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这是一张陈丕显和夫人谢志成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夫妻二人身穿黑色正装,再加上身上独有的气质,让二人看起来更加的干练和精神,而他们二人的经历,也是在战火中淬炼而成的。
1940年,皖南泾县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婚礼,简朴却庄重,新郎是东南局青委书记陈丕显,新娘则是新四军军部的机要员谢志成,叶挺、陈毅当的红娘,项英、曾山亲自批准,俩人就这么喜结连理了。
那时候的中国,正陷在抗日战争的泥潭里,到处都被战火所包围,可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时候,却依旧阻挡不了陈丕显和谢志成的爱情。
陈丕显是福建上杭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投身到了中国革命当中,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又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长征,或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样样都经历过,虽然年龄不大,但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
而谢志成是江苏无锡人,她也是个坚定的革命者,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就在新四军军部做机要员,那时候,机要工作可是重中之重,她靠着自己的能力和信念,多次出色的完成任务。
二人的相识,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陈丕显作为东南局青委书记,和新四军打得交道多了去了,而谢志成作为机要员,也经常要和上级机关沟通协调,一来二去的,俩人就熟了,也就慢慢走到了一起。
婚后二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谢志成还是继续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而陈丕显,则肩负起了更重的革命任务,他俩虽然聚少离多,但心却始终连在一起。
每次陈丕显在战斗中负伤,谢志成就义无反顾的前去照顾他,不仅是在工作上支持他,生活中对他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陈丕显也知道妻子的不容易,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个家,让谢志成能安心工作。
就这样,二人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数次的生死考验,让二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爱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丕显和谢志成的生活,那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丕显先是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第四书记,后来又成了第一书记,身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了。
尤其是上海这个大都市,陈丕显肩负的任务可是不少的,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管理,哪一方面他都得操心。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一定是要大搞建设的,在陈丕显领导之下,以及上海人民的努力之下,饱受战争摧残的这个国际大都市,展现出了新的面貌,最后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而在陈丕显在为上海建设奋斗的时候,谢志成也没有闲着,她可是陈丕显背后的贤内助,家里家外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还得抽出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为上海的建设添砖加瓦。
陈丕显和谢志成二人眼看着上海从旧社会的十里洋场,一步步变成了新中国的工业重镇,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些奋斗生涯中悄然升华,责任、担当,这些词汇在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生活并非总是那么顺利,那个特殊年代,陈丕显遭遇了不少磨难,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守着初心,夫人谢志成更是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爱情,在风雨中也变的更加坚韧。
在经历了战争的摧残与特殊时代的坎坷之后,陈丕显和谢志成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宁静时光,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他们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被冲淡,反而变得越来越浓烈。
在陈丕显和谢志成二人的晚年生活里,他们更多地沉浸在家庭的温馨之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也变的有出息了,大儿子陈小津成了高级工程师,二儿子陈东棋成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女儿陈小龙也事业有成。
儿女的成功,自然是离不开陈丕显和谢志成的悉心教导,他们用一言一行,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这个家时时刻刻充满温暖。
闲暇时,陈丕显和谢志成二人总爱回忆以前的事情,他们常提起在皖南泾县举行的那场婚礼,虽然简单却充满爱意,还常聊起战火时代的相互扶持,以及上海建设时的并肩前行。
而这些故事并不会只属于陈丕显和谢志成二人,也会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之下传给后世,激励着后辈们不断前行。
可人终究不能永远年轻,1995年,80岁的陈丕显在北京去世了,而丈夫的离世,让谢志成悲痛不已,可生活还要继续。
陈丕显的一生都为国家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在他去世后,谢志成则继续为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丈夫,他们夫妻二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经历了战火的淬炼、艰苦岁月的洗礼、以及时间的沉淀,陈丕显和谢志成之间的情感越来越坚定,二人的相濡以沫和不离不弃,已将成为很多人心中爱情的典范。
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陈丕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