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车避坑指南:别让这些错误,毁了你的爱车!

脑波音乐会 2025-02-22 15:05:06
冬季保养误区大揭秘

随着气温骤降,爱车也迎来了 “大考”。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如低温、风雪、冰冻等,会对汽车的各个部件产生严峻考验。正确的保养能让爱车安稳过冬,可一旦陷入保养误区,爱车可就 “遭殃” 了,甚至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冬季保养那些致命错误的神秘面纱,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错误一:玻璃水选择不当(一)选错玻璃水的危害

玻璃水,看似不起眼,实则是保障行车视线的关键。在冬季,玻璃水的选择一旦出错,麻烦可就大了。很多车主在冬季仍使用普通玻璃水,要知道,普通玻璃水的冰点较高,在低温环境下极易结冰。一旦玻璃水结冰,体积会膨胀,这对玻璃水水箱和管道来说,简直是 “噩梦”。膨胀的冰可能会撑破水箱和管道,导致车辆设备损坏,维修成本可不低。而且,玻璃水结冰后无法正常喷出,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挡风玻璃脏污却无法及时清洁,视线受阻,那可是严重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二)正确选择方法

那如何正确选择玻璃水呢?关键就在于根据所在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来挑选合适冰点的玻璃水。比如,在北方一些极寒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那就必须选择冰点在零下 40℃甚至更低的玻璃水;而在南方相对温暖的地区,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 10℃左右,选择冰点为零下 15℃至零下 25℃的玻璃水就足够了。

此外,辨别玻璃水的真伪也很重要。市场上的玻璃水鱼龙混杂,一些劣质玻璃水不仅防冻效果差,还可能含有对车辆有害的成分。大家可以通过查看产品包装、防伪标识来初步判断。优质玻璃水的包装通常印刷清晰,标识完整,有明确的品牌、厂址、成分等信息;而劣质玻璃水的包装可能比较粗糙,信息模糊。还可以摇晃玻璃水瓶,观察泡沫情况。泡沫丰富且细腻,说明玻璃水的清洁能力较强;如果泡沫稀少且大,那可能就是劣质产品。

错误二:热车方式不对(一)长时间原地热车的弊端

热车,是冬季开车前的必备步骤,但很多车主的热车方式却存在大问题。最常见的错误就是长时间原地热车。有些车主觉得,冬季气温低,让车子在原地多热一会儿,能让发动机充分预热,这样开车时会更顺畅,对发动机也有好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长时间原地热车,首先就是对燃油的极大浪费。车辆原地怠速时,发动机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燃油消耗却一点不少。想象一下,你让车子在原地白白烧油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这些油完全可以用在正常行驶中,增加你的行驶里程。

其次,原地热车还会增加发动机积碳。在低温环境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本身就会降低,原地热车时,由于发动机转速低,进气量不足,燃油无法充分燃烧,未燃烧的燃油就会在发动机内部形成积碳。这些积碳会附着在节气门、喷油嘴、火花塞等部件上,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积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怠速抖动,甚至出现启动困难等问题。

另外,长时间原地热车还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机油还没有充分润滑各个部件,此时发动机的磨损是比较大的。原地热车时,发动机升温缓慢,机油的流动性也较差,无法快速有效地为发动机部件提供良好的润滑。而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负荷会使发动机更快地升温,机油也能更快地达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从而减少磨损。

(二)正确热车步骤

那正确的热车方式是怎样的呢?其实并不复杂。在启动车辆后,先让发动机怠速运转 30 秒 - 1 分钟 。这段时间,机油会在油泵的作用下,迅速流到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在这 30 秒 - 1 分钟里,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调整好座椅、后视镜,系好安全带,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然后,就可以缓慢行驶了。在刚开始行驶的几分钟内,要保持低速行驶,发动机转速不要超过 2000 转。这就像是运动员在比赛前要先进行热身运动一样,让发动机和车辆的各个部件逐渐适应工作状态。随着行驶的进行,发动机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水温表指针上升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时,就可以正常驾驶了。

正确的热车方式不仅能节省燃油,减少发动机积碳和磨损,还能让你的爱车在冬季保持良好的状态,为你的出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错误三:忽视轮胎保养

