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少胜多的10位名将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5-02-22 20:48:26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历朝历代战争不断,然而最能体现一个将领能力的应该就是以少胜多。在我国古代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些战役是他们军事智慧的极致体现,是将帅胆略与谋略的完美结合。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10位名将。

一、兵家至圣:孙武(春秋)

公元前 506 年,孙武率领仅仅 3 万吴军,就毅然踏上了征伐楚国的征程。而他们所面对的,是兵力多达 20 万的强大楚军。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孙武开创性地实施了“疲敌战术”。

他先是精心策划佯攻,巧妙地诱使楚军在广袤的战场上往返奔袭。要知道,这对于楚军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极度消耗,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折磨。楚军常常在接到错误的情报后,长途跋涉奔赴一处,却发现只是虚惊一场,又得匆忙折返,如此反复,士兵们的精力被极大地消磨。

孙武

待到楚军士气涣散、疲惫不堪之时,孙武在柏举果断地发动了总攻。他以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成功地切入了楚军防线的薄弱之处。当楚军部分军队正在渡河,阵型尚未稳固之际,孙武指挥吴军迅速出击,瞬间打乱了楚军的部署,使其陷入混乱。

仅仅 11 天,孙武便成功攻破了郢都,迫使楚昭王不得不流亡他乡。这场战役,无疑是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也充分验证了《孙子兵法》中“兵贵神速”“避实击虚”的核心思想。他的军事智慧和卓越才能,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后世的军事发展中,也成为了被广泛研究和借鉴的经典范例。他的军事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精兵鼻祖:吴起(战国)

吴起也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前 389 年,在阴晋之战中,吴起率领着 5 万魏武卒,毅然决然地与多达 50 万的秦军展开了激烈交锋。

他开创性地运用了“重甲步兵+弩兵协同”的战术。魏武卒们个个英勇无畏,他们身披厚重的三重甲胄,仿佛钢铁铸就的战神。每一副甲胄都经过精心打造,坚固无比,为士兵们提供了坚实的防护。而在战场之上,他们以坚固的战车作为屏障,巧妙地抵御着秦军的冲击。

吴起

弩兵们则训练有素,他们手持强弩,轮番进行齐射。只见一支支利箭如飞蝗般射向秦军,压制着秦军的冲锋。秦军士兵在密集的箭雨中纷纷倒下,冲锋的势头一次次被遏制。

最终,这场力量悬殊的战役以吴起一方的胜利告终,斩首秦军八万之众。这一辉煌的胜利,使魏国一举夺取了河西之地,极大地拓展了魏国的疆域。

三、歼灭战神:白起(战国)

白起也是擅长以少胜多的将领,公元前341年,白起率秦军3万迎战韩、魏联军24万,此战发生于洛阳盆地东端的伊阙山口。面对兵力悬殊,白起采取“避实击虚”之策:先派少量兵力佯攻韩军侧翼,待魏军主力倾巢而出时,突然以主力从峡谷夹击。魏将庞涓轻敌冒进,陷入秦军预设的包围圈,最终韩魏联军惨败,24万大军覆没。此役不仅扫清秦东进之路,更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歼灭战的范例。《史记》评曰:“白起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此战印证了白起“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原则。

白起四、破釜沉舟:项羽(秦末)

谈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也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楚军对抗40万秦军。他凿沉渡船、砸碎炊具,率军九战九捷,击溃王离长城军团,迫使章邯20万秦军投降。此战首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士气激发法,司马迁称其“战神之威,诸侯膝行而前”。

项羽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刘邦率领56万大军攻打项羽的老巢彭城,当时正在齐地作战的项羽率3万精锐日夜兼程奔袭,趁刘邦联军懈怠之际突袭反击。他采用“迂回包抄”战术,命英布率军截断楚军粮道,自率主力从侧翼强攻。联军仓皇应战,溃散如沙,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

五、兵仙奇谋:韩信(西汉)

韩信也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前204年井陉口之战,韩信率3万汉军对阵20万赵军。他背靠河水列阵,诱使赵军倾巢出击,同时派两千轻骑突袭敌营。当赵军久攻不下士气衰竭时,汉军两面夹击,斩陈余、擒赵王,创“背水一战”经典范例。此战被刘伯承称为“谋略与心理博弈的巅峰”。

