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之一:我想要鼎,你给不给?(二)

饮冰听雨 2021-07-08 09:49:04

在齐军的驰援下,秦军退兵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颜率许下的“名”齐国已然到手,接下来就是拿到实在的“利”,于是齐开始向周索要九鼎了。周王愁眉不展,颜率再次自告奋勇,去齐国解决此事。

颜率先给齐王戴上了一顶高帽,称赞齐国仗义相助,才让周得到保全。现在周室上下甘愿献上九鼎。不过就是有个很现实的问题——要从哪条路把九鼎运送到齐国呢?于是对话就演变成了下面的情况。

齐王:从魏国借道走啊。

颜率:大王不可啊!魏国狼子野心,图谋九鼎可有一段时间了。九鼎一入魏国可就出不来了。

齐王:那寡人从楚国借道。

颜率:大王不可啊!楚国狼子野心,图谋九鼎可有一段时间了。九鼎一入楚国可就出不来了。

齐王想了想地图,就算从赵国借道,也避不开魏国。难道要从燕国走吗?那还去什么洛阳啊,直接就去高丽了……于是问:那从哪条道才能把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大王不可啊!“哪条道”狼子野心……咳咳,不好意思,我们也很为大王担心呢。您看,九鼎这东西可不是装醋装酱的瓶瓶罐罐,怀揣手提就能拿走的;也不像飞鸟、奔马那样,一溜小跑就到齐国了。从前周攻殷的时候,得到了九鼎,拉一个鼎要九万人呢,总共动用了八十一万人,这还得另算辅助的兵卒和器具呢。大王你就算有这么多人,也找不到运送的道路啊。所以我私下里担心啊……

齐王:你屡次前来,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不想把鼎给齐国吧?

颜率:我怎么敢欺骗齐国这样的大国。只要大王赶快把运送鼎的路线定下来,我们就把鼎迁出来,随时等待运走。

当然颜率这番话肯定是夸大了的。《尚书·牧誓》里边记载周武王伐纣不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当时的军队甲士四万五千人,“八十一万”人就不知道怎么来的了;就算加上俘虏,《逸周书·世俘解》说武王克殷,俘人“三万万有二百三十”(三十万又二百三十),加上军队也不过四十万人左右,也不可能这四十万人都去拉鼎。这么说不过是让齐王知难而退而已。

真正的九鼎有多大到现在早就不可考了,但料想不会动用几万人搬运,毕竟我国现存的司(后)母戊大方鼎重量也不超过一吨,各诸侯国国君索要九鼎更多的是一种野心的试探。

九鼎和礼乐制度里的“列鼎”制度相关。周朝有一套严格的用鼎制度,周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在特定场合下用三鼎。秦和齐索要九鼎,除了想得到实物外,其实更想要的是使用九鼎的权柄,这意味着他们取得了合法的、代天行事的天子权力。

不过让人嘘唏的是,尽管颜率在这种几近绝路的情况下闪转腾挪,为周王室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但他自己的话也透露出一种危局:秦国图谋已久,魏国图谋已久,楚国图谋已久……周边诸侯国都在虎视眈眈,即便没有九鼎,也阻挡不了诸侯称王称霸的趋势。而羸弱的周王室在这种情况下又能支撑多久呢?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