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能自动落锁的无障碍洗手间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自动门一般都是关门自动锁住,压根想不到还要手动上锁。但高铁上无障碍洗手间的门,它必须得手动上锁才能锁住。
如果不手动锁门,外面的人看去显示是「无人」,一按按钮门会被自动打开。
网友@往往加薪:这次过年回家,车厢前方的无障碍卫生间,指示灯显示绿色,我按了开启,门缓慢的打开了,结果里面有个小姐妹坐在马桶上,感觉我比她还慌张,我一边挡着她,一边迅速按了绿色按钮,门缓慢关上后我扭上了锁门装置。小姐妹说,她不知道要拧上旁边那个纽扣………
网友@喵喵不喵:我刚经历过,我是里面那个,真的以为是自动的,里面按了关门键就以为自动锁了,谁能想到啊家人们,我直接想原地去世!那一瞬间终于明白,所谓无障碍设施,障碍可能全在设计师的脑回路里。
小贴士:
无障碍洗手间的门是按钮控制的,外面用手扒拉根本打不开,进门前,得先按门口绿色按键,门会自己打开,进去以后按里面的绿色按键,门会自动关上,开关的速度不快,不要着急。关好以后,有一步锁门,一定要将门上的旋钮转到锁门状态,才可以放心使用。
.02
玩“消失”的商品生产日期
敢问生活中,谁还没有被找生产日期硬控过?
见瓶底、见包装、见封口……位置不固定,再加上字体太小且字迹模糊不清,甚至拿放大镜才能看到,有时候找了半天,看到的是“详情日期请见喷码处”,到底喷哪里了?
说实话,每次逛超市找商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时候明明写的“见背面”,结果找了半天才发现,藏在了背面的夹缝里。找到它需要具备考古学家的耐心和间谍的侦查技巧。
还有像这种在封口处的,买来的时候随手拆了,过一段时间,想看看放多久了,还能不能吃,结果它说在封口处?
尤其像化妆品,生产日期居然要通过批号推算,感觉“秒回数学课堂”。
.03
永远撕不开的牙刷包装
这辈子从未没碰到过一撕就开的牙刷包装。撕不穿的开口、微不可见的虚线……每次换牙刷,都会在心里将设计师问候一遍!
讲真,如果非要我们用剪刀拆,就别设计个虚线迷惑人呢!真搞不懂设计师的脑洞。
.04
够不着的八宝粥勺子
八宝粥附赠的勺子永远比罐子矮一截,每逢吃八宝粥,都会怀疑自己把勺子后面那半截掰掉了。
勺那么短,根本捞不到,挖最底下的时候,手都呈现OK形。实在没有耐心的情况,只能用碗喝了。
说实话,都这样设计了,就不能再长一丢丢吗?
排列成谜的电梯按钮
一些楼层的电梯设计很不人性化,数字随即分布,紧急按钮和开门键长得像双胞胎,按个电梯还得在3秒内复习九九乘法表。
甚至有些按钮的数字,根本看不清。一旦遇到火灾或突发情况,真的考验眼力和手速。
更离谱的是一些小区,为了装高端,按钮选用的是触摸感应。
好听一点是便捷,不用用劲按了,但很容易失灵出故障,三天两头在维修,而且对盲人一点不友好。
.06
打不开的隐藏式车门把手
每到冬天,隐藏式车把就成了北方车主的限时刑具。
结冰的车门把手像被502胶水焊死,抠、拍、踹、吹轮番上阵,最后往往需要祭出保温杯里的热水浇灌,硬生生把开车门玩成《冰雪奇缘》真人版。
网友@北方的汉子:青岛有天晚上雨夹雪,第二天早上直接全车冰覆盖,门把手根本打不开,外面又是大风+寒流。以前担心车门被冻住,现在担心自己先被冻成冰雕。
最讽刺的是,防盗宣传说“降低被撬风险”,结果小偷没防住,先防住了70%的车主。
网友@干饭姐:一场雪将车门把手冻上了,大早提前下楼做准备,奈何一个门都打不开,因为着急上班,最后钻后备箱进去的。
.07
搞不懂的酸奶包装
市面上一些酸奶,且不说奶源品质如何,就冲反人类的外包装设计,设计师开除一百次都不为过!妥妥的浪费资源,浪费产线工人劳动成果,浪费消费者的钱。
网友@凡夫俗子:买的酸奶没喝几口就没了,但底部、四个角和包装壁上却粘了好多,扔了浪费,不扔又喝不着,撕开喝太埋汰。把它压扁了使劲吸嘴巴周围吸了一圈印子。很无语!
目前为止,对这种酸奶,我能想到喝得最干净的方法就是选择不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评论区欢迎带图赐教)
.08
手机被“抛弃”的耳机孔
当手机厂商宣布“无线化是未来”,全世界打工人在地铁上集体上演AirPods消失魔术,日均经济损失高达“一首网易云会员”。
美其名曰“无线未来”,实则逼你额外花钱,最后发现无线耳机不是在丢就是总在没电时罢工。典型的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正如网友@海底两万里说的:我可以不用耳机孔,但你不能不给,帮助我做选择。
不得不说,这种设计,对于不习惯使用蓝牙耳机的人来说,只能被迫花钱再买个转化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