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有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他们一动,全军大乱,分别是谁

百年机动站 2023-10-02 07:38:00

前言

1966年,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最为黑暗的十年。

在这个特殊而艰难的时期,国家领导人、中央党政军高层领导干部等遭受到了持续不断的诬陷和祸害。

这种恶劣行为对党和政府各级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安、检察、司法等政治部门和社会秩序维护机关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混乱,使得当时的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然而,在这个混乱的时期中,有四位司令岿然不动,无人敢对其有所触犯。

这四位司令的重要性和地位,可以从毛主席的一句话中窥见一斑:“他们一动,全军大乱!”毛主席这句话的深意表明了这四位司令在国家战略和军队指挥上的至关重要性。

他们的存在和稳定才能确保全军的统一行动和有序进行。他们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责任,是党和政府的中流砥柱。

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司令究竟是谁呢?

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6出生,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户贫困人家之中,8岁便到嵩山少林寺中学习武术,经过8年的学习后,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和飞檐走壁之术。

在探亲时因失手打死了当地地主的儿子,无奈只好去到吴佩孚的军队中当兵。

1926年,许世友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中担任连长职位,成为连长没多久后便加入到了中国共青团中。

次年8月,许世友不仅靠着自己出色的表现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中,还积极参加到了建设鄂豫便苏区的斗争中。

1934年,许世友担任红四军团长的身份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凭借着英勇的作战屡挫强敌。

之后不仅参加了仪南、营渠和宣达战役,还指挥了万源保卫战,在面对敌人的轮番进攻下,

坚守阵地三个月,以近战和夜战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大优势的敌军。

长征时期,许世友参加了包座、绥崇丹懋和天芦名雅邛战役。

随着“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许世友向毛主席主动请缨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中,并为我国的抗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等战役,并在毛主席指挥的济南战役中,以“刀子战术”直插敌人心脏,仅用8天时间就攻克了济南。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夏季反击作战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杨得志上将

杨得志,1911年出生,生于湖南醴陵的一户贫困人家中,幼年的杨得志受到了南北军战争的影响,导致家中的生活一落千丈,无奈只好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

1927年,南昌起义后,杨得志被这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深深吸引,于是便与工人一同加入到了工农革命军中。

在红军时期,杨得志参加过反“围剿”,也与红军部队一同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志平带着自己的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将板垣征四郎的“钢军”打成了“破铜烂铁军”。

之后更是以“掏老窝”的战术,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参加指挥了邯郸、正太、青沧、石家庄、兰州等战役,为解放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德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之后更是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1979年,杨得志还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此外,杨得志还参加过多次的大练兵,为我国训练出众多训练有素的士兵,之后在北京汇报表演上获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陈锡联副总理

陈锡联,1915年出生,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1929年,陈锡联参加了家乡的游击队,并在同年被编入了红军的第11军中。

次年,陈锡联凭借着自己的优秀表现加入到了中国共青团中,并且还在同年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陈锡联不仅参加了历次的反“围剿”,还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参与了夜袭阳明堡、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战役。

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中陈锡联不仅对日伪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还将日伪军成功牵制在了狮垴山。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诸战役,还与刘邓大军一同跃进大别山,在半年内就解放了皖西九个县城,打开了皖西的新局面。

1947年豫北战役中,陈锡联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旅的先例。同时还在淮海战役时,陈锡联在经过周密的部署和研究后,歼敌1.2万余人,并直接使徐州刘峙集团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最后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黄维军队。

1949年,陈锡联率军参加了渡江战役,不仅歼灭了宋希濂集团,还攻占了国民党的“陪都”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兼炮兵学院院长的重要职位,他为新中国炮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陈锡联出的炮兵还在抗美援朝和炮轰金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陈锡联还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韩先楚上将

韩先楚,1913年出生,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户贫困人家之中,黄麻起义爆发时,他便加入到了家乡的农民协会中。

1930年,他参加了自己家乡的游击队,并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之后韩先楚所处的部队被编入了红25军中。

在红军时期,韩先楚多次担任冲锋突击、破阵歼敌、夺关开路、渡劫追兵的战斗任务。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后,韩先楚去到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二期学习,在经过长期的战场锻炼和理论上的熏陶后,为他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基础。

1938年,韩先楚与兄虎部队组成了路东纵队,不仅在攻克威县后歼灭伪军一个军部有一个师的兵力,还在威县、广宗、坪乡等地打开了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局面。

1938年,韩先楚参加了漳南战役,这一战为建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此时的韩先楚已经成为了八路军中出名的将领。

在经过两年的历练后韩先楚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人物,在这期间他还率领部队参与了邯长公路破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不仅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还在宽甸、桓仁、凤城等地区作战五十多次。

1949年,韩先楚还率领部队解放了武汉,在经过湘赣战役后他又解放了长沙。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率领着关东军解放了海南岛。

之后韩先楚还先后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等重要职位。

结语

许世友上将、杨得志上将、陈锡联副总理、韩先楚上将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杰出的军事将领。

他们出身于贫困人家,经历了艰苦的环境和辛苦的努力,通过自身的勤奋和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技能和领导能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以身作则,保家卫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