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里的年轻人,能在风口待多久?

每日人物 2023-07-18 12:55:52

最近两年,芯片行业骤然火热,在年轻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大环境里,芯片行业有大量高薪的就业机会,也有明确的发展潜力,就像坑洼里的一块高地,年轻人们向这里攀爬,也被行业稳稳接住。

但仅仅过了一年,风停了,曾经受命运眷顾的年轻人们面临巨大的变化,他们有的历经裁员,有的理想幻灭,瞬息万变的行业与时代让这些年轻人迅速成长,重新思考工作与生活的意义。

文 |徐晴 高越

编辑 |赵磊

运营 |橙子

来对了

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林子文的手心出了点汗。位置对面,HR投来询问,你期待的薪资是多少?他犹豫了两秒。

来之前,学长告诉他,要把价码抬高一点。他把心里的数字多加了个1,回答,23k。很快,HR轻描淡写地说:“哦,我们这里统一都是25k哈。”那个瞬间,林子文想,这个行业,自己算是来对了。

2021年,“缺芯”成了国内制造业里的关键词。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什么都需要芯片,可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被卡了脖子,华为的5G手机没了,从全球第二直接变成others,这个例子惊醒了所有人——对于芯片下游行业,只有造出自己的芯片,才不会受制于人;而对于芯片制造行业,这个市场空白是留给国内公司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一时间,热钱涌入,芯片行业骤然火爆。头部芯片企业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相关的概念股先后收获涨停板;IT互联网行业的大公司们纷纷布局芯片,创立研发芯片的子公司,争抢人才,OPPO有哲库,百度有昆仑芯,阿里有平头哥……创业公司也大量涌现,像迁徙的群鸟,整齐划一地向自研芯片进发。

2021 年,中国芯片半导体融资事件超 800 起,创下历史记录,吸纳资金高达1500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芯片设计公司。繁荣的行业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在年轻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里,芯片行业就像坑洼里的一块高地,年轻人们向这里攀爬,也被行业稳稳接住。

林子文在北京一所211大学读工科硕士,研究的方向与芯片研发有所重叠,他从去年6月开始找工作,顺利得像走了一段下坡路。

比如第一次去芯片公司面试实习岗位,考官的不少问题他没答上来,依旧收获了offer;他研究的方向并不完全对口,HR依然像抓壮丁一样让他迅速入了职。摆在他面前的机会好像是无限的,秋招的三个月,他投了167份简历,参加了23家公司的笔试,15家公司的面试,拿到了整整7个offer,年薪大多在25-35万之间。25k月薪的那家,是某知名车企旗下的芯片公司,加上年终奖、补贴,年薪有38万,是最高的一个,也是他最终的选择。

38万,对一个每月生活费不到3000元的学生来说,俨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他的老家在一个四线小城,邻居家的哥哥一个月赚1万块,已经是妈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听到林子文的年薪时,妈妈没有说什么,但她本来一直劝林子文考公务员,这之后再也没提过。

放在艰难的就业大环境里,林子文的轻松显得格格不入。今年6月,林子文跟一位学小语种的同级朋友在学校里散步,周围人来人往,正穿着学位服拍毕业照。同学平静地说,自己还没找到工作,“但那也没什么办法”。

幸运并不是向所有人敞开,同班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因为研究方向是软件,最终进了银行或是地方的国企,年薪10-25万左右。林子文很是唏嘘,过去互联网行业兴盛,学软件的吃香,如今道路不通了,做硬件更赚钱。

▲2023年7月8日,上海,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子,国产交换芯片,国产CPU,国产MCU。图 / 视觉中国

同在北京读书,一样是工科硕士,宋莘更早一年毕业,也是从软件算法转向了芯片算法。毕业前,他下载了一个求职App,充了几百元,每天刷App里的算法题。投了74份简历,又刷了4个月题,他成功上岸,入职了OPPO旗下的芯片公司哲库,年包40万。这份工作完全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工作的标准:平台大、薪资高、发展前景广阔。

芯片行业突出的优势,吸引着更多外行人尽力一搏。林子文有一位本科同学,研究生读通信工程专业,他花了大约3万元,在培训机构报了芯片相关技术的培训班,学习了几个月,决心跨入芯片领域。