韩信

公元前203年的潍水之战,韩信率领5万汉军 对阵 齐楚联军20万,韩信采用“水陆并进”之策:先派曹参率军佯攻定陶,吸引楚军主力;再命人堵塞潍水支流,蓄水待发。交战时,韩信佯装败退,引龙且渡河追击。待楚军半渡,汉军突然掘开堤坝,潍水暴涨,楚军溺亡过半。韩信乘势发起火攻,焚毁楚军浮桥,联军惨败。龙且被斩,齐王田广降汉。

六、火攻圣手:周瑜(东汉末)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手抗曹让周瑜也成为历史上打过以少胜多战役的将领了。208年赤壁之战,周瑜以5万联军对抗曹操20余万大军。他利用曹军连锁战船的弱点,命黄盖诈降火攻,借东南风之势焚毁敌舰,配合水陆夹击彻底击溃曹军。此战首创“气象战”概念,诸葛亮赞其“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

此役曹军惨败,损失战船800余艘,死者过半。曹操仓皇北撤,孙刘联军趁机夺取荆州南部四郡。赤壁之战不仅阻止了曹操南进的步伐,更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七、逍遥惊雷:张辽(三国)

曹魏的张辽凭借逍遥津之战也打进了以少胜多将领的阵营。公元215年的逍遥津之战,张辽率率曹军7000余人对阵孙权吴军10万余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张辽先派轻骑夜袭孙权大营,斩杀吴军都督凌统,迫使孙权退至逍遥津北岸。接着张辽亲率八百虎贲铁骑乘隙穿越濡须口,从后方冲击吴军侧翼。他精准选择黎明前最松懈时刻突击,直插吴军核心营地,斩杀陈武等十二将,迫使孙权“跳断桥而逃”。此战创造“八百破十万”的奇迹,曹操惊叹“古之召虎不过如此”。

张辽影视形象

此役张辽以七千人马大破吴军,孙权仅率千余骑逃脱。战后东吴士气受挫,数年内不敢大规模北犯。合肥之战不仅保住了曹魏战略要地,更让张辽成为东吴的“噩梦”。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形容此战为“的卢飞快,风掣电驰”,突显其迅捷凶悍。

八、北府铁壁:谢玄(东晋)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攻晋,企图一举灭掉东晋。而在东晋内部,则以谢玄为统帅,率领8万北府兵北上迎战前秦80万大军。双方对峙于淝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谢玄先派部分兵力渡河挑战,佯装不敌后撤回。秦军误以为东晋军怯懦,争相渡河,导致渡船拥挤、阵型混乱。接着利用前秦军中汉人降卒对苻坚的不满,暗中散布谣言称“秦军已败”,动摇军心。当秦军主力渡河时,谢玄率精锐骑兵突袭其侧翼,配合后方步兵夹击,将秦军分割成碎片。

谢玄

在谢玄的指挥下,前秦军溃败北逃,苻坚仅率残部数千人逃离战场。此战彻底摧毁了前秦的南侵野心,东晋得以保全半壁江山。

九、白袍鬼将:陈庆之(南朝)

陈庆之是属于文人打仗,而且还打出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公元529年北伐中原,陈庆之率7千白袍军纵横北魏腹地。他以“昼夜奔袭+分化瓦解”战术,47战全胜,连克32城,涡阳之战,陈庆之率北魏军2000人对战南梁叛将侯景部数万人,大破侯景部,斩首三千余人。甚至在荥阳以3千兵力击溃北魏30万援军。其“闪电战”思想比古德里安早1400年,毛主席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影视形象

陈庆之以少胜多的战役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乱世中个人勇气的象征。他从涡阳之战的坚守到白马之围的绝地反击,展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争智慧。其传奇经历印证了《孙子兵法》“上兵伐谋”的核心思想——弱者若能善用谋略,亦可撼动天下格局。正如《资治通鉴》所言:“庆之善于抚军,士卒皆乐为之用。”他的名字,至今仍在中国军事史上熠熠生辉。

十、雪夜奇袭:李靖(唐初)

李靖不仅是一位全能型军事人才,也是一位闪电战名将。公元630年夜袭阴山,李靖率3千玄甲军奔袭东突厥。他趁暴风雪夜直插颉利可汗牙帐,以“斩首行动”瓦解敌军指挥系统,配合主力合围,最终俘获10万突厥部众。此战李靖率领大军一举灭掉东突厥。

李靖小结:

这10位将领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智慧与意志的较量。弱者若能善用谋略,亦可撼动天下格局。

1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