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站在喜玛拉雅山脉南麓蜿蜒的土路上,可以远眺到玉麦河谷。山间的云雾缭绕,约有十座藏式小屋分布在玉麦河边,就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静静地矗立着。每一座房屋的屋顶上都插着藏族特有的五色经幡,此外还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隐藏着一个名为玉麦乡的行政乡,拥有着一个美丽而特殊的名字。这片土地被认定为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仅有9户32名居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卓嘎姐妹在父亲桑杰曲巴的引领下,共同组成了这个被称为“三人乡”的社区。他们深情地将家定格在玉麦乡,而国家则是伟大的中国。卓嘎姐妹与阿爸桑杰曲巴,如同家庭的守护者,让这块广袤的土地永远以“家”的名义存在于中国的疆土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回信中表达了这样的话:“身处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以上的边境高原,你们父女两代人坚守数十年,默默地保卫着祖国的疆土,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深感钦佩。我向你们、向那些长期以来为维护国境安宁、坚守阵地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侧,即青藏高原的南部,是一个名为玉麦的地方。这里被认为是中国最为偏远难达的地区之一。如果要从拉萨出发前往这里,需要经过漫长的13小时车程。
跨越两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穿越覆盖着沼泽的原始森林,然后穿越一个崎岖陡峭的山谷,才能够抵达这里,在山坡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才会映入眼帘。
玉麦每年都要经历超过200天的雨雪天气,尽管名为玉麦,却无法自给自足地生产粮食。恶劣的环境和不便的交通条件使得此地的生活异常艰苦。缺乏充足的粮食供应,每一粒粮食都必须经过长达一个星期的徒步穿越五座高山,争分夺秒地在雪季来临前运送而来。
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极具挑战性的生活条件以及不稳定的边境形势,导致许多乡民纷纷选择离开。在1987平方公里的玉麦乡,仅剩下乡长桑杰曲巴一家人居住。
尽管环境极为恶劣,年轻的姐妹俩多次希望与父亲一起离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这位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村民央宗却坚决不同意。他的父亲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离开,国家这片土地就会被荒芜。
此外,这个地方也是中国和印度边境对峙的前线,因此必须有我们自己的人坚守。由于被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所划分,这里成为中印边界争议的区域之一。这片土地因此成为中印边界争端的焦点。
中印边界上首次发生武装冲突的事件,就发生在隆子县扎日乡的朗久地区。有一次,印度军队派遣了一架直升机,秘密地降落在一个山头上,插上了印度国旗,试图夺取控制权。
然而,桑杰曲巴一家人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花了两天的时间,艰难地攀登海拔5000米的雪山,前往那个地点,对印度军队的非法行为进行了谴责,并将他们赶走。
尽管面临着物资匮乏的情况,桑杰曲巴依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他亲手缝制了四面国旗,每次巡山的时候都会将国旗插在玉麦乡最高的山顶上。五星红旗在这个人迹罕至的边境线上高高飘扬,象征着国家的存在。在有国旗的地方,就有国家的存在。
桑杰曲巴一家翻过日拉雪山,返回玉麦。他们整理了房屋后,阿爸拿着糌粑袋和柴刀,出门放牧了。在玉麦这片土地上,放牧就是巡山,而巡山就是站岗。然而,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实际上充满着危险。
没过多久,许多人就被泥石流冲击下来的巨大树木挡住了去路。阿爸则带着牦牛继续巡山,这趟旅程要花费7到8天的时间。他们要翻越至少13座大山,走遍牦牛能到达的每个地方,才能够放心地回家。
目前,玉麦乡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畜牧业,主要依赖于酥油、奶渣、奶酪等产品来增加现金收入。此外,当地还以特产的竹编篮子在山南地区进行销售。每天一大早,牧民们就开始外出放牧、挤奶、提炼酥油和奶渣等工作。
因为玉麦乡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无法种植青稞等农作物。长期以来,玉麦的居民只能依靠人背和马驮来运送生活所需品进入这片大山区。每年,阿爸都要驱赶着牦牛,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前往外面的集市。他将家里的酥油和奶渣带去,与青稞、盐巴和砖茶进行交换。
央宗妹妹始终记得,当她长到与牦牛一样高时,阿爸还在使用火石打火。然而,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坚守着,守护着中国上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桑杰曲巴一家,在1964年到1996年的34年里,毫不动摇地坚持下来,最终迎来了新的开端。
到了1997年,玉麦乡的情况开始被媒体报道出去。自从1999年起,玉麦乡开始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这些升旗仪式传达了乡民朴素的爱国情感。
虽然没有人记得具体是哪一年开始的,但是在这个有着9户人家的小乡村里,蓝色的屋顶上除了经幡外,人们还悬挂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1988年,经过29年的乡长职务,桑杰曲巴老人卸任,由他的大女儿卓嘎接任。随后,2001年,通往玉麦乡的公路终于贯通,守护了42年的桑杰曲巴老人在玉麦迎来了第一辆汽车的到来,他为这辆车献上了哈达。
桑杰曲巴也成为了第一个走出玉麦乡、走上公路的人。然而,在那年冬天,桑杰曲巴老人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他守护了一生的玉麦乡。
桑杰曲巴的大女儿卓嘎继续担任玉麦乡的乡长,她坚守了这个职务长达23年。在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了奥运会;与此同时,玉麦乡通往外界的公路也建成,使得姐妹俩不再为冬季的粮食问题而担忧。
在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与此同时,玉麦乡也实现了通电话的连接,终于摆脱了完全依赖步行的状态。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而在同一年,玉麦乡也开始覆盖手机信号。
随着国家实施固边富民战略,玉麦乡的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央宗妹妹在27岁的时候,姐姐卓嘎在35岁的时候,都在附近的乡村找到了自己的伴侣,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然而,她们的小家都紧紧依托在守护了数十年的玉麦乡。
在不久之前,卓嘎和央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汇报信,详细叙述了玉麦乡目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姐妹俩没有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迅速回信了。这封回信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对玉麦乡变化的关切。
玉麦乡的村民央宗表示:“我们真诚地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卫边疆的信心和决心。”
在2018年3月1日,卓嘎和她的妹妹央宗共同当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此外,卓嘎姐姐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肯定,而如今的玉麦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拥有了近300人的规模,约有六七十户家庭。这里也实现了互联网覆盖,还有家庭旅馆和小卖部,昔日热闹的生活氛围已经重新在玉麦乡显现。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成为了玉麦乡历史上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习近平总书记来信的激励下,他决定报考当地的公务员,继续为玉麦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定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现在,年过六十的卓嘎仍然会继续巡边,但玉麦村已不再只有三口之家。通过修建连接山外和村里的公路,越来越多的人回到这里安居乐业。
到了2020年,整个玉麦乡已经有67户234人。曾经的“无人区”正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学校和饭店在这里蓬勃发展。
卓嘎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却懂得用自己的言行表达:“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凭借对国家的深切感恩之情,桑杰曲巴一家代代相传,为这片土地付出了坚定不移的努力。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