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中,除了抗美援朝外,对越反击战绝对是很受关注的一场战斗了。当时新中国正处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国际形势比较严峻,邓小平初入领导人之位,他的每个决策都能影响接下来的发展。这次对越反击战正是一场考验,国民们将目标放置于邓小平处,很好奇他会派谁领导这场战争!
最后结果让人们很意外,邓小平选择了许世友,一位年龄较高的老将!对越反击战的时候,粟裕和刘伯承两个顶级将领都在,为什么邓小平会选择别人呢?当时人们不能理解,但透析事情全过程后才发现,邓小平此举实在太过英明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剖析其中内情吧。
01对越反击战背后的大环境
对越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二月中旬,这次战争涉及范围较广,越南背后有美国扶持,实际上是新中国和美国的一场暗暗交锋。邓小平派遣许世友将军挂帅一举打破越南的嚣张气焰,战争胜利也逐渐向中国倾斜。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对越反击战中中方的牺牲较大,这也让许世友在民间的形象好坏参半。但战争最后胜利也是事实,许世友的能力是值得认可的。
这种情况下,有人会拿粟裕和刘伯承两位顶级将军来说事儿。首先是粟裕将军,粟裕相比较那些老将来说,或许经验值相对低一些,但他过人的军事和政治天赋足够他人望而却步。当初毛主席力排众己地支持粟裕将军担任总司令,足以看出上层对他的重视。后来粟裕不负众望,在队伍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实力打破敌人垄断,也稳定了在共产党的地位,并不弱于十大元帅。
刘伯承将军更是不用说,身为最老牌将军,骁勇善战用在他身上必不为过。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解放战争那段期间了,刘伯承和邓小平挺进大别山创造神话,从此奠定超高地位。而如果问谁最了解刘伯承,邓小平敢说第二没人能说第一,这种情况下为何邓小平会放弃推荐自己的老搭档呢?
02粟裕和刘伯承为何不能披挂上阵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粟裕将军,用天才形容粟裕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本应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再展雄风才是,可他的身体状况越发严峻。可以说,从建国以来,粟裕的身体健康就已十分令人堪忧。抗美援朝时毛主席有想过让粟裕上任总指挥一职,但最后还是因为状态不佳暂时搁置,这才有彭德怀总指挥辉煌的成就。
到对越反击战时,粟裕年纪不小头发发白,如此情况下根本无力支撑上前方战场。考虑到粟裕将军的身体,邓小平最终决定放弃让他带队出兵的想法。事实证明,邓小平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到粟裕将军去世后人们才知,他的头颅里竟隐藏着几枚弹片,那是在红军抗战时期留下来的。东西虽不至死,但给粟裕带来的痛苦却是一生,折磨了他一辈子。
再来分析刘伯承,刘邓大军的影响力时至今日都能掀起一阵“浪潮”。多年的实战经验,让刘伯承的随机应变能力达到巅峰,加上他过人的意志力,位居顶级将领之位并不为过。然而在建国之后,刘伯承转换了线路,他创办军事学院,将自己毕生所学传输给后辈年轻人,希望这些经验能为祖国继续做贡献。
也是因为如此,刘伯承长期未能参加实际战斗,这种生活方式注定他只能担任参谋等角色,不让刘伯承参加对越反击战其实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思前想后,邓小平又放弃刘伯承这个选项,转而将目标放在许世友身上。
03许世友出征对越反击战
许世友这一生也算是传奇,他这辈子一直在战场度过,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对越反击战到来的时候,许世友已经年纪不小了,比粟裕还要大上不少。但他最大优势就是身体健康,征战沙场这些年来,许世友并未受过什么重伤,是比较幸运的人物。长期高负荷工作下来,他的身体素质反而变得十分硬朗,所以从身体角度,许世友比粟裕更加合适领队参加对越反击战。
相比较刘伯承,许世友多年来一直在战场上度过,他的作战经验比刘伯承更加稳固一些。可以说,许世友的作战体系和国际处于同步状态,他对战争的敏感度和熟悉程度也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这场对越反击战,许世友所处地理位置也占据一定优势,他在广州一代担任军区总司令一职,对当地环境比较熟悉,能更好适应对越反击战。所以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许世友最符合作战司令的标准。
04结语
这场对越反击战来势汹汹,许世友披挂上阵后迅速做出行动,最后以胜利告终。胜利之后,这片区域维持了很多年的和平,虽然建立在牺牲诸多战士的基础之上,但没人可以否定许世友的能力,他是当下环境里最有资格出征的将领。就从结果来看,许世友打得漂亮,没有辱没邓小平的期望,狠狠打出了中国的威望。
事后人们分析邓小平的选择标准,发现他所提出的决策属实高明。试想一下,如果选择粟裕或刘伯承将军中任何一位,可能都无法在短时间给出有效的结果。没人希望总指挥在过程中发生意外,这或将决定最后结果。如果再有机会重新选择,相信邓小平还会提出让许世友挂帅的想法,从打心底里他就认可许世友,也早已猜测出获胜的结局了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