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大神王勃仅剩4首七绝作品,文字伤感吸睛,令人爱不释手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8-07 20:42:39

秋江送别二首 其一 初唐 ·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首句“早是他乡值早秋”,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早秋时节,诗人已身处他乡。这里的“早”字,既指时间上的初秋,也隐含了诗人对于离别感受的提前到来,一种无法避免的、提前降临的忧伤。

次句“江亭明月带江流”,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广阔的江面。江亭静立,明月高悬,月光如练,轻轻铺洒在江面上,与江水一同流淌。这一景象既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也寓含了时光如水、一去不返的哲理,为下文的离别之情铺垫了氛围。

第三句“已觉逝川伤别念”,“逝川”二字,直接借用了《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即将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这种情感,在早秋的凉风中,更显得浓郁而沉重。

末句“复看津树隐离舟”,诗人再次将视线转向江边,只见渡口旁的树木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而即将离去的船只也已消失在树影之中。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离别的具体场景,更通过“隐”字,传达出一种渐行渐远、无法挽留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早秋江景的细腻描绘,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使得这首送别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秋江送别二首 其二 初唐 · 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王勃的《秋江送别二首》其二,继续以秋江为背景,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两地相隔的深切感慨。

首句“归舟归骑俨成行”,直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归去的船只和骑马的人已经排列成行,准备启程。这里的“归”字,既指实际的归途,也隐含了离别后各自回归各自生活的意味,营造出一种即将分离的氛围。

次句“江南江北互相望”,通过地理上的“江南”与“江北”,象征了离别双方的距离与分隔。尽管他们可能还在彼此的视线之中,但即将跨越的这条江,却仿佛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预示着未来相见的不易。同时,“互相望”三字,也表达了双方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第三句“谁谓波澜才一水”,以反问的语气,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问题:谁说这仅仅是一条江水造成的波澜呢?这里的“一水”表面上指的是眼前的江水,但实际上却象征着离别所带来的种种复杂情感和难以言说的痛苦。

末句“已觉山川是两乡”,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在说地理上的山川已经将两地分隔开来,成为了两个不同的地方,更是在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由于友人的离去,自己与对方仿佛已经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心灵上的距离也变得遥远起来。这种感受,比任何地理上的分隔都要来得更加深刻和痛苦。

蜀中九日 初唐 ·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首句“九月九日望乡台”,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古人登高望远的传统节日。诗人选择在这一天登上望乡台,无疑是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望乡台,顾名思义,就是眺望家乡的高台,这里既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是诗人心中情感的寄托。

次句“他席他乡送客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他身处异乡,参加别人的宴席,却又要送别友人。这种“他乡送客”的情境,无疑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同时,“他席”与“他乡”的连用,也强调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凄凉与无奈。

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转而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生活的厌倦。南中,即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当时所在的蜀地。诗人或许因为气候、饮食、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对南方的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这种厌倦,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不满,更是对内心思乡之情的强化。

末句“鸿雁那从北地来”,则以鸿雁为引,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天都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诗人看到鸿雁飞来,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家乡也在北方。然而,鸿雁尚能南飞北归,自己却身处异乡,无法归家。这种对比之下,更显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加深沉。同时,“那从”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对鸿雁能够自由飞翔、不受拘束的羡慕之情。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登高望乡、他乡送客、厌倦南中、鸿雁北归等具体场景和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初唐 · 王勃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首句“披风听鸟长河路”,描绘了一幅清晨或傍晚时分,佳人独自站立在河畔,披着轻风,聆听鸟鸣,望着蜿蜒长河远去的画面。这里的“披风听鸟”不仅表现了佳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暗含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长河路,既是眼前的实景,也象征着两人之间遥远的距离和未来的不确定。

次句“临津织女遥相妒”,则运用了“织女”这一神话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佳人内心的嫉妒与羡慕。织女因银河阻隔,与牛郎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佳人虽身处人间,却同样面临着与心爱之人分离的痛苦。她遥望着对岸(或想象中的彼岸),仿佛看到了织女也在为她与杨中舍的分离而嫉妒,实则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奈与不甘。

第三句“判知秋夕带啼还”,直接点出了季节与时间——秋夕,即秋天的夜晚。在这个凄清的时刻,佳人预见到自己将带着泪水归来,因为与杨中舍的离别已成定局。这里的“判知”二字,透露出佳人内心的清醒与决绝,她深知这段感情的走向,却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默默承受。

末句“那及春朝携手度”,则是佳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无望的哀叹。她回忆起与杨中舍在春日里携手共度的温馨时光,那时的他们无忧无虑,幸福满溢。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他们再也无法像春天那样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了。这里的“那及”二字,充满了无奈与遗憾,也表达了佳人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佳人在面对爱情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她既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既渴望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又深知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剧色彩和感人力量。



0 阅读:1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