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约两年前,美国空军的下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首次亮相以来,其后续的多项飞行测试一直在严格保密中,直到2024年9月,美国空军才公开了一系列测试飞行的视频和照片。
为防止信息泄露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有趣的是,在十多天前,中国疑似同一天进行了两款第六代战机的试飞后,B-21似乎也不再那么神秘了。美国《国家利益》等多家外媒报道显示,至少有3架B-21原型机正在同时进行试飞,这标志着“打造一支作战轰炸机编队的重要一步”即将到来。
美国的第六代战机B-21经过两年的遮掩,在中国的六代机亮相后,美国不再隐藏,特别强调他们有三架原型机。同时,近期还发生了美国网民在维基百科上将B-21标注为六代机的事件,似乎暗含着“中国仅有两架六代机,而我们美国则有三架”的信息。然而,B-21究竟属于哪一代,全球皆知。即便中国确实只有两架六代机,但在隐身能力和载弹量之外,美军同时飞行三架B-21在其它方面与真正的战斗机相比,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存在有何意义呢?
B-21的前身是“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概念,该概念始于2009年,当时的国防部长是后来访问中国并收到“大礼”的罗伯特·盖茨。两个月后,美国空军宣布计划采购80到100架新轰炸机,如若实现,将完全取代现有的B-2“幽灵”。然而,这个采购数量至今并不确定,因为B-2以及后来研发的F-22在采购过程中都遭遇了不少困难,因此这一计划的可靠性仍然存疑。
2015年10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获得LRS-B合同,次年2月,美国空军将其编号为B-21,并在9月命名为“突袭者”,以纪念1942年4月进行的杜立特空袭东京行动。
正在进行测试的B-21现在看来,“突袭者”这个名称意义深远。考虑到其不低于8000到9000千米的航程,可以推测解放军正在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圈的背景下,美国空军显然希望这款B-2的后继型号,能够像杜立特中校一样,单独深入敌方核心地区,实施致命的打击。
2022年12月2日,B-21首次对外亮相,标志着美国军方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面纱被揭开。不到一年后的2023年11月,B-21成功完成首飞。根据美国空军的计划,这款轰炸机将在十年内具备全面的战斗能力,取代B-1B和B-2,成为美国空军战略力量的核心,并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美军远程打击能力的重要支柱。
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表是经过测试、改进和新技术适配等一系列流程的必要安排。此外,鉴于其单价超过6亿美元,适当延长测试和改进阶段,以分摊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B-21在尺寸上比B-2稍小美国现任国防部长奥斯汀指出,B-21不仅“整合了过去50年的隐身技术进展”,还能够在较少后勤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目标。他强调,“射程(航程)”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并且这款轰炸机被设计得易于维护......总体而言,美国军方对B-21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目前提供的多数性能数据的真实性难以验证。根据奥斯汀的说法,B-21具备使美军再次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潜力。
但实际情况表明,B-21的问世已经太晚。尽管隐形战略轰炸机能够搭载精确制导武器、隐形空射巡航导弹或战术核弹进行渗透突袭,但这对俄罗斯的效果尚未可知,而对中国而言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在反隐形技术发展方面,中国一直在积极研发具有反隐形能力的雷达,例如YLC-8E、JY-27A等,或通过被动和无源雷达监测通信信号来寻找目标。此外,中国的雷达技术还包括能量雷达和量子雷达等先进系统。
美军唯一在装备上仍具一定优势的系统2024年10月,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了一则消息,称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反隐形技术,该技术基于“北斗”卫星信号。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当“北斗”导航信号遇到如F-22等隐形战机时,信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散射,进而在无线电频谱中形成明显特征的回波。中国科学家已经破解了这些回波的规律,并利用算法进行分析,从而定位干扰源出现时的位置。
该技术最初是为了探测、追踪和定位小型无人机而研发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具有反隐形作战的潜力。更引人关注的是,如果“北斗”反隐形技术能够最终得到实际应用,那么理论上只需配备“北斗”系统终端和天线,就能对隐形战机进行追踪。这使得反隐形技术的成本大幅降低,不仅让一些中小国家能够获得这一技术,同时也更加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铺设和部署,即便被摧毁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B-21关于航程方面,可能很难如奥斯汀所说那样乐观。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基地到中国甘肃的兰州,沿北极航线的距离大约在8700到9000公里之间,这已经接近了B-21在公开信息中所披露的航程极限。如果再考虑气象条件和空域限制等额外因素,几乎可以说B-21在不进行加油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完成这段飞行,势必需要在阿拉斯加或加拿大北部进行加油。否则,这些珍贵的轰炸机和飞行员就成为了一次性使用的资源。
若从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出发,前往中国西北地区的距离会缩短不少,沿北极航线大约保持在6000公里左右,考虑到其他因素,整体距离不会超过7000公里。当然,距离事实上是B-21执行渗透突袭任务中最不重要的部分,真正的挑战在于解放军的反隐形体系和区域拒止体系之下,B-21这种存在诸多漏洞的飞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