连“天坑专业”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快速膨胀的行业寻找到机会。在武汉,年轻男孩张乐学酿酒工程,跟生物和化学相关,被他调侃,“生化环材,占了两个”,毕业生大多月薪5000元,工作在“好山好水好偏远的地方”。

毕业之后的第一个秋天,张乐做了3个月电子设备销售,有空时查阅芯片公司资料,搜索招聘信息,手机里全是芯片公司的截屏。之后他顺利入职了一家芯片公司,做门槛没那么高的销售工作,每个月的底薪1万元。张乐本科班里没有月薪五位数的同学,他是唯一一个。

行业的火热激发出大量其他的需求,比如原来是地产行业猎头的95后谢蕊,猎头公司是手握罗盘探索风向的航海士,地产行业不行了,公司紧急转向,号召大家转向芯片、新能源,谢蕊开始跟那些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打交道。

跨入新领域当然有困难,但在顺风顺水的船上,只会快,不会慢。初创企业、几十人的小公司、上千人的大公司、知名央企,招人的需求一个个砸过来,对人才的标准是“有就行”。一年、两年的候选人可以推荐,二本、三本也可以,还有一家公司表示,专科也可以看,只要方向匹配。

那简直是一段梦幻的日子,谢蕊说:“我觉得超级简单,只要有需求,我绝对找得到。”

▲图 /视觉中国

不止是一份工作

芯片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由0和1组成的。几百万甚至几十亿个微小的晶体管,把图像、声音、电波和真实世界里的一切转换成无限个0和1,编码、存储、传输,实现最精密复杂的运算、指令、程序。它可以无比微小,一颗英特尔的CPU大小有几平方厘米,手机的骁龙芯片则可以控制在几十平方毫米内,还没有人的指甲盖大。在芯片制造公司台积电,最先进的18号工厂正在蚀刻的芯片特征尺寸(半导体器件的最小尺寸),比新冠病毒都小了一半。

正如《芯片战争》中所写的那样,这种微小精密的事物创造了现代世界。硅谷的名字来自芯片;所有的电脑、手机、电子设备,包括威慑世界的军事武器都需要芯片;亚洲在过去半个世纪的迅猛崛起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比石油还要多。人类工业文明中,芯片是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如果没有美国的芯片禁令,中国的芯片行业或许会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中稳步前进,但突如其来的封锁打乱了节奏,“卡脖子”不仅是抽象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现实。投身这样的行业,天然地带着某种英雄主义,家国叙事。

宋莘入职的哲库,第一个芯片项目叫马里亚纳,沿袭自OPPO最初的一个项目组。宋莘听说,它寓意着“芯片自研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东西,但哲库下决心要去探一探”。

宋莘入职时,第一颗芯片马里亚纳-X和第二颗马里亚纳-Y都已经发布,他参与了另一个新的芯片项目Z3。它是传言中哲库的第一颗手机Soc芯片(系统化芯片解决方案,手机系统和应用在Soc上运行,是手机的核心芯片),并且应用了台积电的4nm工艺,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的,还没有哪家公司成功研发过。

制程越小,就代表着制作工艺越难,整个芯片设计、制造需要花费的钱呈指数级上升,但一旦成功量产,也意味着巨大的收益——芯片的尺寸越小,功耗和发热控制越好,手机就能做得更轻更薄、性能更好,这正是目前市场不断内卷的点。

在这颗开拓性的芯片上,公司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和关注。入职培训时,一位公司高管上台发言,描绘着未来的蓝图,“你们未来参加的项目是在中国范围内最大的一个项目,可以为人称道的一个项目”。身处这家公司,宋莘与有荣焉。

宋莘入职哲库的前三个月都在脱产培训,工资照发。新人们集中起来做一些mini project,就像是已有项目的缩小版,不产生业务价值,只为了让新员工熟悉工作,尽快融入。

正式工作后,除了高薪,加班费也非常可观。周末加一天班就有1300元,一个月如果有8天加班,就会有一万多元的额外收入。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可以提前走一个半小时,每天还有两顿饭70元的餐补。每个周末,公司里都像没有放假一样,人们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专注地工作,或是学习行业里最新的技术。

