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火炬 2024-08-21 19:54:59
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助力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国内首套第三代海上通信网络装备打破外国垄断;实现复兴号列车牵引设备全系统冷却产品自主创新研发和制造;辽宁15个通用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年初以来,我省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增量”有质量。上半年,全省高校院所在辽转化科技成果1822项,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15.4亿元,同比增长31.5%。全省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6.1亿元,同比增长6.4%;全省183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31%。 “重点”有亮点。沈阳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正式开园运营,累计签约各类项目841个、落地项目504个,主导产业产值规模接近1700亿元;大连英歌石科学城30万平方米实验室主体基本完工,首批238个细分领域实验室(科研团队)1891名科研人才确定入驻;沈抚科创园建设正式启动,出台23条科创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个重点科研项目集中签约,技术合同额达4917.20万元;“大连先进光源”“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2.9亿元。 科技园区加速建设的同时,我省高质量科技供给也在持续增加。今年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紧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聚焦22个重点产业集群,我省创新组织方式,将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组织成立机器人、工业降碳、工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实验室群,由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科技创新优势明显、行业地位领先、组织动员能力强的创新力量当“群主”,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共收集梳理104家高校院所高质量、高成熟度、可转化的4016项科技成果向社会发布。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我省把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好服务、创造最优环境。年初以来,我省研究制定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一体化推进科技企业“提质扩面”,大连融科储能公司入选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选派90余家高校院所的700余名专家进驻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成果、送政策。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首批筛选14个类别共6000余台(套)通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我省建立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两个清单”定期发布和对接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发布中试公共服务事项146项,强化中试验证服务。推动辽宁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在辽转化科技成果165项,累计合同总金额达5.02亿元。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两院”创新资源与我省产业优势充分结合,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制,开展科技创新再贷款工作,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全省423家企业入选首批科技创新再贷款企业名单。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
0 阅读:0

火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