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俘虏32万人,林彪挑出6万放了,却覆灭傅作义13万大军

陶陶读历史 2024-07-15 12:46:30

1948年12月2日,林彪、罗荣桓带领90万大军从喜峰口入关,正式开启东北野战军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海南岛的奇迹。

都说兵贵精,不贵多。而东北野战军不仅人数多,而且精锐无比。当时东野各纵队师团大大超员。12个步兵纵队,每个纵队4个师5万多人。华北部队两个兵团7个纵队,总计13万人。东野的一个纵队,就能比得上华北一个兵团。

除了人多,东野大军的装备还极其精良,许多部队都装备了精锐的美式装备。至于山炮、野炮,美式105毫米重炮,还有坦克、装甲车,也让关内看热闹的老百姓目不暇接。难怪黄永胜激动地说:“我们东北野战军就足以平定天下了。”

就在东野大军浩浩荡荡向华北进军之时,还有一个极其特殊的现象。在大军行军的路上,在大路两旁总能看到三五成群,十几个人一帮,几十个人结帮成伙的国民党士兵。大军过来了,他们便自动闪到两旁,而解放军士兵也并不为难他们。

若东野大军在道路两旁行军,这些国民党士兵又会走到中间。

国民党士兵“大摇大摆”地走向关内,向傅作义的驻地进发,那么东野大军为何不直接歼灭他们呢?

原来此时的这群国民党士兵并非敌人,而是曾被缴了枪的战俘,实质上就是一群被释放的散俘溃兵。最终由傅作义收容的东北溃兵,就达到6万人。

那么林彪为何要释放这群战俘?这岂不是在加强傅作义的抵抗力量吗?事实上,这大有学问。而这,就要从几个月前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说起了。

一、漫山遍野抓俘虏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的东野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部队,共计47万人,其中起义、俘虏的就有32万人。

在当时,真可谓是漫山遍野地抓俘虏。首先在关键性的锦州战役中,东野仅用31个小时便攻占了锦州城,歼敌10万余人,其中毙伤19000多人,俘虏8万多人。

在长春战役中,曾泽生的60军26000多人起义,气候守军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率军部及新编第38师和暂编第56、第61师也向我军投诚。

锦州城被攻破后,廖耀湘带领10万之众紧急向营口方向转移。从当时廖耀湘西进兵团的组成来看,几乎集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全部精锐,包括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还有新三军、四十九军和七十一军。

为了堵住这支强敌,梁兴初带领10纵在黑山组织防线,进行死守。在这次殊死搏杀中,廖耀湘的10万大军虽然屡次冲击10纵的阵地,但都被我军用猛烈的火力和锋利的刺刀赶了下来。

廖耀湘见自己无法突破黑山,从营口坐船逃跑。于是急忙将队尾变成排头,停止对黑山的进攻,向沈阳城退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五纵、六纵迅速隐蔽插入敌后切断廖耀湘兵团向沈阳退却的道路;独立2师抢占营口,切断敌军的海上退路;一纵、三纵、八纵为第一梯队,由锦州分三路向东急进,担任正面攻击;二纵、七纵、九纵为第二梯队跟进;四纵、十一纵仍在塔山阻击锦西、葫芦岛之敌;长春的十二纵和各独立师也风雨兼程南下,策应主力作战。

由此,我军布下了天罗地网,从四面八方向廖耀湘兵团突进。在辽西的漫漫平原上,廖耀湘的10万大军的末日已经注定了。

随后黄永胜的6纵在厉家窝棚将廖耀湘兵团阻挡了整整一个昼夜,而且我军其他各部队也纷纷赶来过来,参加了对10万国军的追杀。

10月23日,三纵7师21团3营的战士杀入了胡家窝棚,发现此地到处是卡车、吉普车和大炮,料定是国民党军主力,于是对其发动凌厉的攻势。战士们万万也没想到,他们歪打正着,正好冲进了廖耀湘的指挥所。

