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上正高后的5年,我教两个班(一个快班)的语文,当班主任,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市级课题的实际主持人,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等,但并没有累垮,并且从没有停止思考和写作,研究成果不少,顺利晋级三级教师。
其间,20级、23级两届高考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全年级。无论多少工作,都无法使我沦为繁琐事务的奴隶,都聚焦必须解决的问题,拒绝干不需要头脑的琐事儿。
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分清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追求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剔除形式主义。
聚焦头脑的工作是什么呢?是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自我的问题,班级的问题,研究的问题,才能不断发掘创新潜力,也才不断超越自我,也超越他人。

语文教学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并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干什么、怎么干及为什么干,都不再需要教师耗去大量精力。
我极少讲课文,都是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学生才学有所获,考试才有成绩。
我不批改作文,不写教案,不做PPT,就是研究文本,提炼中心任务及要求。
班级管理把日常事务都交给干部,值日干部就是当日的班主任,全权发现解决班级问题。我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班级大问题,培养优秀的干部队伍,做孩子文化的导师。
教研组的工作是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师教学的大问题,督促教师按我说的方法教学。
班主任工作室有十个成员,也都是不断发现和解决班级管理的问题,传播文化信仰,塑造优秀班主任。

要坚守独立,必须有明确的思想主张:为什么工作?
听命于校方驱使,自我就丢失思想。为什么优秀教师那么少?就因为顺从者太多!
教师有两大死敌,一是分数压力,二是行政干扰。
如果沦为分数和领导意志的奴隶,注定没有思想,丢失自我,被内卷裹挟而去,被繁琐事务奴役却浑然不觉有什么荒谬。
天地间,只有自我最重要,自我是唯一能塑造的生命,让生命发出光和热是自我的唯一使命,成为优秀幸福的教师是唯一的追求。
优秀教师从来是思想塑造,而非勤劳塑造,再没有比捆缚在繁重事务中的教师更疲累更没有希望的了。
有的教师躺平,一切不上心,都不过应付而已,至少身体不受摧残,还能乐享天年。
有的教师从来没有为自我工作过哪怕一天,每天都被繁琐事务捆绑,厌倦劳累却没有希望。
上海有位余党绪老师,聚焦生命于批判性阅读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才是教师的榜样。

要成就优秀教师必须进行两种研究,一是学生研究,二是专业研究,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语文教师不研读文学经典,特别是外国文学经典,就是专业素养发展的瓶颈,与优秀无缘。
哪怕是教小学,对语言的敏感性标志的专业素养,也是必需的;只有读写的内行才可能成长为优秀教师。
学生生命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深奥,跟语文专业一样,研究一辈子也未必能精通。
有两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学生到底该怎么学语文,二是到底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
研究学生的核心是心理和行动研究,必须摸清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行动的规律,特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才能用强大执行力重塑学生,培养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
由此可知,日常教育教学不过是践行思想,每堂课都蕴含创新的思想,是塑造生命的舞台。
凭思想工作,教师就获得成长的快乐,走向优秀;听命令而工作,你不过是个好兵,而非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