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2025 年,欧洲即将按下燃油车销售的 “停止键” 。挪威,这个北欧的先锋国家,率先宣布将于 202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消息一出,全球汽车行业为之震动。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欧洲的这一举措,无疑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它不仅关乎欧洲本土的汽车产业格局,更对全球汽车市场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时间,燃油车即将走向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
在挪威之后,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希腊雅典等城市也纷纷表示将同期施行禁售燃油车政策。2030 年实施禁售计划的欧洲国家还有荷兰、德国、爱尔兰、丹麦、瑞典、英国等,而法国、西班牙则将时间定在了 2040 年 。欧盟更是提出了 “2050 年碳中和” 的目标,进一步加速了传统燃油车的退出进程。
欧洲的这一行动,并非偶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燃油车作为碳排放的大户,自然成为了被 “开刀” 的对象。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欧洲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其在性能、续航里程等方面逐渐逼近甚至超越燃油车,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燃油车的 “夕阳” 与新能源车的 “朝阳”欧洲的禁售令,无疑是燃油车发展道路上的一记沉重 “警钟”。而在国内,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市场格局,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燃油车的困境近年来,国内燃油车市场的日子愈发不好过。销量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24 年 8 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为 79.5 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 41 万辆,同比下降 34.1% ,这个下降幅度令人咋舌。1 - 8 月,A 级传统燃料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 523.3 万辆,在 A00 级、A0 级、B 级、C 级以及 D 级车市场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 63.7%、3.5%、4.2%、17.7%、39.6%。从价格段来看,传统燃料乘用车目前销量则主要集中在 10 万 - 15 万元价格区间,1 - 8 月,在这一价格区间,传统燃料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 319.3 万辆,同比下降 11.4% 。
政策方面,对燃油车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购置税减半政策终止,让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工信部更是发布新的燃油车新规征求意见,2026 年 1 月 1 日执行,规定整车重量小于 1.09 吨的,百公里油耗要做到 2.57L 以内;1.09 吨到 2.51 吨之间的,百公里油耗 3.3L 以内;大于 2.51 吨的,百公里油耗 4.7L 以内。这对于众多燃油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要达到这样的油耗标准,需要在技术上进行重大突破。
环保压力更是如影随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燃油车尾气排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燃油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新能源车的崛起与燃油车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4% 和 35.5% 。2025 年 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01.5 万辆和 94.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 和 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38.9% 。乘联会预计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 1600 万辆,同比增长 24.4%。
政策支持是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免征车辆购置税、购车补贴、贷款优惠等。从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 3 万元;2026 - 2027 年则减半征收 。北京、上海等地还根据续航里程、车型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购车贷款最高比例可达 85%,最低首付只需 15%。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新能源车的使用提供便利。
技术进步也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电池技术不断突破,能量密度显著提升,续航里程大幅增加。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为例,能量密度可达 255Wh/kg,轻松让整车突破 1000 公里续航 。同时,电池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新能源车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快充技术的普及,让充电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几十分钟,充电桩的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城市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也随处可见。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
在使用成本方面,新能源车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充电费用相较于加油费用要低得多,而且新能源车的保养维护成本也比燃油车低。一般来说,新能源车的保养项目相对较少,主要是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进行检测和维护,而燃油车则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滤清器等零部件,保养费用较高。
抄底燃油车,是 “捡漏” 还是 “接盘”?面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此消彼长的市场态势,许多国内车主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现在,究竟是抄底燃油车的好时机,还是果断转身投入新能源车的怀抱?这一抉择,犹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充满了不确定性。抄底燃油车,看似是一场充满诱惑的 “捡漏” 行动,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也有可能成为无奈的 “接盘” 之举。
