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谈中越战争:中国60万大军攻越,装备薄弱军纪不堪,事实如何

正观历 2025-02-08 19:50:43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硝烟弥漫。正是在这一天,中国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第一枪!长期以来,不论是官方媒体亦或是民间军迷,都对此战津津乐道。只是,不知身为战败国一方的越南,对于中越双方这一场大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看法呢?

关于此战,越军少将黎马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言论:我们给中国军队很多教训,而不是像邓小平说的“给越南一个教训”。

在黎马良看来,中国使用“人海战术”,一举出动六十万大军,但是装备薄弱,队伍混乱,军纪不堪。可是,事实果真如这位越军少将所言吗?

一、初期失利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打初期,我军的确遭遇了战场失利,存在着较大伤亡。

自1979年2月17日,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后,越军并未如许多人想象中那般遇着“天兵天将”就一触即溃,恰恰相反,经历了抗法、抗美战争的越军战斗力异常凶悍。

越军在边境地带利用山高林密的地形,修筑了大量的战壕和工事。正是这些工事,给解放军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同时,越军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法实在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2月17日,开战当天,我42军125师373团配属375团2营奉命进攻越南谷芳。谷芳是一处面积狭小的洼地,部队进去后,还没有展开兵力,便遭到了防守越军的三面火力夹击。我军指挥不力、步炮协同也没做好,最后进攻失利,此一场战斗便伤亡230余人。

2月18日,13军39师116团奉命向外波河敌后穿插。116团先头部队3营在进至387高地山垭口时,因没有组织严密搜索,遭到越军突然袭击,战斗中我军由于组织不力,导致部队出现混乱失散,最后进攻失利,此战伤亡140人,营长、教导员尽皆负伤。

2月19日,42军125师前指率其师375团一部向哥新方向进攻。在进至哥新北侧无名高地时,遭越军三面火力夹击,我军当即被越军火力压制在公路两侧。

前来援救的坦克营却因为没有和师前指及时联系,而误入越军阵地再度遭到围攻,此战我军伤亡300余人,毁伤坦克和装甲车9辆。最后付出了惨烈代价才冲出了越军包围。

开战前几日,由于多年未经实战考验,步坦协同熟练不足,我军遭遇的战场失利不在少数。据统计,开战前两天,我军伤亡高达四千余人。更令人揪心的是,由于后方准备不足加之战地医疗救治经验缺失,许多伤员都得不到有效救治,只能惨死沙场。

二、战术调整

解放军虽然初期失利,却也绝不是越军少将黎马良口中那支“装备薄弱,队伍混乱”的军队。

面对着战场危局,许世友和杨得志二位上将在全面了解前线情况后,及时做出了诸多军事部署调整。

1979年3月1日起,我军实施《战场临机处置规程》,赋予团级指挥员72小时独立作战权限。由此,我军前线指战员的作战权力被放大,战斗指挥更为顺畅,极大减少前线指战员来回请示而贻误战机的情况。

如3月2日代乃阻击战,13军39师116团2营在通信中断情况下,便没有像从前那样盲目等待上级命令,而是自主调整防御部署,成功阻击越军316A师反扑。

同时,我军逐步建立师属侦察分队直接炮火呼唤通道。据3月4日记录显示,通过此炮火呼唤通道,我军火炮部队反应时间从52分钟缩短至19分钟。

不单如此,我军还重构立体火力体系。组建了“122榴弹炮+130火箭炮+82迫击炮”三层打击体系,并开发“单炮多阵地”机动战术,使得单位面积毁伤值增加了217%,极大提升了我军的火力效能。

在战地医疗方面,为了降低伤员死亡率,尽全力保住每一名战士的性命,我军上下开始推广“三孔急救包”,止血效率相较以往提升了2.3倍。同时,我军还建立起“摩托化伤员后送通道”,使重伤员存活率从54%提升至82%。

