顿时惊恐万状,才相信圣方济是肉身不腐的圣人。于是重新把他的尸体埋回墓穴,并在教堂前方为圣方济神父塑造了没有右手的雕像,每逢周末荷兰人都要到这里对他顶礼膜拜。
荷兰人占领马六甲期间,曾把这里作为军事要点,多次与敌军激战,外墙上留下许多炮弹击中的痕迹,直到现在仍能够分辩。由于教堂遭到战火的破坏不能继续使用,荷兰人就把这块风水宝地变成墓地,在一块雕刻着拉丁文和荷兰文的石碑上写道:这里埋葬着荷兰贵族的尸体。
市区附近还有一处重要的历史建筑,就是圣地亚哥古城门,这个古城门是15世纪葡萄牙人用武力占领马六甲以后,为防止敌人进攻而修建的城墙遗迹。荷兰人击败葡萄牙人后,对城堡和城墙进行了加固。英国夺取马六甲时,在这里与荷兰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死伤了不少英国士兵,如今城墙已毁只剩下孤零零的城门。站在这座古城门面前,我的思绪万千:千百年来的世界史,就是用武力角逐、弱肉强食的历史,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生存原则,至今没有根本改变。
马六甲海峡是用毗邻马来西亚的城市名字命名的。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海岛之间,全长1080米,西段属于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最窄处在新加坡海域,只有37公里。这条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国际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洋运输线。
它的过船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还是中日韩三个贸易大国海上运输的生命线,这条运输线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中日韩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打击,而且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条生命线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个国家共同维序和管理。近几十年来,这条海峡出现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海盗活动猖獗,仅2000年就发生150起,占当年世界海盗抢劫案的三分之一。这里存在恐怖威胁的可能,有的航道水深只有25米,如果有人将一艘大型轮船沉没在这里,将会给过往船只带来麻烦。
流入海洋的泥沙以日俱增,以每年60-500米的速度向海峡延伸,对港口的水深影响较大。为除解马六甲海峡不安全因素,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请求我国帮助训练海事人员,以提高马六甲海峡的安保能力;在马六甲市京皇港修建最大的综合港口,能保障巨轮的补给和维修。愿马六甲海峡永远畅通无阻,造福世界各国。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有167万,面积243平方公里,2018年进入世界一线城市,成为国际大都会。许多在东南亚进行的国际会议都在吉隆坡召开,它和新加坡被称为东南亚外交的两个中心。吉隆坡在名义上是国家的首都,但是,具有首都权力功能的政府已经不在这个城市,而是在它以南25公里的新建城布特拉再也。国家议会、总理官邸和政府的主要部门都在布特拉再也办公。这种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不在首都的情况,并非只有马来西亚一个国家,欧洲的荷兰也是如此,荷兰的首都在阿姆斯特丹,而首相官邸却在海牙。
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吉隆坡是该国的首都,却不一定知道它曾经是世界上公认的锡都和胶都,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命名为“世界图书之都”,这样吉隆坡就获得了四都之城的称呼。
作为锡都,吉隆坡不仅锡的交易量大,而且锡制工艺品也很出名,当然,价钱也不菲。马来西亚曾经是世界上种植和出口橡胶最多的国家,被誉为“橡胶王国”,橡胶的主要交易地在吉隆坡,所以吉隆坡被叫作世界的胶都。
近十多年来,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不断被棕榈等经济作物所替代,橡胶的种植和生产下降到了世界第三位,这样,吉隆坡胶都的称谓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吉隆坡之所以成为世界图书之都,一是倡导通过阅读激发关爱,宣扬“一个阅读的城市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城市”;二是为所有的人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包括为贫穷住宅区的图书馆提供数字化服务和为残疾人图书馆提供无障碍环境;三是根据不同人群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使阅读成为人们的良好习惯;四是增强阅读的包容性,允许不同内容不同观点的书籍存在。在吉隆坡随处可见图书借阅处,为人们提供免费阅读。