(一)抄底的理由燃油车并非毫无优势。首先,其技术成熟度高,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维修保养体系也十分完善。消费者在购车后,不用担心车辆出现过多的技术故障,维修保养也更加便捷,成本相对较低。
保值率方面,虽然整体上燃油车的保值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部分车型表现出色。像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一些热门车型,凭借其良好的品牌口碑、稳定的质量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在二手车市场上依然能保持较高的保值率。对于那些未来有换车打算的消费者来说,选择这些保值率高的燃油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车辆贬值带来的损失。
加油便捷也是燃油车的一大显著优势。加油站遍布城乡各地,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中心,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小道,车主都能轻松找到加油站,几分钟就能完成加油过程,继续踏上行程。这对于那些需要经常长途出行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用担心因为找不到充电桩而陷入焦虑。
长途出行时,燃油车的续航表现也更加稳定,不会像新能源车那样受到气温、路况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续航里程缩水现象。车主只需要按照正常的驾驶习惯行驶,合理规划加油时间和地点,就可以轻松完成长途旅行,无需为续航问题而担忧。
(二)抄底的风险然而,抄底燃油车也面临着诸多风险。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燃油车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未来其贬值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那些不符合最新排放标准、技术相对落后的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例如,一些国五排放标准的燃油车,在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后,其二手车价格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限行限购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限行限购政策,对燃油车的使用进行限制。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燃油车的摇号中签率极低,竞拍车牌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燃油车的成本。而新能源车在这些方面则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如免费停车、不限行等。
随着燃油车保有量的逐渐减少,相关的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充足,维修保养成本也可能会随之上升。一些小众品牌或老旧车型的零部件甚至可能面临停产的风险,一旦车辆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燃油车的维修保养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设备,这也会导致维修保养成本的上升。
转电,是拥抱未来还是跳入 “陷阱”?如果说抄底燃油车是一场充满悬念的冒险,那么转投新能源车阵营,则更像是一场对未来的大胆拥抱,但这其中也不乏让人担忧的 “陷阱”。
(一)转电的好处新能源车在智能化体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拥有大尺寸的中控显示屏,集成了丰富的功能,如智能导航、多媒体娱乐、车辆信息显示等,操作便捷流畅,界面设计简洁直观,让驾驶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的驾驶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是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像自适应巡航控制,可以根据前车的速度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距离,减轻驾驶者的疲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在关键时刻自动刹车,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智能互联功能还能让车辆与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无缝连接,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的启动、空调、充电等功能,提前为出行做好准备。
环保性能也是新能源车的一大亮点。新能源车在行驶过程中几乎零排放,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污染物,对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使考虑到发电环节的碳排放,总体碳排放量也比燃油车低得多。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选择新能源车,就是为地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使用成本低也是吸引众多消费者转电的重要因素。在能耗方面,以一辆普通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为例,新能源车百公里电耗大约在 15 - 20 度,按照每度电 1 元计算,百公里能耗成本仅为 15 - 20 元;而燃油车百公里油耗大约在 8 - 10 升,按照每升油 7 元计算,百公里油耗成本则高达 56 - 70 元 。保养成本上,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更换机油、滤清器、火花塞等零部件,保养项目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检测和维护,保养周期也相对较长,一般为 2 - 3 万公里,保养费用较低,每次大约在几百元;而燃油车的保养周期通常为 5000 - 10000 公里,每次保养费用除了更换机油、滤清器等常规项目外,还可能涉及到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等零部件的更换,费用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对于那些日常通勤距离较长、用车频率较高的消费者来说,长期下来,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二)转电的顾虑然而,转投新能源车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让人顾虑的问题。续航焦虑,始终是新能源车用户心中的 “痛点”。尽管现在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冬季低温、高速行驶、开空调等情况下,续航里程会大幅缩水。在寒冷的冬季,东北地区的气温常常会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此时新能源车的电池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续航里程可能会减少 30% - 50%。在长途出行时,需要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寻找充电桩,但充电桩的分布并不均匀,在一些偏远地区或高速公路上,充电桩的数量较少,很难满足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万一找不到充电桩,车辆就可能面临 “趴窝” 的尴尬境地。