年会临近时,内部HR团队为了拍摄普及信息安全知识的小短片,专门包下了几个片场,自己去制作服化道、写脚本,找员工做演员,扮成各种历史人物的形象表演。在年会上看到这些短片时,宋莘想,“公司是真有闲钱啊”。

宋莘听领导提到,“集团准备了500亿现金去做这件事”,即便哲库没有对外业务,只服务于集团,相当于光花钱,不赚钱,他依然和周围的同事一样,有足够的安全感,“感觉到大家都是有决心的,把钱全花出去没有关系,不计代价”。

现代社会追求效率,把完整的工作分割成不同的片段,分工细化的同时,人越来越像一颗螺丝钉,价值感在重复又片段化的劳动中丧失。但芯片行业却提供了一种相对而言奢侈的价值感。

价值感或许来源于外界对行业的印象。这两年,芯片成了中美之争的焦点,普通老百姓也都在关注。听说林子文要去“做芯片”,老家的亲戚们长长地“哦”一声,来自抖音的科普视频或是社交平台里常见的新闻消息,让他们对芯片两个字产生下意识的反应,“我知道,中国正在被卡脖子,好好干”。

▲2023年7月12日,江苏宿迁,工人在泗洪经济开发区一芯片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生产出口订单。图 / 视觉中国

又或许是来自工作中的肯定。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即便是资历深厚的工程师,在面对全新的项目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确定性反而给个人带来了更自由的空间。

00后留学生王皓在去年回国,有一次参与一个量产的芯片项目,他负责整个芯片数字部分所有模块的验证工作,寻找其中的疏漏。跟他一起工作的,有十几年经历的老工程师,但只有他,一个应届生,发现了一个所有人都忽略的小问题。

芯片的试生产被称为“流片”,尤其是应用了先进制程的芯片,要漂洋过海,送到具备制造能力的台积电,一次的价格在上千万到数亿人民币不等。大家一阵后怕,如果没有找出问题,流片失败,公司可能会损失巨大。

那一周结束时,王皓把这件事写进了周报,公司高管在他的周报下评论:“太棒了!”那位高管很少评论员工的周报,王皓开心了整整一个月。

某种程度上,芯片行业的从业者们始终立于世界科技浪潮的潮头,也在这里见证了国内制造业格局的轮转。

张乐听公司里的老销售说,十几年前是做笔记本电脑芯片的公司最赚钱,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手机芯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等到最近几年,人们家里的家具都换成智能的,可以连接到手机上,物联网相关的芯片又分外火热;疫情以来,新能源车企们都在内卷,向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进发,这方面的芯片成了抢手货。而最近的一次,则是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爆火,让英伟达这样做AI算力芯片的公司直接起飞。

不管哪类芯片,都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有很强的周期性。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身处其中的人要时刻保持紧绷,敏锐地感受风向,才不至于被甩下。

一家芯片公司的采购林轻舟记得,今年上半年,智能驾驶相关的芯片像是跌宕曲折的股票行情,有些商家采购了一款性能好的芯片,消息流传出去,大量的客户上门寻料,还有公司开始囤货。

一颗单价100元的芯片很可能在短短几天里涨价到1000元、3000元,显示芯片需求的热度表里,那条折线陡然升高,芯片一下子供不应求。而林轻舟的生活和工作,就围绕着这些变化的折线,时而忙碌,时而清闲,在紧张和焦虑中反复横跳。

对于这份工作,年轻人们全情投入,宋莘说自己,“上班的时间,一般不会刷手机”。王皓每天结束工作,还会主动学习,看技术方面的书籍,写笔记。他定期写项目的复盘记录,像错题集一样,到现在已经写了30篇。

▲图 / 视觉中国

参差

一颗芯片的生产、制造、销售,要经过复杂的工序,辐射国内最高精尖的技术领域,它也凝结了大国崛起、自主研发的叙事,寄托了普通人的认同和想象。这里有光环的流转,也有命运的参差。

比如张乐意识到,岗位与岗位是不同的。每次去见客户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他都会感到尴尬。做芯片销售,要对芯片的技术、原理有一定了解,才能发掘客户的需求,匹配产品,但张乐是转行过来的,精密的芯片对他来说像个黑匣子。工作时,他时不时问出别人觉得是常识的问题,对方的不耐烦让他感到失落,“可能在他心里就像问1+1等于几一样”。