在战术调整后,我军的伤亡交换比从战役初期的1:1.7优化至1:2.4,推进速度也日均突破防线从1.2公里提升至3.7公里。

鉴于越军常常化整为零,游击作战,以此袭扰我后勤部队,我军也专门组织了特战力量,先后组建28支敌后破袭分队,专门打击越军后勤节点。

我军的敌后破袭分队多以“昼伏夜袭”作战模式为主。因此,在三月份的战斗中,我军夜战比例从先前二月份的17%提升至63%。革新了战术战法的我军战士大显神威,3月份第一周就摧毁越军物资囤积点37处,致使其前线弹药补给量下降41%。

伴随着越军后勤的捉襟见肘,前线越军也渐渐难以支撑。越南的惨败,已然近在眼前。

三、越南惨败

随着高平、同登、老街接连陷落,越北唯一的重镇便只剩下谅山。为了拿下此地,3月1日,我军集中了19个炮兵营地306门火炮,在30分钟内向越军阵地33个重要目标倾泻9900多发炮弹,首轮炮火即覆盖摧毁了越军62%的预设阵地。

越南人民军王牌主力第三师虽殊死战斗,可螳臂之力又怎能挡车?在连日的炮火洗地、装甲突击、步兵冲锋后,3月4日,残留在谅山阵地的越军遭到我军两个师从侧翼突袭后,如惊弓之鸟般溃散而逃。至此,越北最后的堡垒谅山也陷落了。

我军本可顺着公路,长驱直入,一举攻克越南首都河内,只不过,本无侵略之心的我军选择了点到为止,于3月5日宣布全线撤军。

3月16日,我军最后一辆军车驶回云南境内,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由此结束。毫无疑问,此战,我军打出了国威军威,而越军则伤亡惨重,灰头土脸。

尽管越南官方对自身伤亡情况一向支支吾吾,避重就轻,但据美国、苏联各方估算,越南此战的伤亡必定在十万人以上,其主力第6师、第13师、第25师,以及包括其“英雄团”在内的13个团,均被我军成建制消灭。

越南之惨败不仅在军事,更在国内的经济民生。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北部4个重要城市被炮火毁灭,超过310个县城变成一片废墟,51000栋房屋被打成残渣。此外,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公路、桥梁被摧毁的数不胜数。越南的教育和医疗体系在战后更是基本陷入瘫痪。

越南北方边境地区的工业全部因战争被摧毁得干干净净,比如越南柑糖磷矿,号称年产磷肥50万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磷矿。不过,这一切都被战争吃干抹净,化为乌有了。后来,越南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完全恢复磷矿生产。

据越南历史科学协会会员陈友辉博士所写的《1979年捍卫祖国北部边界战争——胜利和历史教训》一书中所提到的数据显示:越南有数万名平民丧生。高平、谅山、柑塘、老街等市几乎完全被毁,总共320个乡、735所学校、41个农场、81家企业、38个林场受损,6个边境省约350万人失去了房子、财产和生活工具,损失总额约为650亿人民币,可谓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巨大的战争损失令越南刚刚有所改观的经济严重恶化,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在硝烟中付之一炬,国家经济一度濒临崩盘,还欠下36亿美元的外债,要知道,当时越南的经济总量才不过100亿美元!

越南惨败至此,又能怪谁呢?毕竟本就是越军挑衅在先,我军实施自卫还击,实在是有理有节。只能说,面对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越南这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还得再练练,而非只在嘴皮子上下苦功。

越军少将黎马良曾是中越战争的亲历者,从1979年与我军交手,一直打到1989年,可谓是个老对手。按理来说,身为老对手,黎马良应对我军知之详尽,可他却称我军“装备薄弱、队伍混乱”,出动六十万大军动用人海战术取胜。倘若事实真如黎马良所言,那么遭遇惨败、生灵涂炭的恐怕就不是越军,而是我人民解放军了。显然,这是对我军的无端污蔑……

再者,与其他亲历战争的越军指挥官不同,黎马良是越军里少有的、愿意公开多次谈论中越边境战争的将领。实在令人怀疑其为越南政府之喉舌,恶意搬弄是非,歪曲历史!

6 阅读:2333
评论列表
  • 2025-02-09 12:36

    严重伤亡主要发生在进攻初期,新兵太多,心理准备不足,后面虽然也有伤亡,已经大为减少。撤离时,协调沟通不畅又造成了一定损失,进入两山攻守阶段,越南单方就成了被虐的对象,中国炮兵让越军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