(一)冬季轮胎气压问题

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冬季,轮胎的保养更是不能忽视。而轮胎气压,就是冬季轮胎保养的关键一环。

冬季气温低,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轮胎内的气体体积会收缩,导致轮胎气压下降。很多车主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旧按照平常的气压标准来使用轮胎,这就很容易引发问题。如果轮胎气压过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减小,这会降低轮胎的抓地力。在冬季湿滑的路面上,抓地力不足可是非常危险的,车辆在刹车、转弯时容易打滑失控,就像在冰面上行走却穿着鞋底光滑的鞋子,稍有不慎就会摔倒。

而轮胎气压过低同样麻烦。气压过低,轮胎的变形会增大,这不仅会增加车辆的行驶阻力,导致油耗上升,还会使轮胎的温度升高。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轮胎过度发热,会加速橡胶的老化,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是,气压过低还会增加爆胎的风险。想象一下,在高速行驶中,突然轮胎爆胎,那是多么惊险的场景,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二)轮胎磨损与更换

除了气压,轮胎的磨损程度也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轮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当轮胎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其性能会大幅下降,此时就需要及时更换轮胎。那如何判断轮胎是否磨损到需要更换的程度呢?其实,轮胎上都有 “磨损标记” 。这些磨损标记位于轮胎的花纹沟槽底部,是一个个凸起的小方块,高度一般为 1.6 毫米。当轮胎的花纹磨损到与这些磨损标记平齐时,就意味着轮胎的磨损已经达到极限,必须要更换轮胎了。

不同的路况对轮胎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经常在城市道路行驶,普通的四季轮胎就可以满足需求;但如果经常行驶在积雪、结冰的路面,那最好更换为冬季轮胎。冬季轮胎采用了特殊的橡胶配方和花纹设计,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柔韧性,花纹也能更好地抓住地面,提供更强的抓地力和更好的排水、排雪性能,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错误四:防冻液使用不当(一)用白酒或酒精替代防冻液的风险

在寒冷的冬季,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离不开防冻液的保驾护航。可有些车主为了省钱或者图方便,竟想出用白酒或酒精替代防冻液的 “歪招”,这简直是在拿爱车的 “性命” 开玩笑。

白酒和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们确实具有一定的降低冰点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看起来能起到防冻效果。但从长远来看,隐患重重。酒精属于易燃物品,挥发性较强,其挥发出的蒸气可与大气形成具有爆炸性混合可燃气体。在汽车发动机舱这样高温的环境下,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就有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酒精的挥发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浓度会不断变化,抗冻性也随之不稳定。刚开始可能能满足防冻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酒精挥发后,防冻液的抗冻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极寒天气下,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冷却系统结冰。一旦结冰,冰的膨胀力会对冷却系统的管道、水箱、发动机缸体等部件造成严重损坏,维修成本高昂,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

此外,防冻液不仅仅是为了防冻,还具有防腐、防锈、防垢等多种功能。白酒和酒精中没有这些保护成分,长期使用会使冷却系统中的金属部件生锈、腐蚀,加速橡胶密封件的老化,导致冷却系统出现渗漏等问题。比如,水箱的金属材质在没有防腐剂保护的情况下,会逐渐被腐蚀,出现小孔,冷却液就会慢慢渗漏出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二)正确选择和使用防冻液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防冻液呢?首先,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最低气温来选择合适冰点的防冻液。一般来说,防冻液的冰点应比当地最低气温低 10℃ - 15℃ 。比如,当地最低气温是零下 20℃,那就应该选择冰点在零下 30℃ - 零下 35℃的防冻液。这样才能确保在极端低温环境下,防冻液依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护发动机冷却系统不被冻坏。

在选择防冻液时,还要注意其品牌和质量。市场上的防冻液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可以查看产品的包装、说明书、认证标识等,了解其成分、性能、保质期等信息。优质的防冻液通常添加了防腐剂、缓蚀剂、阻垢剂等,能够有效保护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比如,一些大品牌的防冻液采用了先进的配方,不仅能在低温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还能在高温时防止发动机过热,同时对金属和橡胶部件都有很好的兼容性。