芯片与芯片也是不同的。4纳米制程的芯片在整个国内都是突破性的技术,但如果是28纳米制程,这样的芯片就很普通,宋莘说:“它其实很容易,国内也能生产,也没有什么压力,只是一个产品而已。”

不同芯片配置的人员不一样。在王皓的公司,被国外公司垄断、暂时还没有国产化的芯片更受重视,这些芯片的项目组会配置五六个有20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但普通、低端的芯片项目组,只有1个资深工程师。

公司与公司也存在着鄙视链。像英伟达、高通这样的公司,虽然是乙方,但因为掌握最核心的技术,很可能比甲方还要强势。张乐24岁,他认识一个同龄人,在最头部的芯片公司做销售。有一天,两个人约着喝咖啡,对方临时要见客户,他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一起过去,却被同行跟客户交流时的状态刺伤了心。

那是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自信,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卑微,所有的句子都以“我”和“我们公司”开头,说自己公司是行业最领先的,不管是营收、技术还是增值服务。他讲的都是肯定句,“跟我们合作,一定能怎么怎么样,真的是趾高气扬,来自于内心的自信,这个东西是撑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

回想自己去见客户时,总是用最温和、近乎卑微的语气试探着询问,客户有没有这个需求?需要我为您做什么?产品有哪里要完善一下?张乐突然觉得“很泄气”。

▲图 /视觉中国

在这个行业里,集中度很高,赢者通吃,最终活下来并活得非常滋润的,就那么几家公司,比如芯片设计领域的英特尔、AMD、高通、英伟达,还有芯片制造领域的三星、台积电,都能卡住别人的脖子,靠领先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赚取专利费,而其他公司,只能不停地追赶。

哲库只发布过两款产品,是在宋莘入职之前。他唯一参与过的Z3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期,终于在3月送去流片。而这个项目还没结束,新的项目又开始了。“活会源源不断地派进来,还没有完成任务a,任务b就来了,会让你觉得,你不加班就没办法把这些活完成,那样的感觉会一直催着你,一件做完了,就有另外一件事情会进来。”

宋莘记得,有一次同时做两个项目,其中一个需要项目组给母公司出一份报告评价芯片的性能,一直在催促。“基本上就是你周一出一个结果,大家评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然后周三、周五再看,再改,周一再看。”项目的后期,宋莘和同事连轴转,连续工作了12天,才把报告赶出来。

报告交上去那天,他意识到:“工作之后最不值钱的就是钱了,拿了这么多钱,但是没有自己的时间了,所有的时间都需要投入在工作上面。”

在芯片设计行业待了三年的李朋也总感觉自己在瞎忙,国外领先的公司也都在投入研发,而国内的很多公司一直在追赶,“什么一开源我们就自研什么”,但从未超越,一直在低端领域做一些重复的劳动去迎合市场。

这正是大多数芯片公司的尴尬之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又无法持续烧钱投入真正先进的东西,只能循着风向,哪里需求大就转到哪里去,赶紧做个能用的出来投向市场,有订单就行,不行立刻就换。

李朋很向往一些大的外企,人员稳定,不像很多国内的公司那么动荡,能安心在一款产品上持续投入、不断改进,有自己的节奏,不被市场裹挟着无效内卷。

身为芯片采购,林轻舟甚至会感到一种幻灭,在车规级芯片的领域,那些低端的芯片,比如雨刷、车窗、遥控器、尾灯需要的芯片可以用国产的替代,但如果是更高级的车身控制系统、驾驶系统的芯片,国内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成熟的供应链。

尽管一些国内的车企已经开始尝试采购国产芯片,但采购时,会严格把关供应商的资质,即便把芯片采购回去,也要先测试,通过测试,再考虑是否使用。国产芯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退潮

今年4月,Z3项目那颗4纳米的芯片被送去了台积电。天越来越暖和,春天降临上海,大家期待着,等着好消息。

5月11日的晚上8:00,宋莘跟同事在开组会,突然收到一封内部邮件,通知公司要安全升级,明天办公区域不开门,大家尽量把电脑拿回去,居家办公。最初,宋莘以为是诈骗邮件,半个小时后部门长说,消息是真的。

