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毛主席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事业,毛主席当年也是做出了很多的牺牲。
即使知道这条道路充满着很多未知的艰辛和困难,但是毛主席都一律选择了克服。

可以说毛主席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不过毛主席都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一一克服。
但是就在当年,毛主席遇到了十分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毛主席在那个地方,一直遭受着很不公平的待遇。
·待遇不公在赣南会议开始的过程当中,在这个期间里很多人,指责毛主席是富农路线,再加上右倾思想严重,因此免去了毛主席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

可以说这次免职,对于毛主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这么多年,功劳苦劳很多,现如今竟然被怀疑被免职。
毛主席心中自然是十分难过的,其实当年不只是毛主席对于这个决定感到很不公平,就连当时苏区的很多领导干部都感到十分的吃惊。
毕竟这些年来,毛主席对党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很多次重大事件都是毛主席所领导指挥的。

因此当时大家对于毛主席的领导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认为他是我党之中的领头羊。
要知道当时,毛主席刚刚指导着部队先后三次歼灭了敌军,在战役之中获得了胜利。取得这样的好成果哪里有半点右倾主义的样子?
因此当时有很多苏区的领导和干部对于毛主席免职的做法,很是不支持,但是当时中央代表团亲自免职毛主席。

大家即使心中再感到震惊和不满,但是也都无可奈何,因为他们面对中央代表团,还是毫无插嘴表态的可能的。
因此这次毛主席被免职,虽然很多人心里并不看好这一做法,但是也根本无力回天。
毛主席被免职之后,虽然心中感到十分不公平和不满,但是也无处发泄,后来毛主席便选择到山中养病去了。

虽然受到了挫折,毛主席选择回到山中好好养病养身体,远离那些喧嚣和热闹,或许当时毛主席十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沉淀自己吧。
当时毛主席选择来到东华山,跟随毛主席一起的还有贺子珍和一些警卫员。东华山上有一所古老的庙宇,长久失修但是勉强还能住人。
于是这座旧庙宇就成了当时毛主席和贺子珍等一些警卫员的容身之所。虽然东华山上人烟稀少,不过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在东华山上生长着很多松柏,或许是看到松柏这样顽强的生命力,毛主席当时在东华山上也并没有懈怠消极度日。
为了打消这无聊的时光,毛主席跟随从一直在山中读书,因为远离闹市,在山中读书没人打扰,十分清净。
在那段时间里,毛主席阅读了很多的经典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在读书的闲暇之余,毛主席还会经常翻阅文件。

因为庙宇常年没有人居住,因此地上长满了很多青苔。十分阴暗潮湿,后来干脆毛主席便将存放书籍的铁皮箱当做书桌。
又跟自己的警卫员在山中挑了一块树木砍了下来,用树木做了几个椅子。据说当时每天毛主席都要坐在凳子上读好久的书和文件。
每当毛主席无聊的时候,他还会把自己之前写下的稿件和文章翻阅出来,让贺子珍为自己诵读一番。

虽然看上去毛主席在山中的这段日子过得十分轻松,其实这只不过是表象罢了。
毛主席虽然表面上没有流露出来什么,但是他实际上可是十分心系我军的。
可以说当时毛主席虽然身处在东华山上,但是心早已飞到了山下去了。更何况当时赣州战役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毛主席心中自然是十分焦躁不安的,毕竟他虽然被免除职务了,但是没有一天是不担心我军的。
其实对于赣州战役,原本毛主席是十分不建议打起来的。在毛主席当时的分析看来,这次战役对于我军的意义不大。
甚至可以说如果贸然的攻击,只会让我军处于很被动的地位之中。与我军当时所制定的目标是不相符的。但是毛主席当时被免职,也是毫无办法阻止的。

果然事情不出毛主席当时所预料的,在这场赣州战役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我军逐渐发现,这次战役根本没能够获得优势地位。
反而面对着敌军的不断增员,我军的损失和伤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当时我军的处境十分的为难。
后来实在没办法,当时军队直接派遣了人员上山,来请毛主席出山,来帮助我军度过此次难关。

毛主席面对他们的请求,自然是二话没说便同意了下山的请求。当时天空不作美,乌云密布很快就要下雨。
这个时候毛主席所感染的风寒还没有完全医治好,这个时候毛主席的警卫员和贺子珍表示,等这场雨下完再下山。
但是遭到了毛主席的果断拒绝,在毛主席看来,自己早下山,早投入一线战场之中,我军就能够早些挽救一些损失和伤亡。

毛主席下山之后,很快就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之中,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形,这场战役我军逐渐处于被动之中,因此在毛主席看了,应该及时收手及时止损。
于是便将部队撤离了这次战役,撤离下来的全部兵力,全都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进行休整工作,恢复体力。
但是与此同时,毛主席当时并没有跟随着这些队伍一起休整,反而一直在研究敌军的走向和弱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毛主席的钻研之下成功的找到了敌人的弱点。在发现敌军弱点之后,毛主席带兵出击,这届展开反击之举。
可以说在当时,毛主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因为毛主席的出山指导,我军很有可能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处境。
但是毛主席等来的不是表扬和赞赏,反而又被安插了一个罪名,当时有好多人认为毛主席没有坚决执行中央攻打赣州的任务。

可以说这次事件,让毛主席更加的心痛。后来在宁都会议当中,毛主席的诱敌深入的战争策略,被认为是右倾想法。
正是在这次会一直之中,毛主席又被免职,甚至可以说被军队里赶出来了。当时的毛主席十分的心痛和不舍,但是对于这个局面,自己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可以说这次免职,让毛主席承受了很大的打击。一时间毛主席的身体大不如前,身体越发的虚弱。

可以说那段时间,毛主席的内心是十分挣扎的,明明自己很想为了革命事业出力,但是殊不知会遭受到误解,自己心中自然是十分委屈的。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反右倾想法变得更加盛行,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针对毛主席的在当时。
当时毛主席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为了不连累其他人,让自己身边的人受到指责,毛主席在那段时间里,直接跟昔日最好的战友们,可以保持着距离。

索性后来毛主席又从新回到了军队之中,当时军队之中因为“左倾”错误影响十分严重,就导致很多次战况急剧恶化。
当时的毛主席内心也是十分煎熬的,虽然当时毛主席回到了军队之中,但是很多重要会议还是不让毛主席参与的。
再加上毛主席当时所提出的建议和想法,当时仅仅只有一小部分人支持。索性后来,毛主席发现了敌军的弱点,也为我军制定出来了一个策略。

当时毛主席就给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信中,毛主席表示当下应该共同对付蒋介石,并且将中心队伍重新转移。
但是这封信并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这封信寄出之后,毛主席左等右等都没能等到中央的回应。
后来毛主席眼看自己没有收到回信,于是亲自前往中央,诉说了自己的建议,但是中央对于毛主席的建议,并没有掀起什么大水花。

后来毛主席在着急之下,又病倒了,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情况十分的危机,但是仍旧一直心系我军。
·长征之路 艰难险阻毛主席就是这样,拖着自己患病的身躯,带领着军队走上了长征之路,虽然当时毛主席心中十分难过,但是依旧为了革命事业而努力。
长征之路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困难一些,前路为止的艰难险阻,谁都无法预料,但是这些艰难全都被毛主席一一克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带领,我们的处境或许会十分的危险和艰难。可以说能够拥有毛主席这样的指挥者,我们十分的荣幸。
·结语
在我军为难之际,毛主席立刻制定出应对敌军的策略,来帮助渡过难关。可以说毛主席就是革命事业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我们中华儿女心中十分的敬佩和尊敬,我们也感谢伟人的无私付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