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人才振兴|破解“小城困境”的探索之路

数据大喇叭 2025-04-04 04:57:18

近日,东湖产业通“政策红利消退 | 县域招商突围指南,来了!”一文推出后,迅速引起极大关注,不少招商人在后台留言表示,“县域经济要想持续发展,重点还得考虑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本期,东湖产业通就从县域人才振兴角度,为县域招商部门提供育才留才新思路。

在城市化浪潮与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双重冲击下,县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一直受限,人才引不来、活力弱、流失多等“小城困境”长期制约县域发展。但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新城镇化建设等,不少人发现,建设人才强国,最有潜力和后劲的地方其实在县域。

如何以人才之力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县域虽难“大而强”,却可“小而精”,关键在于以差异化策略构建人才竞争新优势。

01

产才融合的精准化突破

见多了科技项目落地变“科技展览”的例子,就会发现,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产才融合的本质是将人才链精准嵌入产业链,这就需要建立“产业缺口即人才靶点”的作战思维。

1

人才图谱做立体

招商前同步梳理本地产业链缺口与人才需求,按产业链绘制“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技能人才”需求树。

浙江宁海实施“光伏+储能”产业链引才专项行动,绘制全国光储专业十佳高校地图和全县光储五强企业用才需求清单,再用猎头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为县域龙头企业匹配高端人才线索。

2

揭榜挂帅齐攻关

围绕主导产业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吸引人才团队参与关键技术攻关。

面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征集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和高端人才需求,建立“需求榜单”,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悬赏攻关,放开学历、资历背景限制,多元方式比拼评议,实现人才“引”与“用”的有效匹配。

3

定向爆破别手软

对关键人才实行“一人一策”,舍得给事业平台。

如何打动领域“大牛”,群发“在吗?”不如量身定制!需要实验室?县里把刚建成的科创园整层腾空任选;嫌编制束缚?特批“双聘制”保留高校职称;怕成果埋没?安排专项转化基金。大城市的流水线不缺螺丝钉,县域的产业蓝海才能成就领军人。

东湖产业通为某县域开发区用“三链诊断法”重构人才战略:梳理产业链缺失环节53处,匹配技术链攻关清单27项,最终锁定人才链重点目标11类,这种精准定位使人才引进成功率得到高效提升,将产业链缺口精准转化为人才价值增量端口。

02

本土育才的内生动力

县域招才既要“外援输血”,更要“自主造血”,多措并举把本地潜力股培养成硬核战斗力,让人才在家门口就能拔节生长。

订单班把职校变兵工厂

别只签停留在初步设想的框架协议,要搞“订单式培养”。联合本地职业院校开设“产业班”,企业按需出课程大纲、派技术骨干当导师,从源头上促进学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匹配,为企业精准输送“即用型”人才。

持续充电的“人才加油站”

将乡土人才培养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参加培训、考证,兑换政策优惠(如贷款贴息、税收减免);企业选派骨干去行业头部企业进修,签订“学成返岗”协议,政府补贴部分学费等手段,给“充电”上硬指标!

本土精英的“返乡催化”

给“北漂”“沪漂”系上风筝线,针对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寒暑假组织“家乡产业体验营”,安排进本地企业实习,发放生活补贴,提前撬动青年人才回流。

03

候鸟人才的柔性战术

人才流动不是零和游戏,面对高层次人才“候鸟式”流动的常态,需以灵活机制破解地域限制,通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策略,将短期智力资源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

1

驻外驿站前移引才

将“引才端口”前移,在人才聚集地设立“驻外人才驿站”,构建“人才雷达”网络。县域可借势邻近大城市,建立驻外商会人才驿站,定期举办招才引智推介会、产学研对接活动,同步收集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清单,实现“需求—供给”精准匹配,牵线专家人才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和技术指导。

2

飞地孵化破解地域限制

研发在外、生产在县,县域可支持企业设立“人才飞地”,在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柔性引进专家团队,成果反哺总部生产。企业只需支付相对较少的人才引进成本,就可获得城市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

3

弹性聘期灵活用才

通过“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等灵活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短期服务。以开展讲学培训、课题研究、挂职兼职、技术攻关、顾问咨询等多样形式,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为周边大城市高技能人才兼职提供平台,也较小成本地解决了本地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

04

服务保障的长期主义

人才招引不是一锤子买卖,“四季如春”的服务生态才是留住候鸟的关键。县域要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把服务做到人才开口前,让候鸟变留鸟、过客成常客。

昆山提出“人才友好型城市”理念,将全周期服务融入城市规划,高效率解决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陇县建立“陇州英才卡”制度,对突出人才优先晋升职称、评优树模、技术培训。更具前瞻性的是“人才价值认同体系”建设,平武县设立“秘境平武荣誉市民”称号,通过文化认同增强人才归属感……

服务人才要把握好三个“千万”:千万别说“这事不归我管”,建立首问负责制;千万别等人才开口要,主动发现潜在需求;千万别搞区别对待,给博士倒水也要给技工搬凳子。人才最后选择留下的理由,往往都藏在这些暖心的细节里。

县域人才战不是大城市的降维复刻,而是比较优势的精准放大。用产业链绑定人才链的化学反应、用服务温度置换情感深度的生态革命,才是破解小城困境的终极答案。

0 阅读:0

数据大喇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