密集的枪炮声,让廖耀湘失去了判断。为了防止被一锅端,廖耀湘急忙将兵团司令部转移到新22师。然而即便如此,廖耀湘兵团的指挥中枢也被彻底打散了。

惊慌失措的廖耀湘用无线电话呼叫各军军长向自己靠拢,而且还用明语呼喊。很显然,战局变化太快,已经没有译电的时间。参谋长听后大惊,这不是等于向解放军暴露自己的目标吗?他再三劝说廖耀湘不要性急,但廖就是不听。

到了10月26日夜晚,廖耀湘兵团已经彻底被包围,当晚21点,林彪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一纵、十纵从黑山向胡家窝棚进发,二纵、五纵向无梁殿、半拉门进发,三纵、六纵向厉家窝棚进发,七、八、九纵向姜家屯进发,将敌人的10万大军压缩在方圆几十公里的狭小范围内。

各纵队都下达命令:今夜不许吃饭、睡觉和休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27日凌晨,各纵队都与敌人遭遇,展开了围歼。

由于失去了指挥,廖耀湘兵团溃不成军,根本组织不了有效的抵抗,可以说是一触即溃,一溃即降。东边枪响,人群往西跑;西边枪响,人群又往回跑,大炮、卡车、辎重丢得到处都是。廖耀湘让参谋长对溃兵们喊话:“帮长官们突围出去,要官有官,要钱有钱。”

然而此时谁还理睬他们,连命都没了,哪有消受金钱、美女的福气。22师本是东北国军最强部队,但即便是这样,依然丢下了廖耀湘,一哄而散。

就这样,在辽西战场上出现了漫山遍野抓俘虏的奇景。16师48团2个排的战士端着枪组成一座“解放门”,向面前的敌人宣布:凡是放下武器从这个门里过去,就算解放,不以俘虏对待。

国民党军一听,还有这好事,于是纷纷放下了武器,达到2000多人,身份包括5个军9个师的番号。

27日林彪基本没有下达命令,权力下放到部队,只管消灭敌人就行了。我军人人上阵,捉俘虏、缴武器,忙得不可开交。敌人三四百骑兵冲入六纵司令部驻地,六纵全体机关人员,包括男女宣传员、医生护士都参加了战斗,结果敌人惊慌失措,全部被俘。

五纵侦察科长侯显堂出去执行任务,路过郭家窝棚,结果俘虏了一个新六军169师的一个整炮营的400多人。还有一个炊事员,用扁担俘虏了十多个人。

都说“要吃就吃白菜心,要打就打新六军”。原本东野决定用一场恶战歼灭强大的新一军和新六军,然而没想到,如此强大的敌人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被打倒了。此战之中,我军又俘虏了数万人马。国军在东北的精锐,从此丧尽。

之后,我军又发动了沈阳战役,敌军13万多人全部被歼灭。

由此,东北“剿总”的47万大军全军俘虏,其中俘虏就达32万人。

二、林彪补俘又释俘

我军自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以来,就一直很重视俘虏政策。对于俘虏,我们不打不骂不枪毙不搜身,好吃好喝的供应。对于那些身体好、无恶习,符合当兵条件的,马上补充进我们的部队。

这是因为国民党军士兵受过正规训练,军事技术比我们好得多,拉过来十分顶用。每次战斗结束,都以俘虏来补充部队,使我军经常保持满员。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948年1月,东野政治局曾组织召开“国军工作会议”,谭政主持了会议,研究如何瓦解敌军和对俘虏改造的问题。中央做出如下指示:

“对俘虏释放或留用,应权衡利害,灵活运用,应该以争取为主,不应以消息放走了事。一般俘虏旅级以上者,进行教育特别优待,争取做宣传号召工作,基本上不释放;团、营以上者,送军区教育训练,争取部分为我所用,选择其中比较进步而又愿意回去者,可给以任务,个别先行释放;除极顽固反动或有交换价值者外,一律分期释放。”

