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拉坯机旋转,一块陶泥在手中不断变化:一会儿高上去,一会儿低下来,被期待着变成理想中的模样。
这样的场景大多出现在陶艺馆里,而这样的陶艺馆在商场或旅游景区周边并不少见。
许多年来,这些店面一直吸引着顾客前来体验“玩泥巴”的喜悦,也成为年轻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放松方式。
近两年,景德镇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新旅游旺地,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在各自城市的陶艺店体验过后,决定前往“瓷都”拜师学艺的。
到底,小小的陶艺有何魔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01 年轻人“浅尝”陶艺着迷,
涌向“瓷都”学艺
Adia的陶艺之旅是从北京一家商场里的陶艺店开始的。
2020年,有朋友约她一起体验陶艺,三个朋友在店里待了3个小时左右,虽然过程总伴着失败,但Adia却一次就爱上了制作陶艺的氛围。
回到家后,Adia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拉坯(陶艺制作的一环)的教学视频,还看了不少手捏陶艺的创作视频。
之后的每天,Adia下班回家后几乎都要刷很久这类的视频,看着博主们手中不断旋转的泥土慢慢成型,她觉得是一种享受。
2023年国庆假期时,打算外出旅游的Adia想到了“瓷都”景德镇,她在网上做好了攻略,找到一家陶艺工作室,提前报名了一个9天的课程,正式开启了一次学艺之旅。
景德镇学陶艺的相关分享
来到了景德镇,Adia发现自己解锁了一个新世界。
在这里,陶艺有很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有拉坯、手捏或者泥板成型,还有不同的釉料和不同的烧制方式。
每一种方式相互搭配,都能有不同的效果,这里的陶艺师傅完全能凭借自己的想法,创造出充满个性的工艺品。
自从接触了陶艺后,Adia就很喜欢和做陶艺的人聊天,她说自己本来是个“i人”,但因为陶艺,使自己增加了与人沟通的欲望。
她觉得,做陶艺的人都极富创造性,很有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交流,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跟着丰富了起来。
在Adia看来,陶艺就像传达思想的一个出口,自己可以把脑海中的想法在陶艺上从无到有地实现出来。
在景德镇的9天时间里,Adia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上课,一整天都泡在工作室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连中饭和晚饭也是在工作室里草草解决。几乎除了睡觉之外,她都在工作室里和泥巴为伍。
作为一个新手,Adia觉得最难、也是最基础的内容就是拉坯环节的“定中心”工作。仅这样一个基础的内容,Adia就练了三四天。但她并没气馁,而是不断从失败中磨练技巧。要用多少水,要用多大力,这些都要在老师辅导后,通过大量练习来达成。
一遍遍拉坯,一拉就是一天,Adia累得腰酸背疼,尤其两只胳膊酸疼得厉害,每次一回到酒店就倒头大睡。
“我都没时间逛一逛,所以以后有机会我打算再去一次(景德镇)。” Adia说。
Adia在制作陶艺
小潘也是2023年利用假期去过一趟景德镇,除了7天的体验班之外,她倒是在景德镇里好好逛了逛。
她发现,景德镇里的每个商户卖的陶瓷都有自己的风格,创意相当丰富,“各种奇形怪状的杯子,不同风格的首饰都见到了,好像在那里,必须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能拿出来卖。”
而同样是来景德镇学艺的小潘,本来只报名了拉坯的学习,可后来她发现,要想烧出更有创造性的作品,手捏一环也十分关键,于是她又改报了手捏的课程。
课程的前三四天,小潘和同学们都感觉枯燥又辛苦,他们曾经几次试图放下手中的陶艺出去逛街,但后来还是相互鼓励着坚持了下来,度过了捏形状的阶段,熬到了上色阶段,大家才又都提起了兴趣。
整个课程下来,小潘做了20多个成品,她最喜欢的是自己做的一只七彩的杯子,图案灵感源于太阳。
小潘最满意的一只杯子
文子西是在辞职后去景德镇学陶艺的,每天从上午10点做到晚上10点,成为那段时间她的生活节奏。20天的时间里,她一共做了70多件作品。
“当时学了几天,拉坯我就已经能做得很好了,没想到修坯更难。”文子西回忆,有一天她修坏了七八个坯子,心态就有点炸。后来她才知道,修坯最重要的是心静,需要慢下来。“但我是个脾气很急的人,所以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修好。”
