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媒曝光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河北张家口万全区2018年计划花4000万元拍摄一部水幕电影,为当地旅游发展助力。
谁能想到,这么大的项目,最后层层转包,真正用在拍电影上的钱竟然只有10万元!事情曝光后,网友纷纷吐槽:“金元宝变铁元宝,这种操作真是开眼了。”
事情是怎么“变味”的?
事情最早开始于2018年,河北张家口万全区决定投资4000万元拍摄一部水幕电影,希望借此带动当地旅游业。然而,从项目开始到电影拍完,资金经历了一次次“缩水”。
项目刚启动,就被承包人严某以400万元的价格转包给了自己的老乡方某。严某通过利用武汉某科技公司的资质,先把部分资金转了出去。
方某以220万元转包给北京的刘某;之后刘某又以165万元转包给他的学弟汪某;汪某最后以135万元的价格,把项目转给了他的学弟李某。
李某找到一位导演,用10万元完成了水幕电影的拍摄。简而言之,这部原本预算4000万的电影,实际拍摄只用了10万元。
最令人无语的是:这位导演被拖欠了45000元的尾款,一怒之下实名举报。这才让公众得以知晓这条荒唐的层层转包链。
网友热议:现实版“金元宝变铁元宝”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评论既愤怒又调侃。一部分人直接吐槽:“4000万工程,拍成了10万电影,还好导演没自己掏钱拍!”
也有网友感叹:“如果不是导演举报,可能连10万都不到,真是高手在民间。”还有人提出更深层次的质疑:这么明显的转包,难道没有人监管吗?
背后的问题:为什么总是出现这种乱象?
这么大笔的项目资金,从4000万一路“缩水”到10万,这么明显的猫腻,没有人在中间管一管,说明项目资金的流向缺乏透明的监管。
严某并没有真正完成项目的能力,却借用了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资质把钱转出来,这种操作在一些地方工程项目中并不少见,直接导致资金被滥用。
从严某到最后的李某,整个过程涉及五层转包,每一层都把钱分走了一部分,等到真正做事的时候,项目预算早已所剩无几。这种模式下,追责的难度也增加了。
希望相关部门不仅能彻查此事,还能完善监管制度,杜绝类似的荒唐事再次发生。
公共工程需要更严格的管理和透明化的监督。层层转包、利益分割的乱象不只是让项目变味,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伤害。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贫困县花4000万拍水幕电影,被指层层转包还欠导演钱?官方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