当然对于国民党军,我军并非全部留用,对于老弱和兵痞,我军就不会留。给了路费,就让他们回家,至于是重投国民党军还是回家,都由他们自己选择。

正是因为这种灵活的俘虏政策,让东北野战军越打越强,人数越打越多。相反,没有相关政策的国民党军打一个少一个,最终趋于灭亡。

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授意部队组织人员,挑选合适的俘虏补充入部队,至于那些老弱,则直接放走。最终,东北野战军一共放走了6万多老弱士兵。

在大军入关时,有不少解放战士(前俘虏)也在队伍里行军。由于来不及给他们准备军服,因此他们依然穿着一条国民党军装,只是撕掉了军衔和帽徽。

对于这些解放战士,被放走的溃兵们是相当羡慕的。因此当他们看到个干部模样的解放军,就会前去搭讪套近乎。换做是1947年夏季攻势之前,我军或许眼睛都不眨就收了,毕竟当时东野的兵力并不雄厚。

而现在却今昔非比了,12个纵队和特种纵队都齐装满员,步兵纵队一律四个师5万多人,严重超编。除非有特殊技能,否则谁会要你呢?

在山海关前,东野老兵曾和几个已经混得很熟的国军溃兵开玩笑:“快走吧,前面就是山海关了,你们傅作义肯定敲锣打鼓欢迎你们呐!”

一个嗓门大的四川溃兵苦笑着说:“还能欢迎我?我们打败仗咯,蒋介石这个龟儿子可把我们害惨了。”

东野大军杀到了华北,而6万溃兵也重投国军阵营,加入了傅作义麾下。当时,天津集中了大量国民党家眷和一些有钱人家。他们认为天津是最安全的地方。首先天津城防坚固,兵力雄厚;其次,天津靠海,一旦战事不利可以乘船跑路。因此天津被戏称为“太太集中地”。

随着溃兵们的涌入,天津又成了闹心的“溃兵集中地”。由于士兵们的编制被打散了,没有组织和纪律的约束,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在需要为生计、生存挣扎时,难免有暴力倾向、暴民行为。这些身强力壮的溃兵要吃、要住,一些没有棉衣、穿着破衣烂衫的,还要穿。因此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四处偷盗、抢劫、强奸、打群架的身影。本来已经乱哄哄的天津,变成了犯罪者的天下。

其实这也能理解,解放军放走的,自然是那些品行不太好的士兵。这些6万士兵非但没有加强傅作义的力量,反而还加重了他的负担。但傅作义的兵力捉襟见肘,又不得不用他们。因此傅作义只好硬着头皮,收编了他们。

然而将他们收编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三、“义务宣传员”

比有形敌人更可怕的,是这些游兵散俘随时随地发射的那些无孔不入的软性子弹。

对于东北野战军,关内国军是相当害怕的。国民党一般叫东野为“林彪大军”“东北大军”,有时候也叫“狗皮帽子大军”。这是因为北满部队基本都是狗皮帽子,而南满部队也有很多狗皮帽子。

许多老人都提到入关后,沿途敌人望风而逃,捉到的俘虏都说他们最怕你们这些戴狗皮帽子的。一些战士听后非常淘气,老远就把狗皮帽子挑在枪尖上摇晃,吓唬敌人。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很多国民党士兵信誓旦旦地声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解放军中加入了“戴狗皮帽子”的部队。因此林彪肯定参加了这场战斗,他们输得不冤。但实际上,当时东北野战军还在和傅作义对峙。但由此可见,东北野战军对关内敌军有着怎样的震慑力。

害怕东北野战军的,可不只有普通的士兵。傅作义、杜聿明这样的“党国”高官,也对东北野战军害怕得不得了。杜聿明曾说,关外共军的装备、训练和战术都远胜于国内共军。林彪大军一旦入关,只消一年时间就可以横扫全中国。

对此,傅作义也深以为然,他也非常害怕那种带着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在他看来,只要东野入关,他们就带兵撤出平津。他一手带出来的35军、104军回到老家绥远,中央军则从天津乘船去江南,大家各走各的路。

