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教授突遭搜查后失联:美国对华裔科研群体的新迫害。

3月28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被一层阴霾笼罩,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的住宅,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突击搜查。这一事件震惊世界,随着事态的持续发酵,王晓峰教授失联两周的消息,更是让整个学界忧心忡忡。
王晓峰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建树非凡,身为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卢迪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他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也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曾担任国际计算机协会安全专委会(ACM SIGSAC)主席的他,在计算机安全CS ranking方向,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在安全四大顶级会议上,其论文发表数量同样独占鳌头。不仅如此,王晓峰主导的研究项目,获得了近23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堪称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中流砥柱。
FBI的这次行动,充满了诡异色彩。3月28日清晨,一群FBI特工手持法院授权令,闯入王晓峰及其妻子马念丽位于伯明顿和卡梅尔的两处住所。特工们如临大敌,对屋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搜查,就连住宅外的垃圾桶也不放过。整整一天的搜查过后,特工们搬走了多箱所谓的“证物”,甚至连王晓峰孩子的作业本都未能幸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FBI始终未向公众披露搜查的具体缘由,在联邦法院的案卷中,也找不到任何与王晓峰夫妇,或此次搜查行动相关的文件记录。
事件的发展愈发扑朔迷离。有大学教授透露,王晓峰已失联两周;但另一位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却表示,就在FBI行动当天的早些时候,还收到过王晓峰的邮件,邮件中王晓峰称,自己接到了校方未说明原因的解雇邮件。实际上,校方针对王晓峰的行动,早在3月初就已悄然展开。3月初,王晓峰联系法学教授亚历克斯·坦福德,提及校方正在审查他的一份拨款申请,此后便被限制进入办公室,无法使用校内电脑。3月28日,王晓峰通过邮件告知坦福德自己被解雇,没过多久,FBI特工就出现在了他的住所。
教职工组织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印第安纳大学分会披露,该校在FBI搜查当天,就将王晓峰开除,并迅速从官网删除了他的个人资料。与此同时,王晓峰的妻子马念丽,作为该校图书馆系统分析师兼程序员,相关记录也被一并清除。
不难推测,FBI突击搜查王晓峰住宅,与王晓峰夫妇的失联必然存在紧密联系。
近年来,美国政府炮制所谓“中国威胁论”,不断加大对在美华裔学者的迫害力度。此次王晓峰事件,极有可能与“间谍活动”指控有关,这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如出一辙。自2018年11月启动以来,“中国行动计划”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为借口,对大量华裔学者进行无端调查。尽管多数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被撤销,但这一计划给在美华裔学者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至今仍让他们心有余悸。即便拜登政府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其造成的寒蝉效应,依旧在学术界蔓延。
如今,王晓峰夫妇失联,各方试图联系他们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这一事件在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质疑与担忧的声音此起彼伏。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密码学专业教授马修·格林表示:“我听说他已经失踪两周了,他的学生也联系不上他。”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法律系教授马特·布雷兹,对校方迅速删除王晓峰资料的行为提出质疑:“很难想象大学为什么要删除其网页,好像他从未在那里工作过一样。”美国大学教授学会,也致信印第安纳大学表达不满,要求恢复王晓峰的职务。学会强调,在被证明有罪之前,个人应被假定无罪,而学校撤销王晓峰职务的做法,明显未经最高级别审查程序。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王晓峰教授住宅的突击搜查,以及王晓峰夫妇的失联,无不表明美国对华裔教授们的迫害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美国这种肆意践踏学术自由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华裔学者的个人权益,也破坏了美国自身的科研环境和国际形象。
在此,希望在美的华裔科学家们,能够认清形势。倘若有条件,应尽早回到祖国的怀抱,将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奉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祖国如今高度重视人才,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坚实的支持保障,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定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