充电设施不完善,也是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充电桩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庞大的燃油车加油站网络相比,仍然相差甚远。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停车位紧张、电力容量不足等原因,安装充电桩困难重重。一些公共充电桩还存在故障维修不及时、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新能源车的二手车贬值快,也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新能源车技术更新换代快,电池性能衰减等原因,导致二手车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较低,价格普遍不高。一辆购买时价格为 20 万元的新能源车,使用 3 年后,二手车价格可能只有原价的 30% - 50%,相比之下,同价位的燃油车在使用 3 年后,二手车价格可能还能保持在原价的 50% - 70% 左右 。这对于那些未来有换车打算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电池寿命和更换成本也是消费者的一大担忧。虽然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的电池都提供了一定的质保期,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的容量会逐渐衰减,续航里程也会相应减少。当电池容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的成本非常高,甚至可能达到车辆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给国内车主的购车建议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激烈交锋的当下,国内车主在购车时,犹如置身于迷雾之中,难以抉择。但拨开迷雾,从需求、政策、预算等多维度理性分析,便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购车方向。
(一)按需求选择如果您主要在城市内进行日常通勤,且通勤距离较短,如每天通勤距离在 50 公里以内,那么新能源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低能耗、低噪音以及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的良好驾驶体验,都能为您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便利。而且,在城市中,充电桩的分布相对较为密集,充电也较为方便。
但如果您经常需要进行长途驾驶,如每周都有一次 200 公里以上的长途出行,那么燃油车可能更适合您。燃油车的加油便捷性和稳定的续航表现,能让您在长途旅行中更加安心,无需为充电问题而烦恼。
(二)关注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对购车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购车前,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些政策。例如,一些城市对新能源车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不限行等优惠政策,这能大大降低您的购车和使用成本。北京、上海等地,新能源车可以享受免费停车的优惠,这对于每天需要在城市中停车的车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节省。而在一些限行限购城市,如广州,新能源车的摇号中签率要远远高于燃油车,甚至有些新能源车可以直接获得购车指标。
相反,一些地区可能会对燃油车实施更加严格的限行政策,或者提高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如增加燃油税等。因此,关注政策动态,能让您在购车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考量预算购车成本上,新能源车虽然在价格上可能相对较高,但其享受的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车成本。一辆售价为 20 万元的新能源车,相比同价位的燃油车,能节省约 2 万元的购置税。而燃油车则需要缴纳购置税,这无疑增加了购车的总成本。
使用成本方面,新能源车的电费明显低于燃油车的油费。以一辆百公里能耗为 15 度电的新能源车和百公里油耗为 8 升的燃油车为例,假设一年行驶 2 万公里,新能源车的电费大约为 3000 元,而燃油车的油费则高达 1.12 万元 。
维修成本上,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相对简单,维修保养项目较少,成本也较低。一般来说,新能源车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在 500 - 1000 元左右;而燃油车由于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复杂性,维修保养项目较多,费用也较高,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大约在 2000 - 3000 元左右 。
综合购车成本、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根据自己的预算来选择合适的车型。如果您的预算有限,且更注重长期的使用成本,那么新能源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您对购车成本较为敏感,且短期内没有换车的打算,燃油车或许更符合您的需求。
未来汽车的多元格局未来的汽车市场,不会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 “生死对决”,而是二者共存的多元格局。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曾明确表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要同步推进内燃机技术的发展 。这一表态,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市场数据来看,2024 年 1 - 9 月,我国乘用车国内销量达到 1504.6 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 800.5 万辆,占比高达 53.2% 。这充分说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燃油车凭借其出色的续航能力和便捷的加油体验,仍将在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环保、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也并非相互排斥。许多车企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燃油车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内燃机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燃油车的燃油效率和性能表现。像广汽集团,自 2013 年起就开始布局多能源技术,2024 年 4 月,实现了单缸机指示热效率超过 52.5%,可搭载整车的多缸机有效热效率突破 46% 。这不仅提升了燃油车的性能,也为油电混合动力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将在市场中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消费者也将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享受到更加优质、多元的出行选择。无论是追求传统驾驶乐趣的燃油车爱好者,还是热衷于尝新的科技先锋,都能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