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外面采耳有风险,就放弃耳部清洁吗?

饼干智能家 2021-03-16 21:21:50

在四川成都有两句俗语“人生三大乐,结婚搓麻将掏耳朵” “人生最快活,采耳洗澡修个JIO”,似乎采耳变成了快乐快活的必备品。而作为人五感之一的听感,在采耳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非常极致的刺激和舒适。

而在喜欢采耳的人中,我个人觉得也是分为两派的。

享受派,在每一次的采耳中,被毛刷等各种工具撩拨的舒适感,让他们难以自拔。但是日渐增多的街边采耳和采耳店的卫生情况也让人很担忧的,知乎里高评出现的采耳危害提及最多的就是卫生问题。

洁净派,对于耳屎无法忍受,怕自己出门,走在你侧面的人会看到你的耳道当中,耳朵自我清洁排出的那一部分耳屎,和头皮屑一样,让人感觉很不爱干净,而感到尴尬。而我媳妇就是这样一个很爱帮人掏耳朵的人,每次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她不怎么专业的工具给我儿子掏耳朵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挺吓人的。棉签会把皮屑往里杵,而耳勺总是去试探,都以儿子喊疼结束,了解到这样是有几率伤到鼓膜和耳道的。作为一个数码博主,还是会希望用科技去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入手了一套bebird智能可视采耳棒

这个采耳棒初见,感觉更像是一只笔,黑色的外观下让人感觉就是无法藏匿尘埃的干净感。

而整个包装内不仅有这个主体的采耳棒,还有另外的羽毛系的配件,和消毒用的酒精棉签,让你既有舒适,又能保证干净。从源头上去杜绝了耳道里的真菌感染。

而采耳棒是分体式的,分为底座端和笔端。

挖耳棒端有几个细节设计,我是要赞一下的,就是握笔位置的凹凸点位置,还有正向和反向的磁吸设计,同时把状态灯放在了连接端,这个是非常赞的设计,整体性保证的同时,功能性也得到了满足。

而底座端是可以打开的,里面藏着更多的搭配的耳勺,虽然尺寸上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是耳勺这种东西,最好是要有自己的专属的,这样才能保证万一有人真菌感染不会交叉感染,但是这里我也要说个问题,就是其实放在一起时转一圈后有点难区分哪个是谁用过的,只能用不同的那个环形耳勺做个起点了。

而它的充电线和其他他们家型号不同的是,充电线是一体的,虽然充电线还是用的USB的,但是收纳起来实在是不太好看。期待他后期的产品用一些通用的充电口。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充电速度是非常快的,我拿到手的时候已经是0的电了,大概充了1个多小时就已经是满电了。把采耳棒正向放在里面的时候如果需要充电,中间的指示灯就会变成绿色,充满也就不会亮灯了。

而如果在使用的时候,我们的使用环境可能就是床上或者某个很舒适的场景,只需要把采耳棒拔出,把采耳棒的盖子放入充电器,也能够很好的收纳,同样他是带磁吸的。不用再使用完之后往里面一放。

而你把采耳棒拔开后,它就会闪着蓝灯,同时头部就开始发光了。而你就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叫蜂鸟采耳的APP。

而使用起来也很简单,直接按提示用手机直连一下他的wifi信号就好,这种直连的方式是比较低延迟的,就和我们智能家居经常期待的所有链接控制都本地化一样,干扰他的东西更少了。

接下来我要发的图,如果你在吃饭,或者刚吃完,请跳过。

在APP内他是可以区分广角镜头和聚焦镜头,用来操作不同的场景的,让你动作更准确,对耳壁的伤害更小。同时他也对于左耳操作和右耳操作做了不同的镜像处理。不过他把耳屎放的真的很大,一下子把我吓到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头部的耳勺取下来,当做探测镜去使用,这样的话,你可以看到的角度也就更大且这个时候也可以拍照保存一下

同时,他的镜头和灯光位置,他不仅可以当成耳内镜使用,他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你的皮肤,油腻,干燥,一看明了,比照镜子更加清晰。

而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从100%持续使用着,应该是连续使用了1个半小时左右,终于把所有能看到的都清理干净了。同时,电量也变成了49%了,它的手柄发热和探头发热让使用的时候更加舒适,也许在夏天不会有感受,但是天冷的时候,对于使用者和被使用者都是一个很有细节的设计。

总体来说,这个蜂鸟可视采耳吧M9 pro的整体使用感还是很不错的,可视清理,精准定位,降低伤害,增强个人卫生,同时也赠送了舒适感羽毛配件,整体还是不错的。

但是同样,它也是有一些缺陷的,比如挖头固定的时候一定要按紧一些,不然跟着镜头打转就不好了,同时挖头的固定位没有限位,第二次使用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角度是最好的,同样,耳孔的大小和造型也是会影响它的可视范围的,要看的清楚,探头是要放入到耳道的。不过恰好我都还算合适,整体掏完很干净,不用再怕被侧面看我的尴尬了。

0 阅读:27

饼干智能家

简介:智能解决繁琐,打造舒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