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一家价值20亿的五星级酒店刚刚实现了投资回本,然而,其业主却毫不犹豫地将酒店捐赠给了国家。面对有人质疑他的举动是否愚蠢,他只是淡淡一笑,然后默默地继续着他的善举。他接着捐赠了一条高速公路,用这种方式在45年里向内地捐献了超过500亿元的项目。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某些人依靠时代机遇和敏锐的商业眼光,成功跻身富豪行列。虽然一些富豪名声在大众中广为人知,比如李嘉诚,但也有一些富豪相对较少人听说过,如胡应湘。
在2007年6月25日的采访中,胡应湘透露:“我除了有机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念书外,还曾经对任仲夷、谷牧说过一句话,就是中国必须致力于改善运输,发展高速公路。”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毕生致力于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还是首位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构想的人。然而,当他提出这个大胆的桥梁计划时,却遭到了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财团的强烈反对,甚至背后还有不明的“威胁”。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两人在建桥计划上出现严重分歧?
胡应湘的祖籍原本在广东,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的祖父不得不迁移到香港,靠养猪维持生计。1935年,在香港的胡家别墅里,一声婴儿的啼哭响起,胡忠的家庭再次迎来了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做胡应湘。
胡应湘的父亲是香港著名的的士大王,名叫胡忠。历史资料显示,在香港的出租车行业巅峰时期,有一大半的出租车都属于胡忠,这也为胡家带来了财富。胡家在香港拥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控制了将近一半的运输工具,被誉为掌握香港交通命脉的重要家族。
然而,胡家并未因为财富而放任自己花费浪费,胡应湘与兄弟姐妹们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们做事一直都非常认真和踏实。
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胡应湘成功考入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建筑系,这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考入顶尖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更多地是通过金钱购买学位。
在大学里,胡应湘依然保持着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他在建筑专业中表现出色,为自己在专业领域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胡应湘回到香港,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在建筑业中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版图。
胡应湘的专业知识和勤奋使他在建筑领域迅速崭露头角。他在工作中的务实和稳重也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事业发展上,还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胡应湘父亲的支持下,他决定将自己的建筑事业发展到更大的舞台。他创立了中央建业有限公司,正值香港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也是建筑业的繁荣时期。胡应湘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管理,亲自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在胡应湘的努力下,中央建业初期运营非常顺利。
然而,最为成功的一项建筑项目是位于湾仔的合和中心大厦,胡应湘亲自操刀设计。这座大楼不仅在外观设计上领先潮流,内部设施也非常完备,拥有商场、写字楼等各种设施。
合和中心大厦成为了胡应湘的杰作,其中最为惊人的创举之一是在七十年代,成功实现了三天建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惊世骇俗的壮举。这个成就让胡应湘的名字开始在香港的资本界崭露头角,合和实业公司也声名大噪。
随着合和实业的名声渐扬,胡应湘的声望也不断攀升。他的名字传遍了香港,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富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李嘉诚,成为了李嘉诚采访时的背景人物。
然而,尽管在香港享有盛誉的实业家,胡应湘的计划却逐渐与众不同,引发了人们的关注。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但内地依然滞后于发达国家。
然而,胡应湘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敏锐地意识到内地潜藏的巨大机遇。尽管当时内地与繁荣的香港相比显得相对落后,但他深知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放弃已经成熟的香港市场,将目光转向内地,但胡应湘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他经过深入考察后,决定将自己在香港的业务交由下属管理,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内地市场。1977年,应新华社的邀请,胡应湘从香港来到内地进行实地考察。他对内地商业发展的落后状况感到震惊:“我来到内地以后,没想到内地会如此贫困。
实际上,内地人才和香港的人才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为什么香港可以创造如此多的财富,而内地却不能呢?”胡应湘开始深入思考。
在确定了自己的思路后,胡应湘着手制定规划。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他意识到选择酒店的位置至关重要,必须选取一个恰到好处的地点。
因此,他在广州兴建了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国大酒店,这是当时内地第一家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高级酒店。这家酒店为外国商人提供了舒适优雅的住宿环境,对吸引外商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十年的经营,胡应湘在酒店运营达到了一定的成就后,毅然决定将其无偿移交给国家。中国大酒店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试金石”,也是广东省内首家获得五星级评定的酒店,其影响至今仍在广州市内的酒店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誉为广州最出色的酒店之一。
正因为胡应湘在内地大胆投资建设酒店等项目,他的声望逐渐在内地崭露头角。他积极参与了另一个重大项目,即广深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
当时,有不少人对修建高速公路的必要性表示怀疑,然而胡应湘坚信这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他有一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
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至今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在当时,胡应湘作为一名实业家,能够深刻领悟并践行这一理念,实属不易。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广州与深圳之间的行程时间。
这条高速公路迅速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速之一,同时也为两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1978年到20世纪末,胡应湘在内地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上的投资总额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
为了迅速落实建设高速公路的计划,胡应湘再次选择了广州和深圳作为项目的地址,最终推出了“广深珠高速”项目。1997年,广深珠高速正式通车,为广州、深圳以及珠海三地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连接,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和合作。
伴随着广深高速铁路的修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为当时的企业提供了向内地拓展的机会。然而,胡应湘的雄心壮志并未止步于此。他还提出了伶仃洋大桥项目的构想,这个项目后来演变成了港珠澳大桥,但在初期,他因此受到了李嘉诚的“威胁”。
伶仃洋大桥项目的核心理念很简单,就是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连接起来,使车辆能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跨越这些地区,从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个构想触及了李嘉诚的利益。李嘉诚作为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头,掌握着大量的港口码头资源。尽管如此,胡应湘依然坚持国家大义,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之上。
胡应湘表达得十分坦率,他明确表示自己将坚定地走在建设大桥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压力和阻挠,港珠澳大桥终于在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座大桥在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总投资达1269亿人民币,不仅能够抵御八级地震和16级台风,还将香港、珠海和澳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大桥竣工仪式上,总工程师特意邀请已经88岁高龄的胡应湘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站在大桥面前,眺望着延伸至视线尽头的桥梁,曾经历风雨的胡应湘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眼角泛起了两行泪水。
在他在美国求学的岁月里,胡应湘亲眼目睹了美国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深刻意识到,要让祖国的建设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以实际行动来推动进步。
胡应湘时刻牢记自己的祖国,毕业后坚决拒绝了美国企业高薪的聘用邀请,毅然回到香港,怀揣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造福社会发展的决心。
尽管他作为商人,但他与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其他商人有着明显的不同。胡应湘不仅关注利益,更愿意将500多亿元的投资用于建设内地的基础设施。这种大格局和远见,以及他的坚定决心,使他在商业界和社会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