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国际汽车市场上,中国大巴曾屡遭嘲讽与抵 制,被视为廉价低质的代名词。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大巴已在全球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璀璨明星。
十多年前,中国大巴企业在美国加州遭遇冷遇,被喊“滚出加州”。但如今,中国大巴已占据美国纯电客车市场80%的份额,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六年前,在丹麦纯电客车招标中,中国大巴企业又遭遇了“中国企业,这里没有你们的路”的奚落。然而,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耐心的服务,中国大巴最终一举拿下丹麦纯电客车的大半壁江山。
从被嘲讽到横扫欧美,全球爆单,中国大巴的逆袭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中国大巴今天的辉煌。
回顾过去,中国大巴的海外扩张之路并不平坦。2008年出国参加车展时,所有的中国车企都被安排在地下室,无人尊重。2013年,比亚迪刚拿下美国长滩市10辆大巴订单,就遭遇了无妄之灾,被指控违反了“劳工法”,订单夭折。然而,比亚迪并未屈服,而是呐喊着“我还会回来的!”四年后,欧美政客故技重施,企图瓦解中国大巴的出口业务,但中国大巴企业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抵御了这场风暴。
如今,中国大巴已出口的各类电动大巴超过了30000辆,预计到2027年将会增长到70000辆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新能源风口的助力,也得益于中国大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定制化服务。
中国大巴踩中了新能源的风口,加之“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市场需求飙升。同时,中国大巴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产品质量经得起考验。比如,比亚迪制造的伦敦双层巴士,续航里程高达640公里,让国外车企望尘莫及。
此外,中国大巴企业还注重因地制宜、因需而变,满足本地化需求。在巴基斯坦,海格客车根据当地男女分隔乘坐的传统习俗,改变了客车内部构造;在沙特,安凯客车采用阴极电泳漆技术,确保在炎热的沙漠中平稳运行;在冰岛、芬兰和挪威等高寒高湿地区,宇通客车则把防寒防水做到极致。
然而,中国大巴的前进道路仍然曲折。目前,美国和欧盟等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出口环境恶化。尤其是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反补贴关税”,使得中国大巴出口到欧洲的成本大幅增加。但中国车企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应对,与欧方进行了多轮深度磋商。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大巴企业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备。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