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中顾委常委,66岁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享年101岁

娱小七 2022-12-13 11:58:50

2015年7月3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杰出领导人张劲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公开报道显示,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任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张劲夫先后转战于政务、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66岁还担任了安徽省省长、省委书记两大职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领导人。

那么,张劲夫究竟有着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人生?

转战科技领域

1914年,张劲夫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贫寒的家境限制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好在张劲夫自小酷爱读书,他对知识的热爱打动了学校老师。

中学毕业后,张劲夫被推荐到南京晓庄师范学校读书。

这是一座在五四运动思潮中兴建的一座学校,创办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陶行知。

表面上晓庄师范学校是一座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学校,背后却是一个中共秘密活动据点。

可惜的是,张劲夫来到南京没多久学校就被勒令解散了,他仅仅在学校学习了3个月时间。

可就是这短短三个月,彻底改变了张劲夫的一生。

来南京前,张劲夫单纯的想要成为一名老师,改变家里积贫积弱的情况。

但入学后,他饱受自由平等思想影响,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护时代革命,爱护自由平等之创造”等护校宣言极为推崇,从此立下了为人民效力、为革命献身的远大志向。

1932年冬天,张劲夫在上海见到了素未谋面,却对其影响颇深的陶行知。

在对方的推荐下,张劲夫进入山海文工团工作。

在陶行知的耳濡目染之下,张劲夫内心对于革命的向往愈发强烈。

正如他自己所言:“陶先生是促使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

1935年12月,年仅21岁的张劲夫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的征程。

抗战爆发后,张劲夫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投入到了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中。

随着上海等沿岸城市的陷落,他不得不转战江苏、安徽等地省委军委机关。

在安徽老家,张劲夫接管了皖南地区新四军的领导权,为招募新四军战士四处奔走。

在他的领导下,华中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淮宝抗日根据地得以建立。

解放战争中,张劲夫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工作,为前线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有效保障。

也正是基于此,张劲夫在建国后被安排到了财政部门工作。

1949年5月起,张劲夫活跃在浙江、山东等地,负责恢复该区域的经济和生产。

他结合浙江省民营企业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业发展,当时全国最大的麻纺厂就是在浙江建立。

在领导私营工作者的工作时,张劲夫稳定物价、保证供应,极大推动了浙江私营工商化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任职华东局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他坚决贯彻中央财经政策,引导华东地区经济发展。

就在他在经济工作上忙的热火朝天之时,中央的一纸调令把他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科技发展。

1956年,正在地方工业部任职的张劲夫突然间接到了一通电话。

来自中央组织部的同志告诉他:“劲夫,要把你调到中央科学院工作啦!”

张劲夫听到调令的第一反应是诧异,接着有些犹豫不决,毕竟他从未接触过科技领域。

“这是中央常委定的,必须要执行。”

作为一名二十年的老党员,张劲夫没有讨价还价。

很快,张劲夫来到科学院报道,他的顶头上司正是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领导——陈毅将军。

陈毅一脸欣喜的表示:“是我把你要过来的,现在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

陈毅的安慰让张劲夫稍稍放松了紧绷的心情,可毕竟没有科技领域的工作经验,走上工作岗位的张劲夫仍然像是无头苍蝇一样。

不得已之下,张劲夫只能向周总理求助。

总理告诉他:“你先去搞好科学工作的规划,定一个远景目标,出一个规划纲要。”

其实,原本科学院就已经有一个规划小组在工作,只不过大家各有各的意见,科学家们也有各自的看法,甚至还有来自苏联的专家在发表意见,导致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科学发展体系。

张劲夫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科学院理清发展计划,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经过前期调研和取经后,张劲夫得出了两种规划方法,一是按照学科来划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二是根据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做全方位的计划。

张劲夫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任务带动学科为主思路,再另拟一个专门的学科规划做补充的方式,列出了科学院57项主任务,分12年来完成。

在而后的科技工作中,张劲夫始终不遗余力的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他为科研工作者创建了宽松高效的科研环境,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调兵遣将,为研制导弹规划方向,组织科学院投入人造卫星研发工作。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每个领域,几乎都深深的打上了张劲夫的烙印。

66岁回到家乡工作

1979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处低矮残破的茅屋中,密密麻麻挤满了18位农民。

一场关乎全村人生计与命运的会议正在秘密召开。

会议结果以一张分田到户、包干保证书而落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实验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

次年5月,邓小平在谈话中高度赞扬了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这让他意识到农村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安徽省省长万里被调至中央,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发展。

万里离开后,接任他的正是已经66岁高龄的张劲夫。

能够回到家乡工作,张劲夫本就是兴奋的,况且搞经济发展出身的他,对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非常感兴趣。

