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1986年,重庆小镇的张兴海与两位兄长用凑来的8000元,创办了一家小小的弹簧厂。
当时的他们没技术没设备,连厂房都是借来的,自然是被所有人看不起。
然而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他们不仅和华为达成了深度合作,开创了全新的技术,就连账面身家都已经达到了370亿。
张兴海兄弟三人究竟是如何实现逆袭的?最初做弹簧的工厂,又是如何与华为达成合作的呢?
跨界联手华为根据10月29日发布的《2024胡润百富榜》,张兴礼、张兴明以及张兴海三兄弟,分别以85亿、85亿以及200亿的身家登上榜单。
他们相较于之前身家全部都有大幅提升,而这主要归功于他们与华为深度合作,以及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张兴海早早看到了机会,2015年,他亲自购入一辆特斯拉Model S,体验后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只是电池和动力,而在于智能化技术。
一年后张兴海就在美国硅谷成立SF MOTORS,试图通过收购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创立的InEVit公司,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团队为赛力斯带来了领先的电池、电驱动和控制系统能力,然而这一切并未迅速转化为市场成果。
2018年,赛力斯推出两款新能源车型,但由于品牌力不足、市场定位模糊,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未引起足够关注,前期巨额投入几乎打了水漂。
就在张兴海对新能源布局感到迷茫时,华为的加入成为了一次决定性的转折。
2020年底,赛力斯与华为达成合作,联手推出了智能电动车品牌“问界”。
华为为问界提供了Drive ONE电驱系统和HarmonyOS智能座舱,同时派出数百名工程师入驻赛力斯工厂,深度参与整车开发和生产流程。
很快问界首款车型M5亮相,这款车凭借华为的技术加持,以及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系统的亮点,迅速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黑马”。
特别是通过华为全国数千家门店的渠道支持,问界M5得以精准触达目标消费者,销量不断攀升。
到2022年底,问界系列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最快实现这一里程碑的中国新能源品牌。
去年问界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新车型,仅上市四个月,累计订单突破13万辆,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之一。
而更让业界瞩目的是今年1月的数据,问界全系销量达到32973辆,一举超过理想汽车,登顶当月新势力销量榜首。
通过整合华为的技术优势与赛力斯的生产能力,问界成为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完美结合体。
如今的塞力斯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之一,张兴海的身家自然也水涨船高,可谁能想到,张兴海最初创业,只有一个破旧不堪的弹簧车间。
从弹簧到减震器最初的创业过程,困难重重,张兴海兄弟三人根本没有什么技术背景,能依靠的只有车间学徒时积累的经验。
即便如此,三兄弟还是拿出了家底,筹措了8000块钱创立了一家弹簧厂。
他们每天钻在车间里,废寝忘食地研究弹簧的工艺,手头仅有的设备也简陋不堪,一台旧冲压机、几根钢丝、两把钳子,便是全部家当。
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靠着日夜摸索,生产出了第一批性能接近进口产品的弹簧。
1988年,他们终于造出了性能完全符合要求的方丝抱簧,并成功通过山川机械厂的检测。
这是中国市场上首批实现国产化的电器弹簧,直接将价格从1美元打到1元人民币。
凭借着“物美价廉”,他们迅速打开市场,接连拿下国内众多洗衣机厂商的订单,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
到了90年代初,中国汽车和摩托车行业刚刚起步,张兴海果断将目光投向了汽车和摩托车的减震器市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更高、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
1996年,兄弟三人共同创办了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减震器的制造工艺复杂,远非弹簧可比。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们不仅请来了国内顶尖的工程师,还频繁与国外同行接触,学习先进经验。
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第一代国产汽车减震器,并迅速拿下长安汽车、嘉陵摩托等大客户的订单。
他们的减震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市场,在越南等地。
新世纪之初,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摩托车减震器行业的绝对龙头,连续13年保持行业产销第一的位置。
当张兴海兄弟的减震器业务稳步攀升时,他们并未满足于做零部件供应商。
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90年代末,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他们嗅到了整车制造的商机,相比零部件行业,整车制造利润空间更大,也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品牌价值。
然而整车制造需要生产资质、技术团队和庞大的资金投入,这些都是张兴海兄弟所不具备的。
机会出现在2003年,当时东风汽车集团正寻求合作伙伴,但东风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
合作方不仅需要承担数千万债务,还必须将工厂从重庆迁至湖北十堰,但张兴海却果断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与东风这样的国有汽车巨头合作,不仅能获得宝贵的生产资质,还能借助东风品牌的影响力迅速打入市场。
为了促成合作,张兴海亲自带队,多次前往湖北十堰,逐一打消东风高层的疑虑。
最终东风与张兴海达成协议,双方各占50%股份,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
新公司成立后,张兴海承担起巨大的责任,他不仅需要筹措资金、迁移生产线,还要负责整个团队的组建与管理,2005年东风渝安推出首款微型车“东风小康”。
张兴海还请来当时大火的王宝强作为代言人,以“憨厚勤劳”的形象契合微车市场的定位。
“东风小康”一经上市,便以高性价比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国家“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这款车成为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的“拉货神车”。
不到两年时间,“东风小康”就跻身微车市场前三,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并称“三大微车品牌”,张兴海兄弟彻底摆脱了“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成为整车制造领域的佼佼者。
2007年,张兴海将公司更名为“小康工业集团”,他深知,零部件只是起点,整车制造才是未来。
也正是因为一直秉承着不断创新的态度,张兴海三兄弟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用8000块开局,拥有了如今几百亿的身家。
走向全球舞台随着问界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稳步发展,张兴海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国内,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的竞争。
2022年,赛力斯开始全面布局国际市场,迈出了征战全球的第一步,赛力斯的国际化战略始于欧洲。
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市场之一,但进入欧洲市场并非易事,欧盟对汽车产品的质量、排放、智能化等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赛力斯投资设立了专门的欧洲技术中心,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车型,同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国际管理团队,全面负责赛力斯在欧洲的业务拓展。
2023年,赛力斯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启动了新能源车销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在德国这个传统汽车强国,赛力斯通过与本地零售商和服务商的深度合作,迅速打开了市场。
问界系列车型凭借智能化座舱和续航优势,在欧洲消费者中获得良好口碑。
与此同时,赛力斯也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与欧洲不同,东南亚市场的新能源车起步较晚,但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快速切入这一市场,赛力斯选择了“本地化生产+全价值链覆盖”的模式。
在印尼,赛力斯投资建设了一座现代化整车智慧工厂,这座工厂不仅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为周边国家提供出口服务。
工厂采用了1000多台智能设备和3000台机器人,实现了关键工序100%自动化,为赛力斯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出口过程中,赛力斯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将中国制造的优势带向全球。
宁德时代为赛力斯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比亚迪的零部件也成为赛力斯的重要支持。
张兴海将赛力斯打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从最初的东南亚,到欧洲,再到计划中的北美市场,赛力斯的全球化布局正在一步步展开。
他始终坚持用技术和品质赢得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为赛力斯的国际化道路铺就稳固基石。
结语从一根弹簧到覆盖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张兴海三兄弟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无数次努力与突破的结果,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韧性与创新力。
被人看不看得起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自己必须看得起自己,只有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才能坚定向前。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凤凰网科技在2024年7月12日《亏了100亿后,赛力斯的翅膀硬了|风暴眼》的报道
重庆日报在2024年10月8日《接力棒,接住啰——“创二代”精彩上演接班故事》的报道
南方都市报在2024年10月29日《车圈顶级富豪是谁?这三位身家过千亿!张兴海靠问界排名狂飙》的报道
狗屁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