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西方媒体报道出美国想促成沙特跟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但与此同时,美国向沙特提出了三个针对中国的条件,包括“不让中国驻军、限制沙特使用华为技术,以及沙特保证用美元进行石油定价而不是人民币。”
很显然,这三个条件中,所谓的“保证不让中国驻军”一条,沙特跟中国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限制使用华为技术和保证使用美元进行石油定价这两点,不仅会损害沙特的实际利益,也会影响到沙特和中国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种附带条件的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美国处理跟沙特关系时以自己为中心,丝毫不考虑沙特利益的本质。与此相对应的是,沙特等6国获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了自身在国际的发展空间。
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
而在此次美沙谈判中,沙特方面也向美国提出了三个主要条件,其中就要求包括帮助沙特建立民用核电设施,还包括加强对沙特的军事保护,以及扩大对沙特武器出口等等。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美沙之间互相提出的条件并不是置换的,不是说美国答应了沙特的诉求,沙特就会答应美国的无理要求,比如美国官方说他们尚未与沙特达成一致,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足以说明,沙特并没有答应美国的要求。
与此同时,最近沙特方面的一些举动,也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日报道,据沙特政府消息人士宣称,沙特开始考虑中国在沙特建造核电站的提议,以促使美国在核技术转让问题上做出妥协,这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美国不愿意干,那就让中国来。
“华龙一号”核电站
这个消息其实最早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的,毕竟美国对能不能逼迫沙特跟中国渐行渐远,最为关注。但很显然,沙特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还是坚守住了底线,并不打算以中沙关系,去置换沙特想要得到的利益。
这篇报道宣称沙特官员亲自承认,与中国讨论民用核电设施的合作,是迫使美国政府在帮助沙特建设民用核电设施问题上妥协的一种方法。
看上去,沙特是在中美之间“借力打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考虑到沙特和美国之间此前相对亲密的关系,现在沙特在这个问题上借助于中国的合作提议,向美国施压,其实充分的体现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三个新变化。
海合会
首先,通过沙特政府现在这种借与中国的合作向美国施压的行为,就可以看出,虽然沙特向美国提出了三条诉求,但沙特方面并没有打算因为这些利益,就答应美方提出的,要求沙特针对中国的三个条件。
否则的话,沙特就用不着借中国的合作方案来跟美国施压了,直接照着美国提出的要求,拜登政府自然会向沙特提供民用核电站技术。
这就充分说明,沙特跟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比较稳固的,不会轻易的被美国一些威逼利诱的手段改变。客观上来讲,中国和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国家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说白了,中国是能够给这些国家带来经济和政治利益的。
中东诸国
国家之间利益为先,只要中国和沙特之间的合作是双赢的,那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太过担心沙特会被美国拉拢。毕竟沙特也有自己的利益,在美国全球影响力衰退,从中东收缩力量的背景下,沙特也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其次,通过这次沙特利用跟中国讨论核电合作计划,向美国施压的行为,可以清晰的看到,现在的沙特,包括整个阿拉伯国家群,在国际外交场合越来越主动和积极了。
过去,作为一个产油大国,沙特虽然在地缘政治格局之中拥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他们外交上比较保守。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除了在涉及到石油价格的问题时,会跟其他产油国一起维护自己利益之外。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充当一个“散财童子”,不管哪个大国对沙特有意见了,沙特的处理办法都是花钱买安宁。
他们很少违逆,或者说主动的采取一些具有进攻性的外交策略,来处理跟大国的关系。但现在看来,随着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以及美国从中东的势力收缩,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在政治上尝到了独立自主的好处,开始想要寻求更多的自我表达了。
现在沙特积极的利用跟中国讨论核电合作计划的方式,来向美国施压,其实就是沙特在外交场合更积极的追求自己利益的表现。
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在沙特吉达举行
最后,从全球多极化的角度来讲,像沙特这么一个地区大国,能够在外交场合更积极的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来,做出针对性的外交举措,其实是值得欣慰的。
因为过去很多年里,包括中俄在内的主要新兴大国,之所以一直没有办法跟欧美发达国家抗衡,并不是欧美发达国家实力有多强,而是大部分的时候,全球中小国家都迫于欧美的压力,不敢站出来反对美国。
换句话说,单极霸权的全球格局下,美国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全球的意志,至少在舆论和外交层面是这样的。这实际上会给中俄等新兴国家发展,突破美国的外交打压和封锁,带来很大压力。
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而现在,包括沙特在内的地区强国们,越来越倾向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外交选择,甚至敢于主动的利用大国之间的博弈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多极化格局逐渐稳定,美国不能再一家独大的表现。这对于新兴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