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耶伦公开威胁:不排除在拜登离任前,对中国的银行进行制裁

墨香四溢绘兰亭 2024-12-17 14:09:05

前言

12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在自己离任之前,不排除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的可能性。

耶伦指出,中国的产业对美国制造业构成了威胁,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裁威胁,更是一个充满了复杂经济博弈、地缘政治风险的信号。

那么,为什么耶伦在卸任之前,要再次挑起争端?我国真的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威胁吗?

耶伦的表态:“政治”与“经济”交织的博弈

耶伦类似的言论已经不止一次了,自从中美经济开始博弈、她当上美财长,她便开始频繁发声,指责我国产业对美国产生威胁。

作为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经济学家,耶伦曾推崇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但近年来,她越来越多地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对中国的经济模式提出质疑。

12月13日,耶伦提到:为了防止俄罗斯把能源收入用于乌克兰战场,美国正在考虑对俄罗斯石油油轮实施制裁,而中国的一些银行想和俄罗斯进行贸易。

他还说:如果找到证据的话,可能对中国的银行实施制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制造对美国造成的冲击,也是因为俄乌冲突和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活动对美国的国际战略构成了挑战。

耶伦的这番话,把我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纳入了美国的战略考量,试图通过制裁施压中国,削弱我们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仔细思考过后,可以发现远非表面上的“经济”问题那么简单。

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耶伦是很了解全球市场复杂性的,她的发言很可能是美国政府,针对中国所采取的一种“压力测试”策略——通过发言和潜在的经济制裁,来向我国施压。

耶伦的强盗逻辑

耶伦曾多次公开表示,把美国制造业衰退归咎于中国,认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便开始大规模向美国出口廉价商品,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美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完全是其作茧自缚。

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它们自身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动,逐步取消制造业、向高新科技转变,这种模式大大推动了它们“去工业化”进程。

80年代,美国政府在尼克松、里根时期,开始实施减税、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导致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把生产线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正是美国制造业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逐渐变低,慢慢不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本地制造业的转移成为必然。

耶伦还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的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来源于我们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性,这与美国的制造业衰退并没有直接关系。

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的风险

如果美国真如耶伦所言,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这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中、美之间的金融纽非常紧密。

如果美国贸然制裁我国的银行,不仅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还可能导致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特别是在能源领域,这也成为美国不满的原因之一,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制裁措施,打击中俄之间的贸易联系,进一步强化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控制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断扩大,例如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发展等,逐步打破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

如果美国实施对我国银行的制裁,这种制裁不仅会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多极化,还可能促进更多国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转而增加黄金等其他资产的储备。

美国制造业的复兴梦

美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战略,试图通过改变产业链结构来重振本国的工业基础,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简单。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企,制造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但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和高利润的金融投资,因此,想要完全重振美国制造业,单靠政策推动和口号宣扬是不够的。

而且全球供应链已经发生变化,虽然一些制造业生产线已经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产业链和技术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与我们相比,越南、印度等国家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美国想要通过对中国实施制裁来重振制造业,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挑战,还可能导致中美之间更为激烈的经济冲突。

美国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的威胁,实质上是两国在经济、政治乃至全球治理领域的战略性博弈,美国试图通过这一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现实中,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不仅会加剧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下滑。

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制造业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也需要更多的内生动力来解决,将所有责任推给中国,并不能掩盖美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结语

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将在未来数年内继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场博弈的结局,或许将决定全球经济格局的未来走向。

在这场涉及全球金融、经济、政治等多维度的博弈中,我们必须冷静观察,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冲突,更要深刻理解背后的长期趋势和潜在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找到最清晰的判断和最稳妥的应对策略。

信息源:

耶伦竟威胁:不排除制裁中国的银行 观察者网 2024-12-14

离任前被问“不送中国感谢信”一说,耶伦辩称:中国加入WTO后,我就变了…… 观察者网 2024-12-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