吉隆坡地处鹅麦河与巴生河的交汇处,原是一片泥泞的土地,在马来语中,吉隆坡的意思是泥泞的河口。吉隆坡建市历史不长,从一片泥泞土地发展为繁荣都市不到200年。吉隆坡的兴起与发现锡矿有直接关系,这里是马来西亚主要的锡产地。吉隆坡属于雪兰莪州苏丹国,1857年,拉惹阿都拉苏丹开放巴生河谷,吸引大批华工到这里采矿,这里成为世界出名的大锡出产地,四面八方的淘金者纷至沓来,迅速发展为城市,雪兰莪州首府搬到了这里。1974年吉隆坡从雪兰莪州割裂出来,成为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吉隆坡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历史和现状,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混成一体,多种宗教和平相处,多种族群共同生存,城市里有马来村,唐人街,印度街,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不同信仰的宗教庙宇构成这个城市。城市因多元而精彩,多元使城市更繁荣。
在中央商务区,有两座世界知名的摩天大楼,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双子塔,人们习惯称它为双峰塔。它是由阿根廷裔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设计的。两幢一模一样的大楼各高452米,分别有88层,犹如两把直插云霄的倚天剑,守护着这个城市。在大楼的40层-41层之间,有一座联结两幢大楼的天桥,人们通过天桥能够在两幢大楼之间来往。

由于大量地采用不锈钢和玻璃装饰外墙,因而凸显了两幢大楼的金属质感。两幢大楼的用途不一样,一幢是国家石油公司的办公大楼,另一幢是对外出租的商务写字楼。不少有名的大公司都在商务写字楼里办公。楼内地面六层是公众消费场所,可以购物、娱乐和美食。楼内还设有石油展览馆,普及石油科技知识,供人们参观学习。人们还可以乘坐电梯,到86楼观光层,俯瞰吉隆坡市容。在1998年-2003年间,双峰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后被台北101大楼所取代。双峰塔的四周是美丽的公园,公园充满着现代气习,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水池,人们可以在池中戏水,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音乐喷泉就会喷射出各种水花,成为人们夜晚喜欢聚集的地方。
吉隆坡是一个有着马来西亚近代历史记忆的城市,市内保存着许多珍贵历史建筑。默迪卡体育馆是1957年国父东姑·亚都拉曼向全世界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主权国家的地方。在苏丹阿卜杜勒·沙马德大厦旁边有一个独立广场,广场在1961年开建,1976年建成,占地8公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广场之一。1952年8月30日马来西亚的国旗第一次在这里升起。广场上高耸的旗杆有100英尺高,据说是当今世界最高的旗杆之一。

庄严的独立纪念碑纪录着马来西亚独立自由的重要日子。每月第三个星期的周六下午5点钟,有军乐队在这里为民众表演。在广场的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雪莪兰皇家俱乐部,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圣玛丽亚教堂,吉隆坡火车总站。特别是苏丹阿卜杜勒·沙马德大厦,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艺术性。这幢大厦是1897年历时三年建成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权利中心,现在为国家最高法院。这幢大厦融合了阿拉伯建筑中的摩尔风格,印度建筑中的莫卧儿韵味和英国建筑的端庄气派。主楼上方的金属圆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大厦上有40公尺高的钟楼,使整幢大楼显得更加雄伟。这座吉隆坡曾经最耀眼的地标建筑曾经独傲城中,如今已不再那么光鲜耀眼,它的周围已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高大建筑,它像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被殖民的历史。吉隆坡有太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升喜廊购物商场,是用玻璃幕墙和石材混合构建的立体几何建筑,彰显出线面结合的雕塑感和简约严谨的现代韵律,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大开人们的脑洞,助力人们的想像。当然,清真寺、王宫和唐人街,都是应该光顾的地方,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都可以逐一游览,以加深对这座城市的理解。