在添加防冻液时,也有不少注意事项。在添加前,一定要先检查冷却系统有无渗漏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冷却系统的各个管路、接头、水箱等部位是否有冷却液痕迹来判断。如果有渗漏,要先修复渗漏点,再添加防冻液,否则新添加的防冻液很快就会漏光。

添加防冻液时,要将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水彻底排空,避免残留的水稀释防冻液,降低其冰点和性能。同时,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防冻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它们的成分和配方可能不同,混合后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气泡等,影响防冻液的正常使用,甚至损坏冷却系统。如果需要更换不同品牌的防冻液,最好先对冷却系统进行清洗,然后再添加新的防冻液。

防冻液是保障发动机在冬季正常运行的关键,正确选择和使用防冻液,才能让爱车的发动机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 “温暖”,为你的出行提供可靠的动力。

错误五:车窗除冰方法错误

(一)用开水浇车窗的后果

在寒冷的冬季,车窗结冰是常有的事。有些车主为了快速去除车窗上的冰,会选择用开水浇车窗,觉得这样冰能迅速融化,节省时间。但这种做法简直是 “自毁爱车”,后果相当严重。车窗玻璃在低温环境下处于收缩状态,而开水的温度极高,当滚烫的开水浇到冰冷的车窗玻璃上时,玻璃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局部迅速受热膨胀 。但由于玻璃不同部位的膨胀速度不一致,这种巨大的应力差会导致玻璃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最终引发玻璃炸裂。想象一下,在你准备开车出门时,本想快速除冰,结果却因为浇了开水,车窗玻璃突然 “砰” 的一声裂开,不仅影响了当天的出行计划,还得花费高额的费用去更换车窗玻璃,这得多糟心。

而且,用开水浇车窗除冰,不仅会伤害玻璃,还会对车漆造成损害。车漆在低温下也比较脆弱,突然的高温刺激会使车漆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车漆失去光泽,甚至出现起皮、脱落的现象。好好的一辆车,就因为错误的除冰方法,外观变得惨不忍睹,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正确的除冰方法

那正确的车窗除冰方法有哪些呢?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可以先发动车子,让发动机运转起来,等发动机水温上升后,打开暖风,将风向调整为吹挡风玻璃。暖风的热量可以均匀地传递到车窗玻璃上,使冰逐渐融化。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一些时间,但却是最安全、最温和的除冰方式,不会对车辆造成任何损伤。在等待冰融化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检查一下车辆的其他部件,如轮胎气压、仪表盘指示灯等,为出行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觉得用暖风除冰速度太慢,也可以用温水来辅助除冰。准备一盆温度在 40℃ - 50℃左右的温水 ,用柔软的抹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车窗玻璃上的冰。这样既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对玻璃和车漆造成伤害,又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刮伤玻璃。

另外,使用专业的除冰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除冰铲的材质一般比较柔软,不会刮伤玻璃。在使用除冰铲时,要沿着一个方向轻轻刮除冰,不要来回刮,以免损伤玻璃表面。除冰铲不仅可以用于车窗除冰,还可以用来清理后视镜、车门把手上的冰,非常实用。

除了这些方法,还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车窗结冰的情况。比如,在停车后,将雨刮器竖起来,避免雨刮器与挡风玻璃冻在一起;也可以在车窗上覆盖一层报纸、塑料布等,第二天早上只需揭掉覆盖物,就能轻松去除表面的冰,大大节省除冰时间。

冬季车窗除冰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如果方法不对,就可能给爱车带来大麻烦。掌握正确的除冰方法,不仅能保护车辆,还能让你的出行更加安全、顺畅。

总结

冬季汽车保养,关乎行车安全与爱车寿命。选错玻璃水,玻璃水水箱和管道可能受损,行车视线受影响;热车方式不对,浪费燃油、增加积碳和发动机磨损;忽视轮胎保养,气压不当或磨损过度易引发爆胎等危险;防冻液使用不当,发动机冷却系统面临结冰、腐蚀风险;车窗除冰方法错误,可能导致车窗玻璃炸裂、车漆受损。这些致命错误,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随时可能给你的爱车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广大车主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冬季汽车保养,摒弃这些错误做法,让爱车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为你的每一次出行保驾护航,安全驶向每一个目的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