第二天,在公司全员大会上,哲库的CEO刘君讲话,前半段一直在说大家的辛苦和成绩,宋莘感觉他很快要说“但是”,等了几分钟,“但是”真的来了。刘君的声音有些哽咽:公司解散,OPPO放弃芯片业务。整个会议还没结束的时候,微信群里已经混进了各种各样的猎头、HR,见缝插针地发招聘信息。

宋莘和同事愣住了,他们没有提前接到通知,也没有任何预兆。想到“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规模的调整,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事后,他唯一能想到的端倪是,Z3项目的芯片原本要在2月初送到台积电,但延迟了一段时间,3月才送过去。

惋惜之后,疑问浮上心头:Z3怎么样了?5月,这颗突破了技术封锁,开拓先河的芯片就要回来了,没想到,公司先没了。“对于我们校招的人来说,感觉就是说我付出了很久努力,没有看到回报。”

老员工们更难过。流片之前,硬件部门的同事为了赶项目进度,春节加班,大年初一,办公室里的机器就重新运行起来。后来一起吃散伙饭,有几位同事没有忍住,“哭得很惨”,相比被裁掉,那颗芯片的下落更重要。他们需要一个解释,一个答案。

▲在张江,有最密集的芯片公司,行业里都说“中国芯片看上海,上海芯片看张江”。图 / 受访者提供

仅仅过了一年,高速电梯停了下来,这块高地,逐渐被涨起来的海水淹没。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不振,芯片从缺货变成卖不出去,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国内芯片行业也受到影响。整个2022年,国内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

谢蕊记得,芯片企业的招聘要求骤然抬高,只要有5年甚至10年经验的工程师,或是直接说“我们现在没有猎头需求了,我们不招人”,甚至有些大公司因为效益不好,正在裁员。

一家初创的芯片公司,主要做消费类芯片,在2021年,这家公司开放20多个招聘名额,靠这个订单,谢蕊工作的公司赚了几百万,这家公司也被看作需要重点维护的大客户,但隔了一年,消费类芯片降温,公司效益不好,一个新职位都没有开放。

一位做AI芯片算法的男候选人,985高校毕业,央企出身,跳槽到一家初创企业,薪资涨了60%,但只工作了一年,就被裁掉。跟谢蕊询问有没有新的工作机会时,他有些后悔,“如果当初不出来,可能会很稳定”。

谢蕊还认识一位同龄的男孩,做芯片版图设计,工作两年,跳槽一次,薪资从15万涨到45万。数字的大幅飞跃让谢蕊倍感羡慕,“当时我还在想,要不我也来转做版图好不好?”但男孩也在半年后被裁掉。

这是芯片行业最特殊之处,在企业面临危机时,这些涌进行业的年轻人,成本高,经验少,最容易被舍弃。当他们重新去找工作,高薪又成了新的包袱,那位同龄的男孩,至今还在找工作,谢蕊想帮忙看机会,却很无奈,“一个月能赚4万的人,然后让他去赚1万多,他肯定接受不了”。

公司解散的第二天,宋莘跟同组的同事一起吃饭。同事都是年轻人,工作时间大多在3-5年,只有宋莘和另一位同事是应届生。大家都觉得应届生身份算是还在,不愁找不到工作,开玩笑说,“最不担心的就是你们俩”,但隔了几天,几位资历深的主管跟大家一起吃散伙饭时说,“最担心的就是你们两个”。

很快,宋莘就明白了主管的意思。宋莘才工作一年,连一个完整的项目都没有参与过。而没了应届生的身份,行业又急速收缩,作为社会人重新去找工作,他碰了壁。

招聘软件上,大部分高薪、大厂的岗位都只要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人,他把能投的简历都投了,甚至包括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把能抓住的机会都抓住”。

面试官的要求也抬高了,常常拿着公司项目中正出现的问题问他有没有解决办法。宋莘回答不上来,投向他的眼神里,有惋惜,也有疑惑,“可能是不理解,哲库筛选人的标准也挺高的,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一位面试官直白地告诉他,“不要再找这个岗位的工作了”。

宋莘知道,面试官说得是对的,“就像是劝我从设计房子这个很宏观的事情,转到砌墙这种细分领域里”,但那一刻,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不确定性笼罩在行业里。哲库解散那天,林子文还没有入职,他搜索了一整天新闻,还加进了几个哲库互助群紧跟后续。他真切地共情,因为即将入职的公司跟哲库的性质一样,都是大公司研发芯片的子公司。