四、发展中的旅游热地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旅游大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齐全,不仅可以观光,而且适宜休闲;既能欣赏大自然美景,又能体验人文风情;不仅可以陆地游,而且可以海岛游。性价比高,签证方便。特别是首都吉隆坡,近几年来成为旅游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热地,2017年被列为世界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旅游成为马来西亚国家外汇的三大来源之一。
海岛旅游主要集中在砂捞越州和沙巴州。沙巴州的海岛风光美不胜收。东姑·亚都拉曼公园是沙巴州的第一个国家海洋公园,它由许多小岛组成,不仅有海上娱乐项目,而且有适合于老年人和儿童进行的海底漫步项目。西巴丹岛是世界顶级的潜水胜地,水面风光旖旎,水中景色更美,游客进入水中,犹如置身于水晶宫,所以有“水面美三分,水下美七分”之说。哥打基纳巴卢公园又叫“神山公园”,有上千种从热带到寒带的野生植物,还有直径为1-2米的大王花,有人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朵。在神山公园附近,有氤氲笼罩下的宝林温泉,这个温泉是日本占领时期发现的,所以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建成露天温泉,浸泡在滑润的温泉水中,仰望着蓝色的辽阔天空,一定会有飘飘然似神仙的感觉。
在沙巴州的东海岸景区有一个海龟岛,到这里游览,可以看到海龟在水中悠闲自得的畅游。游客们专注海龟无忧无虑漫游的形态,会在不知不觉中抛开世间的一切烦恼,放松全身休闲。砂捞越州的风景名胜吸引着众多的外国游客。坝阿国家公园是砂捞越州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不仅有茂密的热带雨林,而且有许多热带的野生动物,如果到这里旅游,可以看得到成群结队的猴子在树林中出没。在砂捞越州的东北部有著名的尼亚公园,不仅有姿态各异的溶洞,还有溶洞中前人留下的壁画,更有成片的燕窝馈赠人们养生。
马来西亚半岛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吉隆坡附近就有不错的自然景观。在距市中心10多分钟车程的城市湖滨公园,附属有一个雀鸟公园。雀鸟公园选择在山谷地形,入园处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屏风遮挡,屏风上长着绿色植物,人工瀑布从石头上泻流下来,好似一个搬不走的盆景。园中有200多种鸟类,这些鸟类不仅有本土的,还有从中国、泰国、印度、印尼、澳洲、南美、南非引进来的。公园里营造了与鸟类栖息地相似的环境,让一些鸟禽在园中自由的生活和繁殖。
园内专门设置了人工饲养区,供珍稀鸟禽生活。这个公园是世界上较大的覆盖式雀鸟公园。毗邻湖滨公园的是一个热带蝴蝶公园,这个主题公园占地0.8公顷,建于1986年,有120多个种类的蝴蝶,完全模拟热带蝴蝶生活环境建设。园中栽植着热带雨林植物,有小溪,花草,瀑布,小鱼儿生活在水中。大部分地方是露天景观,蝴蝶在巨大网罩覆盖下的空中自由飞舞,游客在蝴蝶生活的环境中无障碍观赏蝴蝶。

在距市区13公里的北边,有一个叫黑风洞的石灰岩溶洞群,它由3个主洞和20多个小洞组成,既是风景名胜区,又是印度教信众的朝圣地。洞中有彩绘雕塑的印度教神像。神庙洞是风景区的主岩洞,洞高100多米,要攀登272级石阶才能到达。洞穴群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经常有蝙蝠飞舞和野猴出没。在进入洞穴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达42.7米的印度教战神穆鲁干的全身镀金像。
穆鲁干在印度教中是寺庙的守护神,这尊塑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穆鲁干神像,印度教徒称这尊塑像是“完美之神”。每到穆鲁干的生日,也就是公历一月底二月初月圆的日子,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大宝森节。届时,东南亚一带的信徒都会汇聚到这里,头顶奶壶,口衔微型铁杆,袒露刺身,手持鲜花,庆祝神日。印度教信奉的是苦感文化,教徒们笃信人生的磨难是前世作孽的苦果,所以,人生要认命,要本分,不能有非分之想,只有这样,来世才能够得到善报。信徒们到这里祭祀,就是向神灵祈祷、许愿和还愿。
吉隆坡东北50公里处的吉保山脉中段,是东南亚最大的避暑胜地,海拔1772米,夏天气候凉爽,冬天稍许寒冷,经常浓云密布。除了有消暑度假的酒店外,还有云顶山大型娱乐城。这个娱乐城建在山顶上,要乘缆车才能到达。山顶上有400亩水面的人工湖,有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还有温水游泳池。娱乐城内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餐馆,购物店,影院,还有惊险刺激的活动项目,如云霄飞车,高空木马,宇宙飞船,升降坐椅。

还有马来西亚唯一合法的赌场。赌场门口设有告诫牌,明示穆斯林和未满21岁的人不能进入。云顶山娱乐城是由“游乐赌王”林梧桐创办的。林梧桐是马来西亚的华人,1918年生于福建安溪,19岁时漂泊到吉隆坡,从当木匠学徒,做小贩干起,靠“毅力、勤奋、诚实”经营,打造出市值220亿美元的商业王国。仅云顶山娱乐城一处就价值6亿美元,每年有100多万游客光顾。1979年,他被英国王室封为爵士。2007年10月去世,享年90岁。华人在马来西亚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欢迎关注“老兵看世界”连载,求书请私信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