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村标牌
这是我们这两天跟当地人问得最多的两句话。
要说广西巴马长寿村,网上讲长寿村跟地理、气候、环境关系紧密,还跟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不错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系。被朋友撺掇,这次旅游就选了广西巴马长寿村。去之前肯定得准备准备,查网络应该是最简单的了。因为出发地离目的地有 1000 多公里,老年人自驾游嘛,还是慢点儿好。我们把行程安排成两天能到,中途在桂林歇了一晚,顺道还游了游漓江。
第二天下午到了长寿村,找好酒店,洗了洗身子。几个人出来在街上溜达着,一边找吃的,一边瞅瞅环境。
背后的山背上写着两个鲜红的字,“寿”和“寿在福中”。自然得用手机把它拍下来留作纪念。差不多是沿着山背形成了一条小街。当地的村民明显正在这狭窄的地方改造已经重建过的房子,好适应像我们这样慕名而来、蜂拥而至的人。药房、餐馆和民宿把街两边的门面都塞满了。游人们露着需要治疗的部位,让民医们用他们各种各样的土药给治疗着。
我们在一家打着土家招牌的土菜馆坐了下来。老板亲自拿着菜单让我们点菜。价格可不便宜。据他讲,从前面河里捞上来的这种鱼,吃了能养生。可六条这样的油炸小鱼,就得 68 元。不过才二寸大的小鱼,一条就得 11 多元。一盘当地的小青菜炒好端上来,要 36 元。吃完饭走出小馆,我跟朋友们开玩笑说,不能拿外面的价格来衡量这些菜,咱们今天可是吃的第一餐长寿饭呢。值啦!
重新回到街上,放眼一看,感觉这里的房子跟我们在外面见到的没啥两样。忍不住问路人:“长寿村在哪?”回答说这里就是长寿村。我又一次放眼左右瞅瞅,这跟外面也没啥区别呀。这里不是壮族自治县吗?咋好像没见到壮族人呢。壮族特有的那种住房建筑在整条街上一点影子都没有。那些正在重建的房子,在比着谁更高,比着谁更豪华。就为了吸引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
回到宾馆,听老板的口音好像跟我们挺相近的。一问,还真是。她跟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租了当地的这栋楼房开宾馆。
她跟我们说,这儿几乎所有出租的楼房都被外地人租去做生意了。像她这样的宾馆,要是一个房间租一个月,只要 2100 元。当地的民宿更便宜,最低的 500 元一个月。我们开玩笑说,我们一个房间一晚上 180 元太亏了。她说那好办,你们租一个月呗,也只收你们 2100 元。
既然是老乡,话自然就多了起来,我们问她,街上咋到处都是诊疗小摊,这里有这么多医生吗?她笑笑说,哪是什么医生,不过是一些讨生活的外地人,弄了些土特产药,自己给自己当郎中。我说我懂了,这里应该是游医的聚集地。但被老板同乡否定了。她说这里面也有真有本事的医生。我说那几个有本事的,明天你们去他那买药看病吧,好不好的,自己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老板同乡还说了个有趣的现象。说是现在这里成了癌症村了。我一开始吓了一跳。她解释原因说,长租在这里的租户基本都是一些患者。他们租住在这,目的当然是想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

愿长寿村永远存在
这个晚上睡得不咋样,老是被楼下停车场汽车的发动声给弄醒。第二天早上被朋友硬拉上街。瞧那架势,他们的兴致比我可高多了。在一个菜场,看到有几个模样看着像壮族的老太太在摆摊。我好奇地问了问一位老人多大岁数,她回答说 82 岁。又问了边上另一位,她回答说 85 岁。看她们的样子都挺精神的,都这把年纪了还在街上摆摊做生意,显然身体相当好。
进了一个看着很像壮族小伙开的早点店,一碗肉丝面条把我们都喂饱了才 6 元。显然昨晚我们吃的是外地人的饭菜。今天这碗面才是真正属于当地人的长寿面。

这可不是原来的巴马
资料介绍里讲,巴马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儿住着壮族、瑶族、汉族等 12 个民族,2003 年年底全县总人口 24.02 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巴马 80 岁到 99 岁的老人有 3160 位,百岁以上的寿星有 74 位,其中年龄最大的 116 岁。每万人里百岁老人能达到 3.1 人。
1964 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百岁以上老人有 28 人,1982 年人口普查时达到 50 人,1990 年人口普查变成 69 人,1994 年人口普查增加到 79 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 3.54/10000。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90 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530 人。
2009 年之后,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数量有 81 人,90 岁年龄段的长寿老人也有 800 多人,是中国长寿老人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巴马被看作是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头一个,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愿寿字在心中
从我这次去巴马的经历来看,当地政府很明显是把这儿当成重点旅游地,下了大力气投资开发。好多好多的外地人跟潮水似的涌进来,直接就把这儿弄成了一个特别热闹的生意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以前的生活习惯。以前靠种地种菜过日子的当地人,现在有好多都不再种地种菜了,而是都去开旅馆、开饭店、开药店,干起了和旅游有关的生意。
走在小街上,垃圾到处都是,生活废水也不管不顾地排进村前那条以前清得能见底的山泉河。我心里真是特别担心,要是照这么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这儿可能就没有所谓的长寿村了。以前安静平和、山美水美的巴马,现在因为商业开发过度,游客来得太多,面临着生态环境被破坏、传统文化慢慢消失的危险。再比如说,以前村民们在田里干活,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现在却整天忙着接待游客、打理店铺。再比如说,过去孩子们在清清亮亮的河水里玩耍,现在他们还敢下去随意玩吗?嘻戏的活力早不如从前了。要是不赶紧采取有效的办法保护和治理,巴马那独特的魅力和长寿的秘诀可能就永远从咱们眼前消失了。

愿老人们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