入职前,公司的HR突然通知了一个新消息,公司的架构可能会调整,会影响签约的公司主体和落户。虽然没有落户的需求,“感觉变化很大”,林子文有些不安。

7月,林子文带着行李抵达了上海张江。这里有国内最密集的芯片产业园和大公司,橙黄色的巨大塔吊被绿色的防尘墙包围,目光所及之处,有一种新生的朝气,业界里都说,“中国芯片看上海,上海芯片看张江”。在一个叫玉兰香苑的社区,他拥有了一个28平、月租2800元的房间,每个晚上,亮起灯的人才公寓大楼像巨大的蜂巢,为芯片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经济实惠的落脚地。疫情时,这里流传着一个段子,“没有什么比封闭玉兰香苑更令半导体行业颤抖的了”。

终于要上班了,他带着期待,也重新调整了预期,不管怎么样,“起码先撑过三年”。

▲张江的人才公寓高耸密集,远远看过去像一个蜂巢,每日吞吐着国内最顶尖的芯片人才。图 / 受访者提供

找了半个月工作,宋莘降薪25%,进入了一家芯片创业公司。跟哲库相比,新公司就像是在拓荒,一切都有巨大的落差。哲库有3000人,新公司只有20人,哲库在一栋大楼里办公,新公司是在一栋大楼的一个小房间。新公司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员工手册是在他入职一个月后才发下来的。

新公司也在张江,跟哲库隔了一条街,只有几步之遥。正是上班的时间,戴着工牌的芯片人才在写字楼间来来往往,为这个行业燃烧自己的时间、精力、青春。宋莘始终不敢去看那栋熟悉的大楼现在变成了什么样,走进新公司的门,他没有回头,在心里跟自己说,“向前看”。

▲绿色的防尘墙里,巨大的橙黄色塔吊正在建设着新的芯片产业园。图 / 受访者提供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45 阅读:23347
评论列表
  • 2023-07-19 17:13

    骗国家补贴,资本洗黑钱的路子

    怼二货 回复:
    人家还有资本骗,你连骗的资格都没有,癞蛤蟆永远也看不到海燕的世界,发现新能源汽车,天天唱衰,骗补,突然整出了世界第一,所以当蛤蟆就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非要去请假高飞的海燕,只能图留笑柄儿。
  • 喵喵 40
    2023-07-18 13:57

    就算入职的是小公司工资肯定比大部分人要好得多,在中国芯片冲顶世界一流之前,做芯片的待遇还是差不了

    用户10xxx75 回复:
    我身边的都挺脚踏实地的
    用户13xxx12 回复:
    确实如此
  • Neo 17
    2023-07-27 14:12

    作为z3的pd,我想说to延期是因为de延期了,一堆eco要做。

  • 2023-07-18 19:22

    oppo那一颗到底怎么样了?我也想知道

  • 乐天 14
    2023-07-22 09:23

    浮躁内卷急功近利是中国芯片行业的真实写照,只是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更复杂万倍,这样的环境让人看不到希望

  • 2023-07-18 14:03

    如果真研究出了,这个属于个人或团队还是企业的?

    2-20个字符 回复:
    属于外国
    用户11xxx24 回复:
    脸皮真特么厚他们投资了吗想摘桃子没都没有[得瑟]
  • 2023-07-22 08:04

    其实中国真正被卡脖子的是光刻机,芯片就如一条鱼,大家都在研究鱼怎么做,却没人去研究做鱼的炊具,掌握炊具的人说我不给你做了,那才是真的傻眼了。

    柠檬冻结 回复: 磊磊
    你手工能攒几个4nm芯片,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懂少比比,多看书提高自己
    磊磊 回复:
    做鱼的方法多了,没有锅,可以永树枝叉起来烤,瓦片上烧。这个比喻不恰当
  • 蓝光 11
    2023-07-18 14:25

    从潮气到潮落也太快了,一年多时间,像做了一场梦

    平行宇宙 回复:
    有人在做事,有人在做法……网上说的最多的是后者,前者罕见报道,各行业都是如此这般
  • 2023-07-21 14:40

    都是些投机取巧者,这么高工资你倒是研究些东西出来啊!

