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特朗普政府里的“中国变量”

商业小聪明 2025-03-30 06:10:34

前不久,马斯克的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储能工厂正式开工,而马斯克本人却还在白宫主持“政府效率部”会议,宣布裁撤数万名联邦雇员,这位横跨中美两大经济体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首富,既是特朗普的“第一兄弟”,又是中国市场的最大受益者。而如今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调查SpaceX的中国离岸投资时,马斯克却在社交媒体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场权力与资本的博弈,不仅撕裂了美国政治精英的共识,更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推向新高——当科技巨擘成为地缘棋子,谁能在这场世纪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权力漩涡中的商业帝国

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堪称史无前例。

作为“特殊政府雇员”兼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他手握联邦支付系统权限,能以非官员身份要求内阁成员汇报工作。

这种“影子总统”般的地位,源于他对特朗普的政治献金和星链技术、特斯拉产能等战略筹码的掌控。

但权力与商业利益的交织正引发剧烈冲突:SpaceX被曝允许中国资本通过开曼群岛架构持股,尽管交易额不足1亿美元且符合美国法律,仍被美媒渲染为“技术泄密通道”。

这场争议暴露出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矛盾。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深度绑定中国——特斯拉52%产能来自上海工厂,宁德时代电池供应关乎生产命脉。

即便在五角大楼“对华作战简报”风波中,特朗普仍不得不为其辩护:“马斯克在中国有业务,不应接触敏感信息”。

这种妥协折射出美国精英层的集体困境:既想通过科技霸权遏制中国崛起,又无法割裂全球产业链的现实依赖。

利益冲突在政策执行中愈发尖锐。

当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60%关税时,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却批准特斯拉上海工厂扩建,这种“政令与商业背道而驰”的奇观,凸显资本逻辑对政治决策的侵蚀。

而马斯克公开支持中国统一的表态,更被美国鹰派视为“政治背叛”,参议员布卢门撒尔直接指控其“威胁国家安全”。

中美博弈的破局密钥?

马斯克的“亲华”姿态绝非偶然。

在上海工厂工人“凌晨三点响应生产线需求”的效率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体系难以复制的优势。

这种对比迫使马斯克在国会听证会上坦言:“美国工人需要向中国学习奉献精神”。

其推动特朗普政府“向中看齐”的产业政策,如集中资源攻关新能源、仿效基建投资模式,实质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变相认可。

中国的战略定力在此轮博弈中显露无疑。

面对美国关税攻势,中国未完全陷入“对等报复”陷阱,而是加速推进RCEP数字贸易规则,2025年前四个月对东盟出口增长23%。

当马斯克为平衡利益在白宫与上海间奔走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完成锂矿-电池-整车全链条自主可控布局,这种底气让北京在处理涉台、涉疆问题时更具主动权。

特斯拉的“上海奇迹”恰是中美关系演变的缩影。

该工厂贡献特斯拉全球半数产能,却未出现美方担忧的“技术外流”;

中国允许SpaceX星链设备有限商用,但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

这种“合作中博弈”的智慧,打破了“零和对抗”的西方叙事。

正如外交部回击美方指控时所言:“产业链全球化不是威胁,封闭孤立才是真正的风险。”

总得来说,马斯克的双面游戏,本质是单极秩序崩塌的征兆。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却难阻制造业外流,当“国家安全”大旗掩盖不住科技企业的求生本能,美国霸权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中国以产业链韧性应对封锁、以高水平开放破解围堵的策略,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阵营对抗,而是制度效能与创新能力的较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达47个,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突破68%,这些数据揭示着不可逆转的产业变局。

马斯克在钢丝绳上的舞蹈终将谢幕,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始终如一。

正如国台办针对美台勾连的警告:“任何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我们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坚如磐石”。

在这场世纪博弈中,清醒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特朗普再驳斥“马斯克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简报”传闻:不想向任何人展示,也不想与中国发生潜在战争》环球网

《马斯克到访引风波,美国防部要查泄密者》环球网

0 阅读:27

商业小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