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大炮要运回国,抬炮士兵死百余,病二三百,炮最后还是丢了

靖观新视角 2023-02-18 09:55:03

整件事是由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叙说的。

第九十六师在第五军军部之后,撤到孟关。停留了几天之后,军长杜聿明来电,要第九十六师折回密支那下游,由伊洛瓦底江渡河,择路回国。余不同意,日轮已在伊江游弋,偷渡不易,且由此过去,处处有敌。于是复电,请自择路线。杜回电同意,但提了两个要求,把大炮抬回去,所有车辆就地焚毁。

余立即着手安排。

汽车驶至孟关西烧毁,点火时,驾驶员一个个痛哭流涕。接着抽派步兵抬炮,挑选健壮运输兵搬运电台。

余的印象,部队是五月十五日一早就出发的。所谓出发,抬步就入森林。

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阴霾潮湿。刚进去,一种腐烂的气息扑鼻而来,使人感到恶心和窒息。

开始时还能看到一线黄土,后来就是在密得狗都钻不进去的丛林中穿行。所有的路都是长刀开辟出来的。行未数里,群猿哀鸣,叫声怪异而凄惨。

路很不好走。树叶积满地面,似乎很平坦,但踩下去就可能掉入沟壑而送命。过悬崖,须临时架设扶手慢慢爬行而过。过独木桥,下面是一眼望不到地的深沟涧壑,雨天路滑,每走一步都惊惧异常。

更可怕的是蚂蟥,小如孑孓,叮人无声无息,每天宿营,人人身上都能找到几条,多的七八十条,黑斑点点,叫人头皮发麻。还有蜻蜓一样大的蚊子,像轰炸机一样轰鸣,一叮上就会染上恶性疟疾。

中暑、感冒、寒热病、破伤风、疟疾、归热......每一种都使人病,而生病就意味着死亡。

上山的第三天就发现病号和落伍兵,第四天就有死亡的。这时就被迫丢武器,丢行李,只要背不动的就都就到山沟里去。即便这样,各团减员每天都有几人乃至几十人。

但炮不能丢,这是死命令。

正当雨季,大雨滂沱,泥泞难行。官兵鲜有不跌倒数次满身泥污的。抬炮官兵更艰难,出发一个星期后,听说已落后两三日路程。

粮食渐尽。第二八八团第一营营长陈启銮回忆,第十二天绝粮,吃了好几天野菜,才终于走出野人山。

部队到达孙布拉蚌。刘有道、漆云鹏两位团长报告抬炮情形,说跑身太重,道路难走,四个人抬不动,有些落在后面很远了,并且.......已经抬病了一百多人,抬死了三十多人。

余师长听得摇头,当两位团长补充说官兵情绪很大时,更是有点心烦了。

情况如此,他又有什么办法。他想等军炮团朱团长来了好好商量,炮是他的,必须得听他的意见,但队伍拉得太长,人员分散,余师长一直没能跟朱团长见上一面。

在孙布拉蚌,经向当地人探询,部队改转向葡萄前进。葡萄路途略远,但道路平坦,有粮食可寻,还有华侨经常来往。

休息几天后,部队拟再度启程。余师长与刘团长等商议提起抬炮的问题,但议来议去,炮团团长未到,最后还是议不出个结果。

余师长说,先抬到葡萄再说吧,路宽好走,大概就是五六天路程,再选一些健壮的士兵把生病的替下来,每天只走半天路,休息半天,两个星期差不多吧,应该可以到葡萄了。

其他人也没有好办法,只能这样了。

到葡萄大概一个星期后,抬炮士兵陆续到达,又抬死了四十多人。

葡萄是块小平原,有英军留下的营房,部队在此休息了二十多日。但此地虽是产米区,粮食仍然还是个问题,部队处于半饥饿状态。

官兵归国心切。余师长说,他发电请示蒋委员长后,决定全师尽快动身,经里党、可浪铺,翻越高黎贡山回国。

炮兵团一个押炮员闻讯跑来问余师长,炮怎么办?