    用户48xxx70 回复:
    有道理
    风云再起 回复:
    我们国家重新开始研究cpu不止20年了,“汉芯1号”骗局都已经过去17年了,一直在骗国家补贴,从事芯片行业的这些人什么时候才能埋头研究下技术啊!
  • 要出成绩才行,大家都在等风,风从哪里来?美国直接给你把风口堵死了。

    这里是评论区-不是吹牛区 回复:
    能圈到钱的又不是你,只圈钱,你早晚被圈里边。能出技术,才能长远,大家都能受益。
    用户97xxx95 回复: 这里是评论区-不是吹牛区
    认真的让人心疼[大笑]
  • 2023-07-24 03:58

    时间精力都用在酒桌文化上,能搞出来有鬼了

  • 2023-07-19 18:57

    芯片行业需要天才和专业技能很强的人才共同推动

    用户11xxx24 回复:
    专业人士都在国外呢
  • 2023-07-21 12:11

    拾人牙慧,偏还盲目自信😂

  • 2023-07-18 14:58

    骗补贴的风口?

    夏完淳 回复:
    “风口”在你眼里就是“骗补贴”?别说研发不研发,就我认识的,前两年就做二道贩子网上买网上卖,芯片都不过手。本来穷的叮当响,一年多时间全款买车买房。你做不了研发还做不了别的?风口就是风口,它来得快也可能去的快,把握住就是把握住了。
    折梅寄江北 回复: 夏完淳
    这名字不吉利,你说的对,风口就是资本大规模集中,这时候最容易捞钱
  • 2023-07-24 19:35

    科技树底层都没有,就直接想做科技树枝头

  • 绕过芯片,寻求和创造芯片的替代品,ai技术可能有机会进入超智能时代,直接绕过芯片也是可能的

    季风 回复:
    一个是软件,一个硬件,怎么能混为一谈。
    黄小桢 回复:
    所以AI可以凭空得来?
  • 2023-07-22 02:16

    大多数芯片设计公司都没有定力,喜欢跟风

  • 2023-07-23 09:57

    聚在一起就是澎湃汹涌的波涛。散开则是遍地的涓涓小溪。小溪又终将汇聚成大海。加油。孩子们。看好你们。未来是我们的。世界终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 2023-07-23 12:14

    就没有几个真正搞研发的?这东西不是几亿就能搞,得几百亿上千亿,不定还没结果?有几个公司能投。和农村高标准农田一个样,骗补贴

  • 2023-07-25 08:07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用户48xxx70 回复:
    意淫还没够
  • 2023-07-27 12:42

    希望这一次国家是真的要认真发展芯片,这一代人赶上时代,高薪无可厚非,最终能够结果,那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无疾而终那国家就真的太伤了。

  • 2023-07-28 11:33

    大投入大产出时代不会长久,两年最多,然后是洗牌,整合,形成头部三巨头。规律

  • 2023-07-23 11:54

    真有能力外企也会抢着要,就怕半桶水

  • 2023-07-23 09:37

    说25k那个人事叫谁谁谁来着?通知他明天可以不用来了![得瑟]

  • 2023-07-23 16:16

    高端制造业,需要的是重点突破,而不是大水漫灌似的撒补贴,一个20人的芯片公司,你不觉得这玩笑太明显了吗[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7-19 00:19

    打工永远都是打工。无法创业自己干的打工都是浪费生命。

  • 2023-07-21 18:38

    芯片业已稳稳发展至少30年,几时又叫风口了?

  • 2023-07-22 05:20

    故事写的蛮好

  • 2023-07-21 11:09

    芯片行业的年轻人才是大有作为,理由很简单,就是无论多大困难,国家都会抓住芯片行业不放弃。

  • 2023-07-24 10:20

    几个问题,太过急功近利,盲目的扩张,人员良莠不齐疯狂扩张,导致人力成本太大,几乎每天都烧很多的钱,时间长了公司根本受不了。其次应该从基础上开始一步一步前进,都想着做个爆品出来一下独步天下。如果处在风口当中,还能支撑,一旦跌落就是眼下这种情况