1980年,张劲夫肩挑安徽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两重职位,开始领导安徽省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工作。

张劲夫出生于安徽肥东,抗战时期更是经年累月在安徽地区活动,对于家乡父老他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格外珍惜这次再次为家乡服务的机会。

上任第一天,张劲夫立马开始了对安徽省各地区的实地考察,想要为其改革开放建设“把脉问诊”。

尤其是刚在全国推行起来的新型农村经济制度,这是他重点考察的对象。

起初,张劲夫对于包产到户的做法也是有些犹豫的。

虽说小岗村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种制度究竟适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张劲夫心里没底。

在详细了解过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做法,以及村民们的劳作情况后,张劲夫心里便有了十足的把握。

于是在向中央汇报情况时他自信的表示:“之前我们计划以三年为限,进行三年包产到户试点,但就现在的成果和局势来看,完全不需要这个限制,长时间推行下去没有问题。”

在张劲夫的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在安徽省大规模推行起来,安徽省的农业经济也有了质的飞跃。

搞完农业发展,张劲夫紧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安徽省较为薄弱的工业。

一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工业经济是主导。

这是张劲夫多年从事经济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

张劲夫提出向江浙沪地区学习,发展安徽省工业建设。

他多次亲自带队前往沿海地区学习,了解国内前沿工业发展技术,与发达地区联合发展。

张劲夫根据安徽省情,提出了一套“四为主,一联合”的工业发展主张。

即以中小企业、轻纺、集体、改造为主,与上海地区联合,搭上中国沿海工业迅速发展的列车。

在张劲夫的努力下,马鞍山沪皖联合纺织公司成立,这是两地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首例。

对于家乡的发展建设,张劲夫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直到晚年,每每回忆起在安徽工作的那些时日,他仍然能够如数家珍般的提及老家附近的每个村庄,走访过的每个区域,各地区最具特色的美食。

每次有合肥老家的亲戚来看望他,他总会要求对方带一些肥东特产过来。

中顾委期间领导引智工作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公为解决中央领导新老交替出现的问题,专门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着力改革中国领导体制。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一批又一批老一辈干部的离去,政府部门出现了断层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阻滞改革开放进城。

为了尽快扶植新一代领导干部,完成新老交替,邓公设立了这样一个过渡性的机构。

张劲夫作为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中相对年轻的一批,被选入委员会任职。

这个职位没有具体工作,只要各部门出现问题,委员们就随时要出面解决,引导后辈的工作。

这对任职者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而张劲夫多个领域的出色领导经历恰好非常契合这一岗位。

在张劲夫担任中顾委委员期间,领到过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中国的“引智战略”。

改革开放开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引智战略思想”,即从国外引进高科技技术与人才,促进中国科技迅速起步、发展。

提到祖国的科技工作,绝对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张劲夫。

在1983年9月,中共中央出台《成立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通知》中,张劲夫毫无疑问的被选入其中。

作为曾经在科学院做过领导工作的张劲夫,又是中顾委的中坚力量,他势必要在小组中充当带头角色。

从具体规划引智方案,到解决来华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和生活问题,再到与各专家的交流和协商,张劲夫总是事无巨细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项又一项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引智的文件颁发后,张劲夫随即对文件进行了解读,并作出指示。

首先要妥善安置从海外请来的科学工作者;其次要重点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如计算机、生物科技;人才引进与对外贸易可以结合起来;各地区、各部门需要专设机构对国外专家进行管理和照顾;最后,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总。

这是张劲夫回归科学院之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他对专业技术的掌握,对各行业技术与人才情况的了解,让在场所有人为之侧目。

他的话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第一次讲话过后大家便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而后,张劲夫细致的工作作风、高超的管理水平、认真的工作态度更是令人叹服。

作为引智工作的领导者,张劲夫不光可以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在具体的工作上他也能细致入微、亲力而为。

引智工作开始后,张劲夫为制定出合理完善的管理方法,在中南海召集公安、海关、外交、财政等八个部门,统筹各方工作部署。

五年时间里,他前后组织召开了全国引智会议、引智工作交流会议、专家招待会议等20多个重大会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引智工作成功取得了与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等一众科技领域巨星的合作。

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引智战略打下了基础。

结语

2015年7月31日,张劲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中顾委于1992年被撤销,所以张劲夫也成为了中顾委最后一位辞世的委员。

从21岁投身革命开始,无论是战争时期展开敌后抗日工作,还是建国后投身新中国建设,张劲夫总是不遗余力、竭尽所能完成每一项任务。

正如组织对他的评价:“张劲夫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国科技、财经多个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这是对张劲夫一生最好的概括,更是他此生最真实的写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