傅作义心想,东北野战军刚打完打仗,怎么也要休整半年吧。谁知毛泽东、林彪不按套路出牌,以瞒天过海之计提前入关。在新保安战役打响时,四野的程子华已经出现在丰台,这可把傅作义吓坏了。

在东野和华北野战军的配合之下,傅作义嫡系部队35军覆灭于新保安城,同时张家口也被解放。由此,傅作义逃亡绥远的企图被粉碎了。

为了防止傅作义狗急跳墙,从天津逃亡江南。毛泽东命令林彪、罗荣桓立即发动天津战役,占领出海口——塘沽,切断其海上退路。

然而经过邓华的评估,认为攻打塘沽太困难,那里不仅地形崎岖,而且还要承受国民党海军的炮火。因此不如直接进攻天津城。其后,林彪采纳了邓华的方案。

就在林彪秣马厉兵,准备向天津进发时。林彪当时故意放走的6万溃兵,也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这些士兵早就被东野大军吓破了胆,他们到处说:“林彪太厉害了,傅作义根本不是对手”“我是新六军,新六军没放几枪就完蛋了”“国民党不行了,趁早想自己的后路吧!”

这些南腔北调的俘虏,在各处军营里都有老乡,这些言论一传十,十传百,将恐惧像瘟疫一般地散开了。

不得不说,林彪走得这步棋真妙,国民党精锐部队补入我军,加强了我军实力;放过去的,则做起了免费的宣传员,将国民党的军心、士气打得千疮百孔。然而就这样,国民党还天天给自己打气“大天津已经堡垒化了”“天津城固若金汤”。

1949年1月3日,天津外围战役打响了,守将陈长捷心想,凭自己手上的13万士兵以及坚固密集的堡垒,怎么也能守个十多天。然而他完全忘记了,天津13万大军中还包括完全被东野大军吓破了胆的6万溃军。

天津之战,负责指挥的是参谋长刘亚楼,深谙现代化作战的他,集中了大量火炮以及坦克,要打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1月14日,天津攻坚战正式开始。500门重炮一齐轰鸣,我军坦克一马当先。顷刻间,敌人的防御土崩瓦解。到了第二天,我军就占领了天津市中心的金汤桥,将城市截为两段。由此,天津战役大局已定。

在投降方面,此前放出的溃兵们起到了非常大的表率作用。本来就已经缴过一次枪,缴第二次也无所谓。

在天津城,东野的战士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对手——滇军184师。这支部队曾在海城发动起义,加入过我军。然而当战事不利,一千多名184师官兵又叛归了国民党。在梅河口战役中,我军又和重建的184师相遇。这一次,林彪决定不再接受他们起义,直到全歼为止。由此,184师被第一次全歼。

谁知国民党不死心,又重建了184师,结果又在锦州战役中被歼灭。

由于184师背叛的经历,我军决定不再收容这支部队,因此将他们的士兵大部分都放了。在6万溃兵中,184师就占了6000多人。在天津,这帮溃兵又抱了团,第三次重建了184师,并被安置在南开大学、中央医院一带。

184师都是老兵,战斗经验没话说,但他们的投降经验和战斗经验一样丰富。太明白什么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了。因此他们到处宣扬林彪大军的厉害,造成极坏的影响。对此陈长捷虽然恼怒,但是正值用人之际,也不好说什么。

然而战斗打响后,184师刚遭攻击,便熟练地举起了双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东野老兵发现自己俘虏的,又是184师,不禁感叹:“这个184师真顽强,怎么打都打不死。”

在溃兵们的“帮助”下,我军仅用29个小时便攻占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刘亚楼下手之狠,让傅作义胆战心惊。正是这场战役,让他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下定了决心。

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俘虏政策,是我军克敌制胜、扩大自己力量的法宝。通过吸收俘虏,我们加强了自己的力量;通过释放俘虏,又将我军的强大宣传给敌军,起到了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作用。辽沈战役之后,林彪释放6万俘虏,无疑是个高明的举措。

10 阅读: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