在景德镇的那段时间里,文子西最满意的作品是自己手捏的一个泥塑,她觉得那是自己独创的IP,她在泥塑中加入了潮玩的元素。
文子西的作品烧出来后,朋友们都很喜欢,她自己也对这件作品最为满意。
文西子的得意之作
02 既是情侣间的互动,
也是好的亲子活动
跟Aida一样,几乎所有去景德镇学艺的年轻人都是从所在城市里的小小陶艺店开始接触陶艺的。
而类似这样的陶艺店很多藏身在商场里,包括北京的富力城、大悦城、万达广场,在这些时尚潮流的商业体里,总有陶艺店的一亩三分地。
它们的占地面积一般不大,环境安静惬意,陈设简单温馨,大多是用顾客们做好后还没来得及取走的小陶艺品来作为店内装饰。
陶艺体验馆的搜索结果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家陶艺店里,虽然不是休息日,不过店里仍有年轻人在“玩泥巴”。
一对情侣是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做陶艺的。正在拉坯的女生从手法上看已颇为纯熟,她说自己喜欢安静、专注做一件事的感觉,这次则是带男朋友一起来体验一下,想一起做一个花瓶留作纪念。
父母带着小孩子、年轻人带着另一半,这种“人传人”是陶艺店的主要顾客来源方式。
刚放寒假,8岁的跳跳便和父亲一起来商场里“玩泥巴”。手中沾上水,浸湿一团泥土,随着脚下拉坯机开始转动,泥土随着蜷缩的手掌变成圆柱形。
这是跳跳和父亲第一次做陶艺,他们决定亲手做一个陶艺品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
由于是第一次玩,店员手把手地教了他们如何拉坯。
看起来步骤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泥土要定在拉坯机的中心,在手中反复升降几次,基本成型后,就要在顶上开孔,然后随着拉坯机的转动让孔洞越来越大,形成杯碗状,之后才能慢慢调整杯壁的薄厚程度。
第一次,跳跳和父亲把孔开漏了,只能把泥土堆积在一起重新塑形;第二次,虽然开了孔,但杯壁上沿高低不平,店员说这是泥土的中心没有定好,跑偏了;第三次,好不容易有了些样子,但因为手上的水太多,泥土太稀了,随着拉坯机旋转的离心力,杯子被甩成了盘子。
经过一个多小时,父子俩手中的泥越来越少,杯子也越来越小,越往后做,反而不如前面的像样子。
终于在尝试了七八次后,一个大概成型的杯子出现了。店员帮忙修整了一下,让杯子形状更加规整。
然后,还要等待泥土完全干透,四五天之后可以上釉涂色。涂色以后还需要经过烧制,等待两三周的时间他们才能拿到最终的成品。
跳跳和爸爸一起完成的杯子
这次亲子体验花费200多元,最终只能拿到一只小小的杯子。虽然单论物品的价值并不高,但父子俩的体验感却都很不错。
拉坯完成后,跳跳父子手上全是泥浆。不知怎的,脸上和帽子上也蹭上了泥。跳跳很高兴自己能亲手做一个礼物给妈妈,更期盼着五天后来涂色上釉。
对于跳跳爸爸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亲子体验。除了打电子游戏,这是父子俩第二种可以一起专注一个多小时做的事。
由于是工作日的上午,陶艺店的客人并不多,但跳跳父子制作的过程中,还是吸引了一些路人驻足观看。
一个跟跳跳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围着跳跳问:你们在做什么?说完,她也缠着妈妈想要“玩泥巴”。
店员说,一般工作日的晚上或周末,到店的顾客才会稍微多一点,而周末的下午或晚上客人会相对集中,到店甚至需要排队。
许多人将做陶艺当成一种休闲方式
03 店小利薄客流不断,
总会有新人爱上陶艺
在景德镇的时候,文子西曾一边学陶艺一边做着今后的打算。
因为她是辞职后来到景德镇的,所以一度计划着学会陶艺后回家开个陶艺店。她身边一起学习陶艺的同学里,多数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景德镇的。
不过,文子西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放弃了开陶艺店的想法。
她核算过成本,开一家陶艺店店小利薄,还不如自己在北京工作收入多,她担心自己很难只凭热情坚持下来。
不过,文子西并没有完全放弃开店的想法,她把这颗种子埋藏在心底,想着以后没准会有机会开一家陶艺小店。
从大众点评上的数据来看,北京的陶艺店有数百家之多,有些是专门做陶艺的小门店,还有很多是在一些手工坊或儿童艺术培训机构中设置的陶艺课程。
网上有关陶艺制作的帖子
以目前北京的陶艺店为例,不少店的经营时间长达十余年,少的也有三四年。
这些陶艺店虽然都很能坚持,甚至在疫情三年的冲击下也都没有倒下,但放眼整个市场却很难再有更多扩充的余地。
“开陶艺店就跟这门手艺一样,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但是却没办法扩张太多。”在鼓楼附近开陶艺店的一位店主说,前几年鼓楼周边开了不少陶艺店,后来都陆续关停了,现在留下的还是几家老店。
