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朝代武功高强才能有尊严的活着,普通人全如蝼蚁

阿盼爱吐槽 2017-11-30 14:31:06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的政治环境,培养了一批以武为生的人。他们或是力大无穷,或是身怀绝技,或是侠肝义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用性命交换。他们改写了功夫在历史上容易被忽视的地位,为习武之人争取到了尊重和金钱。中国从有了阶级以来,就有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士。在先秦社会,士就是平民。需要农耕的时候,他们同样在田地里劳作,但在战争时期,他们就是武士。随着战争越来越频繁,士也渐渐从平民中剥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阶层。他们比平民有勇力,武艺超群,也比平民有  见识,所以,他们比平民的阶层高一点。然而,他们又出身于平民,注定不能跟贵族平起平坐,所以,他们的地位很低,只能靠出卖勇力来生存,而且即便有了一定的名望,他们的孩子依旧不能摆脱平民的身份,因为士是不能世袭和继承的。

                      

在春秋之前,士的定义都是跟武力有关,可以简单理解为武士。到了春秋时期,士开始发生变化,不仅需要有武力,还需要有学识,更准确一点说,纯粹的武士正在向有学识的武士靠拢。 在武士之中,又有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为金钱所动,只尊崇节义,为了酬谢知己,可以以命相交,他们是最早的侠客。而有趣的是,这些侠客,大多是以刺客的形象出现的,比如专诸、豫让、聂政。他们虽然结交权贵,但却忠心不二,可以为了主公舍生忘死。司马迁为了让后人记住他们,特地写下了《刺客列传》,里面提到的刺客,要么是为了知己而死,要么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死,要么是为了反抗强暴政权而死。这些重义之人,正是春秋时期尚武的表现之一。 既然说到了侠士,就不得不提墨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活跃在战国时期,尽管他是一个出身下层社会的平 民,却以非凡的见识在百家争鸣的年代跟儒家并驾齐驱。不过墨家跟儒家不同,从形成规模之日就跟侠士密不可分。

                       

墨家是一个组织性非常强的群体,有最高领导人——矩子,有严格的传位的准则,有非常严格的纪律——所有成员都必须听命于矩子。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由于加入墨家的都是社会底层的百姓,所以他们以才学来实现个人价值的决心十分坚定,于是就显得墨家非常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大概是因为这些,才让人们觉得墨家更像一个侠客团体而不是学术团体。事实上,墨家主要是一个学术团体,他们走的是所有士都走过的老路:学习和四处游说,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去影响一个个诸侯国的命运。

                    

不过与此同时,墨家又不断收留一些武士,比如诡诈狡猾、杀人如麻的索卢参、好勇斗狠的胡非子。这些武士都符合墨子对侠客的定义,即“损己而益所为”  “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他们可能杀过人,可能骗过人,但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到损己利人,可以为了匡扶正义、解人危难而赴汤蹈火。显而易见,墨家的侠义不仅是体现在武力上的锄强扶弱,更重要的是对“义”的推崇。正是受到了墨家的

影响,当时的社会才对侠士有了足够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

0 阅读:2

阿盼爱吐槽

简介:我是阿盼爱吐槽!与你一起深度剖析新闻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