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发现耳鸣后,第一反应就是吃扩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虽然这些药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往往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耳鸣又卷土重来,让人更加焦虑。无数的经验告诉我:耳鸣其实没那么复杂,很多时候就是肝气郁结惹的祸!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将气血精微输送到各个器官,包括耳窍。如果肝气郁结,耳窍气机被“堵”了,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就会受阻,无法正常濡养耳窍,耳神经就会异常放电!这就是耳鸣。

之前接诊的一位金女士就是典型的肝气郁结型耳鸣。她的耳鸣持续了半年多,刚开始去医院开了营养神经的药物,还打了糖皮质激素,症状确实缓解了,耳朵不闷了,但没过多久,耳鸣又回来了。
舌脉如何?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
除此之外,她看起来很焦虑,还伴有头晕、眼睛干涩、口干咽苦、失眠多梦的症状。
于是我问她:“是不是情绪激动或者熬夜后,耳鸣会更明显?”她连连点头。
那么,如何辩证呢?其实不难辩证,你看她来门诊之时,焦虑就写在脸上,眼睛干涩,口干咽苦,脉弦,无不提示她的病位源于肝。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往上冲,堵住了耳窍,阻断了气血对耳朵的滋养,诱发耳鸣。
既如此,治疗就简单了。

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像一把钥匙,打开被气郁锁住的通道,让气机重新流动起来。
黄芩:清肝泻火,疏肝的同时清热。
栀子、龙胆草:消除气郁化火之邪。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柔肝止痛,补充肝血。
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生化,增强肝血的生成能力。
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改善失眠多梦。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这个方子通过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养血活血、健脾益气等多重作用,帮助金女士恢复了耳部气血的供应,清除了肝火,耳窍得到滋养,耳鸣自然就消失了。

这类耳鸣调理的3个关键点
疏肝解郁是关键:肝气郁结是耳鸣的常见病因,疏肝解郁是治疗的核心。
情绪管理很重要:焦虑、压力大都会加重肝气郁结,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习惯要调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耳鸣并不可怕,找准病因,对症调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讲究整体调理,不仅缓解症状,还能改善体质,避免复发。如果你也被耳鸣困扰,不妨试试从疏肝解郁入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了,今天关于耳鸣话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耳聋、失眠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的中医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