  • 2023-07-27 13:38

    芯片好设计,关键是设计出来你也造不出来。

  • 2023-07-27 16:55

    就你知道的多?你就不看看,都累成了孙子

  • 2023-07-28 17:16

    芯片这个行业有可能朝不饱夕的,有几个企业是真搞的,搞直播的挂着个科技公司招牌骗补贴的,op最新新闻的解散芯片研发团队,这些人还能哪里去有这待遇的,就华为还继续养着思科芯片团队 属于负盈利的,又有几家这样坚持负盈利的有实力的公司。很多拿补贴的搞副业随时解散,职员高中生凑人数备案用。阿里是有搞了些,腾讯这样的投机更多

    哇哦 回复: 看文章不如看评论
    很多科技产业园的办公楼里的公司不是科技公司,挂着科技公司的直播卖货 包括房屋装修 包括财务公司 包括某某实业(可能是餐饮[笑着哭])当然也有出口国外的不明自动设备属于科技
    看文章不如看评论 回复:
    希望不是真的,民企不行还得靠国企
  • 2023-07-28 09:56

    哈哈哈哈

  • 2023-07-30 16:25

    芯片路还长,只要有一丢丢本事的都还要润最少十年[点赞]

  • 2023-07-30 13:03

    文章不错,再深入一些,能指导一下就业,、报考~就好了

  • 2023-07-31 12:18

    芯片之所以大火,是因为他前面的师兄师姐都没有做芯片。

  • 2023-08-02 08:54

    这说明一个问题,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好工作,而是你的专业不对,还有就是个人能力不行,不要怪老板给你工资低,也不要怀疑996,人家加8天班就抵你一个月送的外卖,气人不?

  • 2023-07-28 23:10

    摆脱人情世故,干实事,重视人才

  • 2023-07-23 09:37

    oppo库哲Z3这一颗到底怎么样了?千辛万苦的研究最终被台积电卡脖子,试问国产芯片怎么办 ?没有高端光刻机怎么办 ?2025年70%的芯片国产化怎么办?

  • 2023-07-23 08:58

    华为要不被制裁,海思能打的高通满地找牙!这里面讲的最多的是芯片设计,而根本没讲芯片制造,与半导体设备相关的话题,芯片设计行业最容易跟风,也最容易变风向,最浮躁的,但工资也是芯片行业最高的!

  • 2023-07-23 10:06

    骗完补贴马上失业。

  • YZW 1
    2023-07-23 21:44

    搞出来做不出来有鸟用

  • 2023-07-24 11:33

    等国外开源才能生产出芯片,本身就落后一大截,加上对外封锁,我们芯片还有机会吗?难道卖给黑人吗?越来越落后了,为人才惋惜

  • 2023-07-24 23:11

    咳!我儿子现在大一读的微电子,不知道以后好不好找工作。

  • 2023-07-27 13:27

    京片!

  • 2023-07-27 15:58

    雨下得越大停的就越快

  • 2023-07-29 00:59

  • 2023-07-30 23:28

    酿酒的看几个月资料,也被猎头招到芯片行业,这就过分了,狗屁不懂,也能进来,国人只看学历,真是一点不假,屁得本事没有,也能干!!!真是服了!!!

  • 2023-07-21 09:02

    中国怎么整天都跟风。

    用户97xxx95 回复:
    不跟风只能吃屁了,恶性循环
    折梅寄江北 回复:
    不跟风咋办,现在就是要不掉队,跟着老美的步子走,不过已经不可能了,掉队大概率事件
  • 2023-07-21 22:07

    危机危机,普通人只看到危,看不到机,厉害的人,从危中把握机会,成就传奇。10年后再看,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品。温室只能培育花朵,培育不了坚忍的材料。

  • 2023-07-21 18:17

    如果只是研究芯片的几个领悟还行,全部自己生产,起码得全部公司一起投资

  • 2023-07-21 20:18

    我是吗。

  • 2023-07-23 17:39

    去研发光刻机吧

  • YZW
    2023-07-23 21:43

    OP不是已经裁掉了芯片研发这个部门吗

  • 2023-07-24 22:44

    被各种禁,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 2023-07-25 08:20

    很难,一万个企业,国家只需要活下来一个,最多不超过3个

  • 2023-07-29 08:10

    呵呵 各种骗,就是不踏踏实实做事

每日人物

简介:轻商业,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