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终密函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展昭看完,从此江湖再无御猫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4-24 04:08:02

前言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有几位出名的神探,他们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今天要说的就是被后世誉为“包青天”的包拯,并且因后世影视作品的出现,让后人更加了解他的故事以及形象。

在影视作品中,包拯的身边还跟着展昭和公孙策,可以说包拯很多时候能够破案正是因为有他身边这两人的帮助,但是在这大家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在包拯逝世后,展昭也在世间消失了?看看当年包拯给展昭留下的书信就能够明白了。

一、初识

对于展昭和包拯的初见,也是有很多种说法的,后世改编的影视剧中,对此的描述是说两人相识是在包拯功成名就在朝中拥有一定地位的时候。

为什么在之后的影视作品中,还会出现其他的说法,其中的原因正是因在这种说法中,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就被淡化,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包拯此时的地位。

是以在后世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两人初见的时候,包拯仅仅是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就是在他前往京城的途中,遇到了展昭。两人的初见是在金龙寺,此时的包拯完全没有之后的地位和声望,甚至他连一个官职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的相遇也更加地纯粹,此时的展昭也并非是御猫,而是一个侠客,肆意江湖日子过得好不快乐。此时的两人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底细。但是包拯向来是会看人的,单单是看到展昭的形象他就明白此人必是仗义的侠客。

最终的结果也正是像包拯所想的一样,即使是面对像包拯这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展昭依旧是仗义出手。面对救了自己的展昭,包拯心中很是感激,两人也正是在此时交换了名字,并且成为了莫逆之交。

但对于展昭这样的人来说,他定然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的,这不在和包拯告别后展昭很快就开始了之后的行程,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凑巧,这两人之间的缘分还长着呢,别看此时他们告别了,但不久后,这两人又再一次相遇了。

并且和上一次一样,展昭依旧出现的很及时,在那之后三次危机时刻都是展昭及时出现救下了包拯。在包拯还没有正式地进入到开封府的时候,展昭就已经救过包拯四次。不过这两人的情感也是相互的。

包拯对展昭的救命之恩很是感激,同时展昭也为包拯当前所做的事情感到敬佩。两人之间的情谊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包拯也不由自主地告诉给展昭,告诉展昭他想要为民除害的心。

这样的雄心壮志让展昭也不由地动容,为什么展昭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其实也正是因为展昭想要为百姓做一些事情,当前他的好友包拯就有着这样的一个伟大志向,并且不仅是志向伟大,他也是确实有能力实现的。

无论是出于对朋友的看重和保护,还是出于对自己内心远大抱负的践行,当包拯想要将他留下的时候展昭也没有拒绝他。

包拯的心理就更加好理解了,展昭救了他这么多次,他是肯定要报答展昭的救命之恩的,并且这样的一个人才要是不能为朝廷效力,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于是包拯就上奏朝廷,大力的赞扬展昭的行为,可以说展昭能够成功地步入朝堂正是因为有包拯的极力推荐,包拯甚至和皇帝直言展昭是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一个侠客的身份对他来说确实是局限了。

众所周知包拯能够有这么大的作为正是因为他的背后有皇帝撑腰,是以这件事皇帝很快就同意了,并且还给了展昭一个“御前四品带刀侍卫”的位置。有了这个位置后,展昭也算是一个体制内员工了。

但是展昭能接受这个职位仅仅是因为包拯,并非是因为他贪图皇家的东西,甚至能说他不能不给包拯面子。虽说是有了一个官职,但是他的日常任务依旧是保护包拯,在这也能够看出他对于官场是很淡漠的,他能够听命于朝廷不过就是因为包拯的存在。

二、书信

随着包拯所取得的成绩越来越醒目,皇帝对于他也越来越看重,当然在朝中包拯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将时间来到1602年,这一年包拯忽然病倒,最开始大家都没有当一回事,以为就是普普通通的小风寒,但吃了很多药后包拯的病一直都不见好。

就连远在皇宫的皇帝都知道了,源源不断的药材被赏赐给包拯,遗憾的是即使这样包拯的病始终不见好,最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只有本人,包拯也知道自己可能是好不了,在他尚且还有精神时候,交给了展昭一份书信,并且叮嘱他等自己逝世后再打开。

展昭对于包拯的话当然是不会质疑的,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包拯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在包拯逝世后,展昭忽然想起来他生前给自己留下的书信,于是就将他拿出来。这一份书信只有一个大意,是对展昭的叮嘱。

书信中包拯表示自己生前得罪了太多人,在自己逝世后就没有人能够保护展昭了,是以叮嘱展昭在自己逝世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就离开,隐姓埋名过完后半生。

包拯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在生前得罪了很多人,之前的他丝毫不知道什么是通融,即使对方是皇亲国戚,他也依旧是统一对待。

要是他不在了,他也不能保证展昭不会被那些人清算,所以留下了这样的一份书信。当然在包拯逝世后,展昭这个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对于他的下落,后世也是有很多种说法的。

三、去向

对于展昭的去处也一直是众说纷纭,结合民间传说和相关史料以及文学作品,大致有下面这几种说法,其中最主流的说法就是归隐山林,无论是在史料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这一种说法。

在包拯逝世后,展昭就带着他的妻子归隐山林了,包拯逝世的年纪,在封建王朝中也算是长寿了,是以此时的展昭年纪也不小了,并且多年的官场生活也让展昭极其的厌恶。尤其是在包拯逝世后,展昭对于这种生活更是不喜,于是他决定和妻子安稳地度过后半生。

当然在这还有其他的说法,包拯得罪的人不计其数,包拯在活着的时候就有皇帝的庇佑,更不要说当前他已经逝世了。虽说包拯不在了,但是展昭还活着,这不这些人就将仇恨放在了展昭身上。

即使是展昭的能力再出众,但他的武力始终是有限的,并且他现在年纪也大了,最终没有抵挡的了,被包拯的仇家残忍的杀害。这也是其中最悲凉的一种下场的。当然也有最好的一种结局。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展昭的能力很出众,就连皇帝也不由地侧目,是以在包拯逝世后,他就被皇帝征用了,成为了皇帝的暗卫,目的就是去保护皇帝的安危,在皇宫中继续替皇帝效力。但是这一说法是禁不起推敲的。

上文也说了展昭的年纪不小了,即使是他年轻的时候能力再出众,年纪大了他不可避免的武功会退步。并且展昭是不喜欢这种生活的,即使是为了自由他也不会答应去给皇帝做暗卫。

结语

史料中对于展昭的去向,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是依靠包拯和展昭之间的关系以及包拯的远见,他在逝世前是一定会庇佑好展昭的,其中展昭听取了包拯的建议归隐也是最符合常情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