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战,2万唐军迎战15万高句丽靺鞨联军,斩首2万投降3.68万

旅游攻略宝典 2024-12-21 11:38:00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却在安市城吃了个大亏,最后不得不狼狈撤军。

公元645年,唐太宗为了教训高句丽,亲自带兵北伐。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就是高句丽的实权派渊盖苏文不安分,不但杀了自己的王,还联合百济攻打唐朝的盟友新罗。这下可惹毛了唐太宗,于是他决定亲自出征,带着唐军一路攻城拔寨,直逼高句丽的安市城。

唐军战斗力确实强,甚至在围城过程中一口气干掉了15万高句丽和靺鞨联军。最后安市城却成了他们的噩梦,久攻不下,粮草耗尽,只能选择撤军。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安市城的城墙硬得离谱,唐军工具太“原始”

安市城的城墙堪称“钢筋混凝土”级别,高句丽人自己都拿它没办法。渊盖苏文之前几次攻打安市城,结果全都无功而返。

唐军虽然战斗力强,但攻城这种活儿光靠打仗可不行,还得有过硬的攻城武器。唐军当时用的攻城器械,基本还停留在撞木和土山的阶段。

土山修是修了,可搞到后来不但没攻进去,还被对方给干塌了。最要命的是,当时的主攻将领傅伏爱居然擅离职守,导致关键时刻错失良机,最后连命都没了。

唐太宗再厉害,也得靠工具和靠谱的下属,这一仗就这么被拖住了。

2. 天气太冷,粮草不够,唐军被冻得够呛

9月份的东北,已经开始滴水成冰了。

唐军的后勤补给本来就紧张,围城时间一拉长,粮草就跟不上了。要知道,北方的冬天可不是开玩笑的,唐军远道而来,和当地人比抗寒能力,那就是硬拿短板碰别人的长板。

而安市城里头的守军呢?虽然也不好过,但人家是“主场优势”,粮食再少也比外头的唐军强得多。天寒地冻加上断粮,别说打仗了,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唐军这时候撤退,不是因为不想打,而是硬撑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3. 唐军的“屠城威胁”适得其反

李勣在围攻安市城的时候,建议唐太宗破城之后屠城。

这话传到安市城里,城里的守军和老百姓立马吓懵了——要是投降了还会被杀,那还不如拼死守城。这种“破釜沉舟”的局面反而激发了守军的斗志,一个个拼了命地加固城墙、堵住缺口。

唐军的威胁本来是想让对方赶紧投降,结果却把对方逼成了“钢铁战士”。唐太宗这次确实有点低估人性了,人一旦觉得“横竖都是死”,就会变成最难对付的敌人。

安市城之战,唐太宗虽然没攻下城市,但在围城前干掉了15万敌军,算是一场战略上的胜利。攻城战的失败暴露了唐军的一些短板,比如后勤补给不足、攻城器械不够先进、心理战失误等问题。

唐太宗的自信确实有道理,但这次碰上了硬骨头,最后只能选择撤退。这场战役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再强大的军队,如果不能兼顾细节,也可能在局部战场上吃瘪。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