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8:南宋初期的宫廷绘画

常思勇 2025-01-11 10:53:58

1、南宋初期创作的一大批宫廷绘画作品具有明确政治宣传意义,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画作宣扬高宗由上天赋予的合法统治地位,以与“非正统”的北方金国抗衡。属于这一类的一幅重要作品是传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包括12段,每段前有功臣曹勋书写的赞引,随后是与文字对应的图像。整幅画描绘高宗从诞育到登基所获得的种种祥瑞,以证明其为上天所属的“中兴之主”。

(传)萧照《中兴瑞应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2、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则属于第二类,以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物为主题,或呼应高宗的应祯继位,或以换代时刻的贤人忠臣作为道德榜样。这幅画描述东周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在晋国陷入内争时被流放,最后得到齐、宋、楚、秦诸国的帮助,于19年之后终于得返故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此画也采用图文相间的形式,六段文字取自《春秋左传》,书法显示出高宗行书的特点,很可能出自皇帝本人之手。李唐根据文字内容设计出不断变化的场景和角度,其中的人物、车马、树石、房屋等形象简洁传神,线条与色彩的配合也恰到好处。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4、同属于第二类的佚名《望贤迎驾图》则使用了晚近发展出的竖幅图式,把众多人物组织进一个宏大的单一场面。画家在接近两米高的画面中,使用山石和两旁的高树构建出一片空场,以展现发生于安史之乱之后,新登基的唐肃宗在长安城北的望贤驿迎接从蜀地归来的太上皇李隆基这一著名事件。一顶华盖标志出后者的至高地位,但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人物却是黑须朱袍的肃宗李亨,其飒爽挺拔的身材与老态龙钟的李隆基形成鲜明对比。很可能这幅画隐含了如此信息:有朝一日高宗也将像唐肃宗一样,迎回陷于外地的父皇。

佚名《望贤迎驾图》;上海博物馆藏

5、属于第二类的还有传世的佚名《迎銮图》,描绘的是高宗时期发生的真实事件,宋、金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签订和议之后,高宗的生母韦氏得以陪同宋徽宗和郑皇后的灵柩回归故国的盛况。高宗派往北方迎驾的官员引导着画面左侧的队列,随后是韦后乘坐的肩舆;右侧则是前来迎接的官员和仪仗,骑马居中者是韦后的弟弟安乐郡王韦渊。

佚名《迎銮图》;上海博物馆藏

6、第三类画作从儒家经典取得题材,显示南宋维护华夏正统的重任。代表作品是以唐代诗人刘商的《胡笳十八拍》为绘画脚本,创作的以蔡文姬为中心人物的一批历史画作。蔡文姬的故事广为人知:这位东汉大儒蔡邕之女于战乱中被匈奴掳至北方,成为左贤王妻并生下二子,12年后才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

7、文姬归汉后感叹自身遭遇写下了《悲愤诗》,后人则根据她的经历创作了很多诗歌和书画作品,其中唐代诗人刘商写下了《胡笳十八拍》。若干以《胡笳十八拍》和蔡文姬为主题的画作尚存于世,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本为例,可以看到此画一拍一图,按照叙事顺序从右向左展开。

8、首图和末图相互呼应,都以45度角俯视蔡文姬的故宅,不同之处是首图描绘匈奴士兵劫走蔡文姬的景象(图1),末图则表现她重归故居的场面(图4)。画家以精湛的画笔描绘出中原到塞北的不同景色、建筑、骑乘、服饰和习俗(图2,图3)。最为动人之处是对蔡文姬心理和感情的表现,使这幅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少见的以女子内心活动为对象的卓越作品。

图1 佚名《胡笳十八拍》第一拍;明代摹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2 《胡笳十八拍》第三拍

图3《胡笳十八拍》第四拍

图4《胡笳十八拍》第十八拍

9、在这类画作中,着力描绘富于人情的家庭关系的,是陈居中创作的《文姬归汉图》。此图的竖长画面显示出荒凉萧索的塞外景象,前来迎接蔡文姬归国的中原使臣已到达此地,画面中心的蔡文姬和左贤王正在对坐饯别。侧身接酒的左贤王依恋不舍地回望着文姬,后者则恭谨有礼地面向贤王。文姬的幼子紧抱着母亲不愿分离,年长的孩子却在规劝其弟回到伸开双臂的乳母那里。画家在这里强调的并非是家庭分离的痛苦,而是国族之间的礼让,很可能反映出当时南宋朝野上下对和平的企盼。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同样属于高宗时期第三类与政治具有密切关系的另一幅重要绘画作品,是李唐的《采薇图》,描绘的是孤竹国王子伯夷和叔齐在商代覆亡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事迹。图中二人面容清癯,身体瘦削,蓬乱的头发和胡须显示出野外生活的艰辛。两人坐在峭壁间的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面带忧愤,但炯然的目光坚定沉着,没有一丝慌乱迟疑的迹象。叔齐则上身前倾,正在对伯夷陈诉,姿态和神情显示出二人精神上的一致。此画情景交融,把人物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树木和岩石也是笔法苍劲、墨色苍润。

李唐《采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采薇图》局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