因为老店有比较稳定的渠道,能够尽可能压缩成本。比如陶艺店的泥土成本其实很低,但因为重量原因,运费却很高;还有很多喜欢陶艺的人会在家把拉坯做好,然后找陶艺店来烧,如果店家有比较稳定的窑厂渠道,也能是一笔收入。
陶艺店开在商圈或景区周边就不缺少客源,一部分是稳定的爱好者,一部分是每天都会新增的体验者。
而体验者中会有一部分人变成爱好者,这个基数足够稳定和庞大。一是能控制成本,二是有稳定的客源,是一些陶艺店能一口气开很多年的共性特征。
据南锣鼓巷北侧的一家陶艺店的老板介绍,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之前是在胡同里,后来政府整治拆墙打洞,他的店便搬到了街边上来。
房租虽然有所上涨,但好在离南锣鼓巷和鼓楼都比较近,游客比较多,收入上也能基本维持。
这位老板还介绍说,喜欢陶艺的游客一直很多,好多年轻人都是逛街走到这里,就想进店试一试,其中一部分人在尝试后就喜欢上了陶艺,不单自己会再次光顾,有些还会介绍朋友来玩。所以,陶艺店里的回头客其实不少。
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家陶艺店
据一位在北京有着近十年开店经验的陶艺店店主介绍,能够坚持下来的陶艺店,店主一般都是陶艺发烧友,他们开店更多的是出于真心热爱陶艺。
该老板还说,据他了解,目前北京城里的商圈和景点周围都分布着陶艺店,来来往往的人流是这些陶艺店的主要客源,这些散客里会有一部分转化为陶艺爱好者,不定期到店做陶艺。
最有趣的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最后家长反而比孩子更喜欢陶艺。
更有一些陶艺爱好者会自己在家置办一台拉坯机,在家反复练习,然后把拉好的坯拿到陶艺店来烧制。
04 享受安静节奏,
代代都有人喜欢陶艺店
至于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做陶艺,一位在鼓楼开了7年陶艺店的老板说出了要诀——“静心”。他说,自己店里就有位顾客,是一名从事翻译工作的外国友人,也是陶艺制作的铁粉。
据外国友人说,他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觉得烦躁,就连跑步时也无法静下心来,脑子里总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有做陶艺,能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好几个小时。
这一点,在景德镇学习陶艺的Adia也深有同感。她认为,这些年陶艺成为热门话题,就是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加大,陶艺能够抚平焦躁焦虑,是难得的能够让人心平气和地去做的一件事。
Adia把自己的感受发到了网上,她说陶艺能够让人感悟人生,比如拉坯的时候,当你想精益求精,特别追求完美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出现失误,但如果及时停止,反而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作品。通过这一点上,Adia悟到了“适可而止”。
小潘觉得,制作陶艺能够让她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泥土本身是一个灰灰的、很丑的东西,通过陶艺加工能让它变得很好看,并且有价值,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但光有耐心还不行,还需要创造力。”
在鼓楼开了一家夫妻店的陶艺店老板张勇觉得,陶艺店之所以能十几年来始终有生命力,归根溯源是人们忘记不了“玩泥巴”和“做手工”的快乐。
他从前在窑厂工作,后来辞职在老家开陶艺店,再后来把陶艺店开到了北京。他接触过很多玩陶艺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表示,用双手去捏、揉泥巴的感觉是很令人快乐的。
开在北京南锣鼓巷的陶艺店
张勇发现,这种快乐是可以代际相传的。不少小朋友是家长带着接触陶艺的,而这些家长里很多小时候都有过玩陶艺的经历,他们想让孩子也体验体验“玩泥巴”的快乐。
家长们会拿着家里的一个不起眼的杯子或者小碗跟孩子说:“这个是爸爸(妈妈)小时候亲手做的。”而孩子看到这样的东西就会感觉很神奇,也想自己亲手做一个。
正说着,张勇的店里来了一个小姑娘。孩子姥姥说,孙女前几天打碎了一个碗,跟另一只碗配不上对儿了,看见店里的陶艺作品,她就想自己做一个一样的小碗来配对儿,弥补遗憾……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白悦瑶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