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正在好转,国家及时出手了,5万亿超大规模救市,房地产终于看见光了?
很多人又在奔走相告,房地产要起飞了,这是真的吗?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真的看见光呢?今天会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请大家耐心看完。
我们首先来看,所谓的5万亿大救市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来给大家算笔账,最近刺激经济的大手笔,加起来有多大规模。
第一个大手笔,是大家都知道的1万亿特别国债。这笔国债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而且不需要地方归还本息了,全部由中央承担,这是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
第二个大手笔,是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有机构预计,今年地方债提前下达规模有望达到2.71万亿。
第三个大手笔,9月底再次启动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目前跟进的省份已经超过20个,总金额超过1万亿。据《财新》报道,年底前准备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总规模,预计将超过1.5万亿。
以上三个部分加起来,高达5.21万亿,这力度够不够大呢?
当然了,有人说了,这里面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是借新还旧,是不增加债务额度的。但是,这能够减轻地方政府年底前大量到期债务的压力,可以轻装上阵了。
那么,我们就有了疑问,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跟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多次讲过,目前房地产的问题,已经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了,而是个经济问题。因为目前不仅是投资需求不敢动,就连部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在观望。如果说房住不炒是长期指导思想,那么这种正常需求也不买,就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了。
从本质上讲,房地产就是个消费问题,是超大金额的消费。那么,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你敢于花首付买房?敢于每个月承担几千块甚至上万块的房贷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至少目前并不是。
那么,是不是经济好起来了,房地产就可以起飞了?那你就想简单了。
我们来看最近关于房地产的一份文件。10月26日,财联社报道,8月底国常会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已经印发传达完毕,这件事全面启动了。
为什么要提这份文件呢?因为这份文件非常清楚地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该文件还明确提出“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地位提升空前,与市场的定位关系明确,被多地称为“新房改方案”。
这件事已经全面启动了,你觉得房地产应该是个什么趋势呢?
综合前面讲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清未来短时期内房地产的趋势,也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目前大规模重启经济,如果经济好起来了,信心起来了,目前市场上被压抑的正常需求就可以入市正常交易了,这主要是指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同时,少数家庭会有投资需求,尤其是那些只有一套房的家庭,可能考虑增持一套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都降了,有些地方还优化了公积金贷款政策,购房成本降低了,二套房需求释放出来一部分,也是政策认可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庭的投资需求,而不是投资客甚至资本的投资需求。投资客和资本炒房还是很难进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第二个方面,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启动,这是关系到人民福祉的大事,必然会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但是,从本质上讲,这部分需求不会冲击我们前面讲到的正常买房需求。因为按照我们的习惯,在政策执行初期,保障房的购买标准必定会执行得非常严格,主要是惠及那些本来就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
基于今天的分析,我们可以做一个预判,如果接下来经济好转了,房地产的分化会更加明显,正常购房需求所有城市都会有,家庭投资需求一线城市会比较多,强二线城市也会有一些,二线以下的城市就没人敢投资了。
这种状态可能会维持两三年的时间,房地产市场也可以说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所以,你说房地产看见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