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举,这一伴随中国封建社会演进应运而生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让众多读书人的命运得以改变。一旦金榜高中,普通人家的子弟便能踏入仕途,收获荣华富贵。但是,科举的殿试向来只注重实力,可自打乾隆对科举进行改革后,竟开始看重相貌了,这着实给不少相貌不佳的才子们带来了一场噩梦。
【一、刘凤诰自幼天资过人 乡里却对其相貌耻笑不已】
刘凤诰,字子愚,来自江西萍乡,他的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农民。父亲靠体力劳作,母亲则是勤恳的农妇,家里的日子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不过,刘凤诰生来就有个严重的缺陷,他仅有一只眼睛,而且这只眼睛还特别小,长得歪斜,五官很不规整。邻里们看到刘凤诰,都说是报应,觉得刘家没积够德,才生出这么个模样不好看的孩子。刘凤诰的父母对此也很自卑,认为孩子将来肯定会遭人歧视,前途没什么希望。
您说怪不怪,刘凤诰这人虽说长得不咋地,可脑子那是相当灵光。三岁的时候,这小家伙就能利利索索地背书写诗了。等到五六岁,他居然能靠着墙上那些模模糊糊的字自学认字,常常在院墙根那儿一待就是一整天。村里有个有钱的张老爷,觉着他聪明得很,又招人喜欢,就把他收作义子,还供他念书。张老爷的夫人也稀罕他的机灵劲儿,把他当亲生的一样看待,不像旁的人老揪着他的长相不放。
在张老爷家,刘凤诰能够畅快地读书。他学习特别勤奋,几乎每天都早早起身看书,一心盼着能凭借知识改变自身命运。不过,他那不太好看的相貌着实给他带来不少苦头。村里的孩子们一见到他,就会扯着嗓子喊“丑八怪”“独眼龙”,甚至还有些孩子朝他扔土块,辱骂声和嘲笑声总是围绕着刘凤诰。虽说有义父义母的关爱,可刘凤诰到底还是个孩子,常常被这些伤害搞得伤心大哭。
义父宽慰他说:“甭管旁人咋看,得坚定自己的梦想,靠知识来改变命运。长相可不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关键得有颗善良又勤奋的心。”刘凤诰听了,顿时心里敞亮了,打那以后,学习越发刻苦,常常读书读到通宵。他暗下决心,非得通过科举混出个样儿来,不能辜负义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得证明自己,让那些嘲笑他的乡里人看看。
【二、刘凤诰历经坎坷终闯关成功 凭实力通过乡试中举】
15岁的时候,刘凤诰去参加了他人生里的首次科举考试——院试。这本该是一场能展现他才能的公平较量。但是呢,主考官一看到刘凤诰长得不好看,眼神里就流露出厌恶的神情,对他的答卷特别严苛地挑刺儿。虽说刘凤诰的考试回答得毫无破绽,可还是遗憾地没考上。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打定主意接着勤奋读书,准备第二年再参加院试。
就这样一连五年,刘凤诰老是因为长相的问题被故意为难,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没有灰心,依旧借着从屋漏缝隙透进的些许光亮,刻苦读书到深夜。总算在他 21 岁的时候,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了秀才。整个村子的人都为他喝彩,觉得他总算靠真本事证明了自己,赢得了荣誉。
然而,这好光景没能持续太久。刘凤诰在 25 岁参加乡试时,主考官们又因他相貌不佳,存心故意给他使绊子。刘凤诰心里清楚,要是这次再失利,那自己的理想就难以实现了,于是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使出浑身解数,总算凭借着实打实的学问高中举人,迈出了从平民踏入仕途的第一步。朝廷能够接纳他这个其貌不扬之人的才华,这让刘凤诰深受鼓舞。
【三、刘凤诰殿试成绩优异 乾隆却因貌取人欲难】
刘凤诰获得举人资格后,便全身心投入到最后一关——殿试的准备当中。这回的主考官乃是皇帝本人,考试难度极高,况且乾隆帝偏爱才貌双全之人,刘凤诰相貌丑陋,这无疑是他最大的劣势。但他并未灰心丧气,依旧勤奋努力,坚信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定能打动人心。
经过一番长时间且高强度的筹备,刘凤诰凭借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得以进入殿试环节。待到他步入殿试现场,众人见他独眼单角,纷纷忍不住摇头或是侧目而视。乾隆皇帝一瞅见刘凤诰那其貌不扬的样子,心里当即泛起一阵厌恶之情,觉得这般容貌欠佳的人,没资格在金榜上留名。所以,他打算出些难题刁难刘凤诰,以便把这个看着不顺眼的丑人给打发走。
刘凤诰心里清楚,当下的形势对自己相当不利,只有凭借自身的才华全力一搏才有胜算。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把所有精力都集中起来,认真思索,将乾隆的刁难逐个破解。乾隆看到他相貌不佳,然而却学富五车、头脑灵活,回答问题流畅自如,行为举止也落落大方,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欣赏之意。
【四、刘凤诰巧对乾隆联句 凭实力获探花头名】
乾隆心有不甘,打算继续为难刘凤诰,于是出了一副对联让他来对。上联为“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写诗书”,这显然是在讥讽刘凤诰只有一只眼睛。然而,刘凤诰毫不慌乱,沉稳作答:“大清刘凤诰,独眼人,一眼明了看文章。”就这么几句话,轻松化解了乾隆的刁难,彰显出才华比外貌更为重要的观点。
乾隆还是不甘心,紧接着又说了一句“独眼不登金龙榜”,试图让他主动放弃。刘凤诰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半月常能照乾坤”,意思是即便有缺陷,也依然能够有所作为,他这种豁达的胸怀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赞赏。
乾隆有心继续为难他,遂出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者”。刘凤诰回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人”。这一番对答旁征博引,既彰显了自己的才学与志向,又体现出了谦逊之态。乾隆见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聪慧机灵、仪态得体,不禁对他心生钦佩。
这么一番比试下来,乾隆发现刘凤诰着实才学过人,脑子转得快,应对也机灵,满是才情。于是,乾隆决定打破常规,把刘凤诰录为探花,让他去翰林院做事。刘凤诰总算化解了乾隆的为难,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子,凭借着实打实的才华,赢得了探花的荣誉,实现了自己当官的梦想。
【结语】
刘凤诰的事迹鼓舞了众多其貌不扬的才子,表明了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外表所左右,唯有自身的才华与实力,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之匙。他的人生充满波折,然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当今这个颇为看重外表的时代,刘凤诰着实值得众人去学习。他用实际行动表明,甭管长得丑还是俊,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勇气,坚守真正的价值,那必定能够取得成功。刘凤诰的经历也给咱们带来了启示,别被那表面的花里胡哨给忽悠了,得坚信内在的价值与力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