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从来不排斥赚钱

仓嘉对了 2025-01-13 11:00:27

你可以在世间做一切修行,但绝不应该看不起赚钱。

心外求法是走冤枉路,但心中只存法,也已经陷入了执念之错。

儒释道从来不排斥赚钱,也从来没把金钱如粪土一般丢弃,只是希望世人不要被功名利禄蒙蔽心灵而已。

入世修行比出世遁隐更难,所经历的困苦更多,付出的代价也更大。

如果你学传统文化,不应避世退隐,不应愤世嫉俗,反而应该有它以前的样子,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是因为你害怕竞争,你畏惧人性,你担心暴露自己的无能软弱,所以拿“不想入世”、“不屑与俗人争”作为排斥赚钱的借口。

修行不一定要脱离尘世,脱离家庭,真摆脱了物质和家庭的人也没必要来这世界一趟了。

法华经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于实相不相违背。

治生产业就是大家各种谋生过日子的方式,谋生过日子和修行悟道没有半点矛盾。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兔求角。

你要成佛,要在有众生的地方。而众生在世间里,所以你不可以逃避。你想离开众生,这也是一种执着,你就成不了佛。

你要不离一切世间万相,而又不执着于一丝一毫,兔子本来就没有角,你去硬求一个角有用吗?

赚钱不违背道,反而能让你更接近人性和规律。

修行的人会更应该踏实地工作和赚钱,哪怕你是纯粹的金钱主义,当你赚到钱之后,让自己过得好,也去帮助家人、好友甚至陌生人,你才能从赚钱当中真正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意义。

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这是北京白云观门外的一副对联。

在平常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神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云驾雾,但这副对联提醒我们,修行照样要吃饭,照样要靠自己走路,运气不好照样踩到泥巴和狗屎。

所以人还是要吃饭,想吃饭就要赚钱,赚钱就要给别人提供价值,一切都是这么平常。

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恰恰是最高级的时候,真理往往是在最平凡的一事一物之间。

所有人都觉得世间最好莫过于修行,可是天底下最难的却是实实在在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例如吃饭,你一个人能定下心吃饭吗?不会拿出手机看朋友圈、刷短视频、看剧和吃瓜吗?

自己安安静静吃个饭都很难,何况从别人口袋里赚钱?

所以,儒释道都认为做人一定要有利他思维,这实际上也是儒释道的核心内涵之一。

《人间世》里说:古之治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看上去是说古代的至人,都是先修炼好自己,再去指引他人的。但实际上,你修炼自己的时候就要去利他,你不利他怎么能修炼自己呢?

光一个人吃饭,吃再多也没用,你得让自己和别人一起吃饭,让别人跟着你能吃上饭、吃好饭。

利他能给你带来利益、资源和人脉,也让你从中对人性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知。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餐厅老板记住了你不吃香菜,每一次都给你特意多放点葱,你是不是会愿意给他带来更多的朋友?

一个人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藏着掖着,应该拿出去交换,唯有真诚的交换才能被感知到,也必然得到一些人的认可。

这些人里一定有比你厉害的,而且又认可了你,和你具备同样的价值观,未来就可能产生深度的交流和合作。

这并不是想灌鸡汤,而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有一些人言必称避世出世,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有一些人把自己获利当成唯一的追求,唯利是图的同时,还感到特别光荣。

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个工作和事业的名字叫做搞钱,但从古至今都存在人和人的相处、价值与价值的交换。

想通了这一点,不仅能减少焦虑,而且在这一刻开始,也就踏上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圣经里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

于是,西方人总结为马太效应,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祖宗的意思是,你给予的越多,给你的就越多。

1 阅读:18

仓嘉对了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