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十年是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的关键节点,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把未来十年定义为中美关系的临界点只是因为中国在经济总量、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迅速逼近美国,处于将突破而未突破的的关键时期。
借用物理学上的临界点概念来阐释中美当下关系的定位,是想说明三个意思:
一是意在说明国际间关系的临界点通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譬如两次世界大战皆于临界点爆发,所以我们务必要既发展好自己,又要做好应对紧急状况的准备。
临界点不单单对中国是临界点,对美国也是临界点。不能排除我们的对手为遏制中国的发展铤而走险。而美国国内确具备这样的条件。
其一,美国国内当下的政治生态与舆论生态,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美国的实力处于衰退之中,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性的态势,就绝对实力而言,仍高于中国。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兵推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这表明他们在观念上持续演绎着中国如何倒下,这绝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国一直都有军事上摧毁中国的冲动。谁又能保证这种冲动最终不会冲破临界点而成为现实呢?衰落中的力量是最有可能冒险的一方,他们可能会在落而未落之际挺而走险,得逞了就会挽回自己颓势,失败了也和前面的结局一样,没什么好遗憾的。
其三,美国始终在进行全面围堵中国的各类部署,如果从奥巴马时期算起,已经有20年了。可以说这已形成一种惯性动能,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并且近期美国也不大可能出现具有高瞻远瞩、有主观意愿且有力量阻止并扭转这种态势的政治家。
二是临界点的发展往往呈现多向性的特点。中国务必要全力以赴做好将临界点引向有利于中国发展方向转化的各项工作。须知,临界点并非已然发生的事实,正所谓“危机危机,有危亦有机”,倘若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扎实且出色,是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危为机的良好局面的。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是有这种转变条件的:其一,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较之前30年有所放缓,但相对于美西等发达国家其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年增长还保持在5点左右,这就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其二,经过多年的投资和积累, 中国科技正在显现强大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中国具有很强竞争力。此外,中国在风力发电机的专利竞争力方面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此外,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种天然的优势使得科技和市场结合后,会很快实现技术产业化。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的许多前沿领域,中国都排在了世界前列。
其三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这是西方世界无法比拟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别人无法办到的事。
其四就是中国的文化优势。正由于我们提倡“和”与“同”,中国文化对其它文化具有广包性,它不仅不会排斥外来文化,而且还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这当然也包括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但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做不到这些。他们一直是以意识形态划线,排斥异己。有此四点,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就能够在临界点的挑战中把握机遇,推动国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把临界点的发展引向有利于我。
三是临界点也是内部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各种潜在的、积累已久的内部矛盾会如同潮水般涌现出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从经济层面来看,正由于科技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转型之间的矛盾会愈发突出。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在面临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企业转型与工人失业,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在发展初期又可能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瓶颈。
从社会层面而言,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矛盾也可能集中爆发,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是一个最考验各方意志力的时期。政府需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果断有力的决策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制定出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政策。企业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坚守初心,不断创新求变。民众也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念,积极配合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共同克服困难。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类似的临界点时期,由于各方意志力的缺失,导致内部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终走向衰落的例子也很多。而那些成功度过临界点的国家,无不是凭借着各方强大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发展。因此,在当前的临界点,我们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坚定意志,克服一世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