这个问题余师长很难回答。

押炮员说,抬炮士兵已死百余,生病的二三百,以后也全是高山峻岭、大江大河,这炮怕终归是抬不回去的。

余师长问,你的意思怎样?

押炮员就说了,不如埋了吧,将来再设法来搬。押炮员接着说,埋炮的事他可以带人做,但就是不敢负责。

余师长也想下定决心了。他回复押炮员:“好,我替你负责。”押炮员欣然而去。

几百人为之累得死去活来,上百人为此长眠异国他乡的大炮,就埋在葡萄了。但余师长做出这个决定后,一改过去对此事的愁闷,心情很轻松,至少那些活着的抬炮士兵多了一点活着回国的希望,虽然他们中仍然还会有不少人会倒毙在接下来的归国险途。

27 阅读:14484
评论列表
  • 2023-02-19 12:16

    那个时候大口径火炮都是用黄金买的运回来的,太金贵了!

    用户14xxx14 回复:
    所以金贵
  • 归鹭 29
    2023-02-22 01:50

    讽刺的是。冈村宁次最后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一个甲级战犯就这么躲过了绞刑[哈哈笑]

    犄角旮旯 回复:
    冈村宁次 向国民党投降
    归鹭 回复: 犄角旮旯
    投降了就不是甲级战犯了么
  • 2023-02-20 15:51

    蒋介石应该和鬼子有勾结否则怎么会请人替冈村宁次做辩护?

    用户11xxx97 回复: 内卷王
    鬼庙!
    内卷王 回复:
    中正神社
  • 2023-03-03 23:08

    杜聿明不如孙立人是有原因的,孙去美国留学归来,眼界很高,有战略头脑

    风之恋舞 回复:
    但是杜比孙听话,老蒋喜欢更忠诚的部下,你看陈诚庸才一个却被老蒋重用!
    用户65xxx98 回复:
    不过老杜和孙立人的确也。不和,后面孙立人在东北的时候,也是因为和老杜不和才被调去台湾练兵,
  • 2023-03-23 16:25

    中国远征军 可敬

  • 2023-03-13 23:28

    三四万人死在野人山一路尸骨累累

    姚建 回复:
    一个为将的人,不能做到独断专行,就不是一个优秀将领,去印度其实是唯一的选择,杜选择了做一个听话的将领,就苦了他手下的那些人,原本都可以活下去
  • 2023-03-17 19:48

    向你们敬礼[点赞],为百姓付出青春和鲜血,虽然没有好结局

  • 2023-02-28 20:27

    大口径火炮都是宝贝……

  • 2023-02-21 19:00

    荒谬新闻

    用户11xxx97 回复:
    你也只配当夜壶!
    九天揽月 回复: 用户11xxx97
    捉到你的痛处吗?
  • 2023-04-23 10:10

    向抗日英烈致敬~

  • 2023-05-03 21:25

    这炮在当时值一个军,区区几百人算个屁

  • 2023-03-21 19:28

    [点赞]

  • 2023-03-21 20:07

    图片是德国制L/30sFH18克虏伯150mm口径榴弹炮

    大伟 回复:
    咋有点像北美制式m137倍径 105毫米 轻榴炮
  • 2023-05-07 01:39

    据记载,国军重炮栓部均刻“人民血汗,小心爱护”八字

  • 2023-05-09 10:25

    每个士兵背个筐,里面装汽油柴油和蜡烛,每走20里,用汽油和蜡烛烧出一片空地,用来宿营和做饭。再拿两根10米长的竹竿,绑上带弯钩的枪头,尾部绑一根20米的绳子,挂在树杈上荡着走。直走直线距离。

  • 2023-05-19 01:56

    做将领的,做事不要优柔寡断不然会害死好多人。最后炮也没有了

  • 2023-05-07 12:56

    杜聿明不明白,作为将军,赢才是硬道理,部队都没有了,听话有什么用。最起码他应将这10万精锐的远征军活着带出去。辜亏我家亲戚没跟他走野人山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