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恋时他已有家室,被妻子警告,放手后她另嫁他人,为其守孝三年

时代人物录 2019-06-23 22:45:37

1930年9月的一天,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的画室里来了几个旁听生,其中一个女孩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这个女孩就是孙多慈,当时,徐悲鸿35岁,孙多慈17岁。两人不会想到,这次的相识,换来的却是半生的纠结。

图|孙多慈与同学们的合影(右二)

当时的徐悲鸿才华横溢、久负盛名,这种集才华与事业成功于一体的男人,自然身上是自带光环,深深的让孙多慈崇拜,而徐悲鸿则被孙多慈身上的柔和婉丽所吸引,那是和自己妻子蒋碧薇大气直率截然不同的气质。

关于孙多慈,同是安庆老乡的作家苏雪林曾这样描写她:

一个青年女学生,二十左右的年纪。白皙细嫩的脸庞,漆黑的双瞳,童式的短发,穿一身工装衣裤,秀美温文,笑时尤甜蜜可爱。

总之一句话,孙多慈的身上杨溢着年轻、温柔、青春的气息,深深吸引着徐悲鸿。

在学业上,徐悲鸿亲自指教孙多慈,孙多慈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进步很快。一个是崇拜对方,另一个是欣赏对方,两人很自然的走在了一起。

承蒙徐悲鸿的关照,孙多慈在第二年考上了中央大学美术专修科,在这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她亦是徐悲鸿指点得最细致的学生。

图|蒋碧薇

两人的恋爱在校园中近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二人携手在校园、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最著名的就是《台城月夜》,画中徐悲鸿席地而坐、孙多慈站在旁边:一身的学生装扮并且衣袂飘飘。 

美好的恋情于孙多慈而言是甜蜜而愉悦的,但是对与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确是赤裸裸的羞辱与刻骨的伤害。

蒋碧薇的性格一向直率,试想,当年在有婚约的情况下,蒋碧薇都敢于与徐悲鸿私奔,可见其性格多么果断。

蒋碧薇对于徐悲鸿的这场婚外情,采取的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徐悲鸿画过一幅和孙多慈一起赏月的《台城夜月》,她不客气地搬走了,后来徐悲鸿将此画刮去,没有保存下来;孙多慈送了100棵枫树苗给徐悲鸿,她一把火烧掉了。

孙多慈送的这100棵枫树苗,本来是作为徐悲鸿在南京的公馆落成时的礼物,被烧掉后,徐悲鸿痛心不已,他将公馆、画室全部命名为“无枫堂”,已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懑。

蒋碧薇捍卫自己婚姻的方法绝不仅仅是这些。她严正警告孙多慈“少和我家徐先生来往”,还给学校领导、孙多慈的父母写信,让领导和对方父母出面干预,后来更是亲自出手阻止孙多慈出国深造。总之,徐悲鸿的这场爱恋被蒋碧薇闹得沸沸扬扬、狼狈不堪。

这注定是场孽缘,也注定是场没有结果的爱恋。可是徐悲鸿依旧没有放弃。

孙多慈大学毕业,毕业后她与徐悲鸿不在一地,虽然两人处于异地,但是依然互相赠送礼物,以寄托恋情。

1935 年冬,徐悲鸿绘《燕燕于飞图》赠送孙多慈。第二年,孙多慈寄了徐悲鸿一颗红豆,以表相思。

1937年,抗战爆发,孙多慈一家避难长沙,遇到了徐悲鸿。徐悲鸿通过朋友关系,将孙多慈一家迁至桂林,而且为孙多慈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

1938年暑假徐悲鸿回到桂林,与孙多慈常常同赴漓江写生,这段时间大约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创作了不少作品。

图|蒋碧薇

二人绝对是真心相恋,无论蒋碧薇如何阻拦、吵闹,徐悲鸿都是义无反顾。可是这种义无反顾虽然能打动孙多慈,但是无法打动孙多慈的家人,尤其是孙父。

据孙多慈的表妹陆汉民回忆说:

孙多慈和徐悲鸿发生恋情的消息传到了安庆,我的姑夫姑妈(即孙多慈的父母)十分反对,我们是一个旧式家庭,他们绝对不能接受女儿爱上一个有妇之夫。”

陆汉民说,为了阻止这段感情,孙多慈的父亲经常大发脾气,母亲甚至搬到了南京,租了房子,日夜监视女儿的行踪,不让她与徐悲鸿接触。

事实也确实如此,听闻女儿孙多慈插足别人婚姻的事情后(蒋碧薇给孙多慈的父亲写过信),孙多慈的父亲大为震惊,立刻来到南京一看究竟,他在与徐悲鸿接触中,给徐悲鸿下了这样的定论:

徐悲鸿和蒋碧微结婚十余年,原本妻贤子孝、家庭美满,徐悲鸿却见异思迁,人品很有问题;女儿多慈插足他人婚姻是事实,这种行为在孙家绝对不能允许!鉴于多慈年幼无知,所以让夫人亲自到南京来陪读,顺便好好看管女儿。

图|孙多慈画作

孙老先生早就认为徐悲鸿人品有问题,所以在桂林,当徐悲鸿来提亲时,他坚决反对,并且带着全家离开桂林,转往浙江丽水。

一向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只能屈从于父亲。徐悲鸿自然知道自己与孙多慈是无法在一起了,而且孙多慈也没有当年蒋碧薇的气魄敢与他私奔,在对爱情的失望下,徐悲鸿应邀去印度讲学。

1940年,孙多慈也终于向世俗妥协,嫁给了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与徐悲鸿相忘于江湖。

在这场战争中,蒋碧薇成功阻止了孙多慈与徐悲鸿在一起,但是蒋碧薇的种种做法也让徐悲鸿愤恨不已,最终蒋碧薇没能挽救婚姻,徐悲鸿先后两次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与蒋碧薇断绝关系。夫妻缘分,到此为止。

图|徐悲鸿与廖静文

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走在了一起。

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时。孙多慈寄去一幅红梅图道贺,画上题道:

倚翠竹,总是无言。

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

而徐悲鸿则提起画笔,在梅枝上补了一只未开口的喜鹊。

虽有思念,此生无缘;

异国他乡,各自珍重。

真是两个有情人,只能怪当时相爱的不是时候。

得益于徐悲鸿的真传,孙多慈在三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名扬天下,1936年中华书局为其出版了第一本素描集,第二年在安徽举办了个人画展,1949年在上海慈淑大楼又举办了个人画展。解放前随丈夫到了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

孙多慈的余生一直在怀念徐悲鸿的日子里度过。

1953年9月,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噩耗传到台湾时,孙多慈与蒋碧薇在中山堂相遇,这对几十年前的情敌,一时双方都愣住了。

后来还是蒋碧薇先开了口,略事寒暄后就把徐悲鸿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孙多慈,孙多慈闻之即刻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她怎么也不会料到,这是蒋碧薇惟一的一次与她对话,竟是告诉她徐悲鸿的死讯!

图|孙多慈

她为徐悲鸿戴了三年孝。

孙多慈戴孝的细节不为人知,但这件事还是她的好友吴健雄在一九八八年回南京的时候向徐悲鸿女儿徐静斐说的,不禁让人动容。

而孙多慈的丈夫许绍棣在孙多慈思念徐悲鸿这事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大度。他只是默默的陪伴着她,直到老去。

这是一个无言的故事,有情人未成眷属。这个故事里牵连了太多人,蒋碧薇、廖静文、许绍棣。

一九八零年,许绍棣病逝,与孙多慈的骨灰合葬在阳明山。如果爱可以重来,如果来世是今生的重复,这些当事人,是否还会重复这样的选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