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三年的时间里中国累计入朝240万人,最高峰时有135兵力同时在朝鲜。
美国及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中投入了200万兵力,包括后勤、预备役人员等,而当时美国总兵力才150万,中国有将近550万兵力。
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国内还有300多万兵力,并在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
中国当时究竟用了全力吗?
在朝鲜内战爆发后,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狂妄至极地宣称:“中国军队不会参战,就算参战也无法改变战局,我们将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在这种轻敌的思想干扰下,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一路向北推进,丝毫没有把中国的警告放在眼里。
美国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又饱经战火摧残,国内经济千疮百孔,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外部的事情。
况且美军拥有海陆空部队,有各种先进的装备武器,并且还有足以威慑其他国家的核武器。
美国的种种误判导致他们一路推进,全然不顾中国的感受,将战火烧到中国的家门口,严重威胁中国的政治安全。
在中国多次向美国发出严正警告后,美国仍然我行我素,中国当即派志愿军跨国鸭绿江,秘密如朝作战。
然而,傲慢的美军根本就没想到中国会进入朝鲜,还以为只是一些在朝鲜服役的中国人,直到第一次战役打响,美军仍然难以相信志愿军竟然从天而降,大批军队已经进入了朝鲜。
志愿军果断亮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赴战场,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才让美军幡然醒悟过来。
然后中国志愿军在一次次战役中,给予美军沉重的打击,迫使美军从进攻转入防御。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极度严寒的条件下,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与美军王牌部队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全歼这支部队,军旗都成为志愿军的战利品。
当时,《纽约时报》报道称:“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中国军队似乎有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他们的进攻如潮水般汹涌,让我们的士兵陷入了困境。”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累计投入48万兵力,占全美军40%,而当时中国军队投入了240万兵力。
美国虽未投入全部兵力,但依赖空军部队的优势,试图以弥补陆军人数差距。
然而,美军在苦战三年后却发现,中国国内竟然还有300多万兵力没有使用,中国在国内还是多线作战,根本就没在朝鲜战争上用尽全力。
这让美军感到巨大的压力,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中国人民的强大决心和能力。
1950年新中国初期,解放军总兵力约550万人,所以在抗美援朝期间,国内仍保留300多兵力用于国防和剿匪任务。
中国采取“轮流入朝”作战策略,分批使部队积累实战经验,同时维持国内局势稳定。
国民党军队退回台湾后,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参与部队及特务,部分地区还有一些土匪,他们无恶不作,破坏国内政治及经济安全。
为此,解放军投入了大量兵力,深入山区、乡村,与土匪展开了战斗,在中南地区,河南、河北、湖南等地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兵力,解放军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清剿了以别廷芳为首的土匪武装。
然后解放军又在湖北恩施、郧阳等地,剿灭了“川湘鄂边区反共救国军”,消灭了大量土匪武装,基本完成了中南地区剿匪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西藏的解放进程也在紧张进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地区被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他们妄图将西藏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进行一系列破坏活动。
1950年10月,解放军集结6个团的兵力组成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对西藏地区展开收复计划,解放军克服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发起了昌都战役。
解放军在西藏地区采取正面攻击和侧翼迂回相结合的打法,实行多路攻击,将藏军全歼于昌都。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藏军外围各防区迅速溃败,经过18天的时间,解放军共打了20多场大仗,歼灭藏军5000多人,为解放西藏开辟了道路。
1951年,在西藏爱国人士的努力下,解放军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促进了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然后解放军部队分路向拉萨及西藏全境进军,使国内领土完整得以巩固。
抗美援朝和西藏和平解放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同时进行,这看似巧合的时间重叠,背后是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时坚定捍卫主权与和平的必然抉择。
两场战争同时进行,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需要面对装备精良、拥有制空权的美军,背后是国内倾尽全力的物资筹措与运输线搭建。
解放西藏同样面临着困难重重,进藏部队要克服高寒缺氧、地形复杂等恶劣自然条件,为保障进藏部队,解放军从内地组织了庞大的牦牛运输队、修筑川藏公路等运输通道,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建设与运输。
最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打出了中国的军威,而西藏的和平解放,也让国际反华势力有所忌惮,再不敢轻易插手西藏事务。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让美国认识到,即使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能轻易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尤其是面对像中国这样意志坚定的对手。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让美国在70年时间里不敢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