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第一桶金:全靠区文教局帮他推销口服液

兰台说历史 2024-08-02 00:07:19

宗庆后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讲一讲“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先生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和大家聊这个话题呢?

不是因为兰台对去世的宗庆后先生有任何的负面看法,事实上兰台很尊敬这位民营企业家。

只不过,宗庆后先生去世后,网络上有一些对宗老先生的盲目吹捧,兰台觉得这对老先生的身后名并没有什么益处。

互联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说“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这个电梯指的就是从1978年开始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那三个乘坐电梯的人则是吹嘘各种成功学企业家。

为了避免宗老先生日后也成为别人口中的“成功学企业家”,兰台斗胆为大家介绍一下宗老先生是如何挖掘到第一桶金的。

20世纪80年代的杭州

01、

宗庆后老先生的第一桶金,除了各种机缘巧合之外,更多的还是借助了当地区文教局的帮助。

甚至可以当地区教育局对宗庆后先生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区文教局的帮助,宗庆后老先生是否还能成功创立“娃哈哈”,就很难说了。

毕竟,之前宗庆后也曾三次创业,但是这三次创业都失败了。

这三次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外部力量的帮助,完全靠宗庆后自己打拼。

经过这几天媒体的科普,相信大家都知道了1978年从农场回到杭州的宗庆后已经33岁了。

宗庆后是靠着当时的“接班”制度,顶替了当老师的母亲,进了隶属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管辖的一所小学。

当然,由于宗庆后学历不高,他并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岗位,他被安排在了小学的校办工厂工作,成了一名糊纸箱的工人。

80年代的杭州

当然,宗庆后之所以能成创办“娃哈哈”,这和他骨子里的不安分是有直接关系的。

他并不想做一名安分守己的校办工厂工人,而是主动向领导提出自己想出去跑销售。

虽然宗庆后并没有在销售这个岗位上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但是走南闯北,在全省乃至全国跑销售的经历,丰富了宗庆后的见识,也打开了他的眼界。

这段时间,“搞活经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虽然对纯粹的民企还有许多限制,但是对中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限制已经悄然放开。

宗庆后在这段时间,也说服领导,在校办工厂里办起了“厂中厂”,第一次是组装电度表,然后又转型卖电风扇。

这两次“厂中厂”都没能成功。

800年代的杭州

没能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不管是电度表还是电风扇,在当时都已经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尤其是电度表,杭州的校办企业怎么可能竞争得过温州的乡镇企业?

不过,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两次“厂中厂”成功一次,宗庆后先生日后还会创办“娃哈哈”吗?

他还会选择“儿童口服液”这个赛道吗?

不过这几年,宗庆后也在慢慢拓展着自己的人脉,上城区文教局不少人都知道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是杭州上城校办企业经销部门

02、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有鉴于管辖学校的校办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差,于是决定搞一个改革。

也就是把效益太差的校办工厂的经销部拿出来,交给私人来承包。

不过,为了创收,也为了避免日后的流言蜚语,文教局提出的承包指标很高:年产值40万,上缴利润4万块。

大家可能不知道1987年的4万块钱意味着什么,要知道1987年杭州市职工平均年收入才1195元。

并且根据媒体报道,在承包之前,该区的校办企业每年盈利也不过几千块钱。

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没能阻挡宗庆后的决心。

在公开选拔大会上,宗庆后为了避免竞争者,轮到他发言时,他承诺每年上缴利润10万。

比局里的要求足足高了2.5倍。

这下子,再没有人和他竞争了。

宗庆后

宗庆后顺利的承包了学校校办工厂的经销部。

为什么局里要求4万,宗庆后喊10万?

不是宗庆后疯了。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当时有眼光的人不少,许多人都想承包,而且不少人关系还挺硬。

宗庆后是依靠一位副局长帮忙说话,才勉强进入候选者大名单的,他要是不喊出10万元,他很可能失去这次机会。

不过在承包了经销部之初,宗庆后并没有什么成熟的经营思路,他最开始搞的是冷饮批发。

他联系了一个湖州的冷饮厂,从厂里进了一些冰棍和汽水,然后把冰棍和汽水批发给上城区文教局下辖学校的小卖部。

说实话,哪怕是这个冷饮批发的生意,如果不是他背靠上城区文教局,他的冰棍和汽水肯定是进不了学校的小卖部的。

不过可能是太多人做冷饮生意了,学校的小卖部从宗庆后这里的进货量都不大,一次就是一箱或者两箱。

后来有媒体曾为宗庆后算了一笔账,说假设一根冰棍赚4分钱,那么宗庆后想要完成10万的业绩指标,他需要工作1000天。

就在宗庆后一筹莫展之际,当时他的弟弟正在杭州一家名为“杭州保灵药业”的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生产一种花粉口服液,据说有保健功能。

在宗庆后弟弟的牵线下,他和保灵公司达成了合作,由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代销“花粉口服液”。

最初的娃哈哈口服液

而这一次,不知道宗庆后是怎么做的工作,上城区文教局决定全力支持他,帮他向全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推销。

有文教局的推动,尤其是文教局的背书,全区学校谁敢不好好推广?学生家长更是放心购买。

据说,仅仅三个月,宗庆后的经销部就在杭州市上城区卖掉了120万盒花粉口服液,而且宗庆后还成了“杭州保灵药业”最大的经销商。

之后,看到花粉口服液供不应求,保灵公司根本生产不过来,宗庆后灵机一动,提出由自己建生产线,帮保灵代加工。

保灵自己都忙不过来,而且宗庆后还是自己最大经销商,背后还有上城区文教局,于是也同意宗庆后的校办工厂经销部帮自己生产,这样,宗庆后还赚了加工费。

就这样,承包满一年时,宗庆后承包的经销部年销售业绩436万,他上缴了22.2万的利润,可以说圆满完成了利润目标。

宗庆后超额上缴利润的做法,让他得到了上城区文教局有关领导的好感和赏识,这为他日后兼并其他校办工厂打下了基础。

这也就是宗庆后的第一桶金的全过程。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宗庆后能挖到这第一桶金,上城区文教局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3个月时间全区卖掉了120万盒花粉口服液,与其说是宗庆后的功劳,不如说是上城区文教局的功劳。

也就是在挖掘第一桶金的过程中,让宗庆后看到了保健品市场无穷的潜力,这也成为了日后他创造娃哈哈集团的第一步。

大家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上城区文教局对宗庆后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他还能挖到这第一桶金吗?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宗庆后的天命》,何加盐;

《宗庆后与娃哈哈》,罗建幸,机械工业出版社;

0 阅读:0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