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识到不对!中导系统有个致命缺陷,中俄早已解决这一问题

科大烽嚯 2024-10-19 03:11:51

折腾了几年,相继服役了精确打击导弹(PrSM)和“堤丰”(Typhon)中导系统后,美军总算初步解决了中程导弹的有无问题。

但焦虑的美军很快就发现了新麻烦,那就是这些导弹系统仍存在致命缺陷,仍然只能以卡车带拖车的形式进行机动,适应力远比不上中俄早已普及的“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导弹车(TEL)。

麻烦的是,这个问题恐怕不像中导系统这么费点劲就能解决,甚至美国可能永远无法解决。

(M270和陆军战术导弹在乌克兰战场还有点威风,但拿到东亚就不够看了)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中俄至少都是大国,有充沛的资源和技术基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意外。诛心的是现在连朝鲜似乎解决这个问题都不在话下,近年来亮相了几款采用TEL构型的中远程弹道导弹,这无疑让美军在此方面的劣势进一步放大。

从美媒“战区”的报道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前线部队不满,例如驻夏威夷沙夫特堡的第三支多域特遣队指挥官罗斯上校就发出灵魂拷问,表示目前已部署了中程(导弹)能力并投入战场,可是“我们如何使其更具机动性?我们如何使其更小?我们如何使其更灵活?我们如何有效使用它及如何维持它”?

(一套“堤丰”系统,可见全部是牵引车+挂车组合)

罗斯称,目前“堤丰”系统全部由重型高机动战术卡车(HEMTT)拖带,这种重卡技术上没什么问题,通用性也强。

问题是这东西尺寸太大了,HEMTT本身只是个牵引车,“堤丰”系统无论是导弹发射箱还是控制模块,还是电源和后勤全部安装在挂车上,这不但增加了整车尺寸,机动时还需要牵引车固定挂车才能走,大幅降低了灵活性。

更严重的,是这种机动方式增加了展开和收起的时间。举个例子,一样是2500公里级别的导弹,采用TEL发射车的东风-26可以随时停车、检查、预热并发射,打完了就能继续机动,全程最多十几分钟,既不挑路面环境也不用太长时间设置阵地。

而“堤丰”呢,一套系统少说四五辆车,必须在平整路面或地面才能稳定行驶,还必须有够大的预设阵地才能展开,大兵们忙碌一通把导弹打出去,再把牵引车和挂车固定好检查完再上路,半个小时都算短的,搞不好到时候就都不用重新上路,而是在敌方打击下真“上路”了。

(今年部署到菲律宾的“堤丰”系统,正在从C-17机舱中驶出)

这个问题是美军过于强调全球到达和快速部署导致的,TEL发射车因为将车和导弹结合在一起,高度宽度和重量都超出大型运输机的装载能力。

使用牵引车+挂车就容易多了,比如中轻型车辆可以装进C-130的肚子里,大型和重型车辆可通过C-17和C-5进行运输。这样虽然容易大范围机动和部署,但牺牲了小范围内的机动和灵活性,即使可以通过直升机临时调整,那也是要在掌握制空权和制信息权的基础上。

三十年前美军还有这个能力,三十年后美军就不敢保证了,特别是不久前在菲律宾吕宋北部佬沃机场部署“堤丰”,说是可以快速机动,可对于空天一体侦察系统、高超音速导弹、五代隐身机来说与固定阵地没什么区别。

再考虑到这些岛屿都几乎谈不上有纵深,基建和交通条件也称得上恶劣,那么提高罗斯上校他们的部队的机动和适应能力,便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4×4轻型战术车,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美军各军种为这个问题可以说集思广益,海军陆战队采用了奥什科什公司的4×4联合轻型战术车,优点是够轻够小还能无人驾驶,缺点是单车只能带1枚“战斧”;美国陆军在测试“海马斯”的无人驾驶版,优点是基础型比较成熟,缺点是发射器太短装不下“战斧”;美国海军在测试集装箱式的MK70发射装置,优点是基于舰载MK41垂发单元,缺点是到现在陆基型也只有牵引拖车版。

办法虽然多,目前来看没一个有用的,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是美国目前没有堪用的TEL发射车,再看看俄罗斯的MAZ-7916、MZKT-79221,中国的WS2500、HTF5980A,白俄罗斯的MAZ-543、MZKT-7922等型号。只能说,有时聪明真的会反被聪明误。

(这张照片足以证明朝鲜拥有比较合格的TEL发射车,只是还不算先进)

甚至朝鲜都亮出来过实用的TEL,比如火星-17和火星-18(也译为“火星炮”)分别采用了11轴和9轴发射车,虽说并不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全轮驱动技术,但从试射照片来看,也确实能做到不挑剔发射位置和阵地。

虽然外界认为朝鲜可能从其他国家得到了这种技术,本国能不能量产或维护也很难说,但朝鲜方面已经放出过军用架车厂的内部照片,解答了这一疑问。它们在战时散入朝鲜北部山区进行机动和隐蔽,照样拥有强悍的生存能力,比美军的拖车可强多了。

目前来看,美军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好办法,海军陆战队的轻型战术车是唯一比较靠谱的办法。当然更现实的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放弃在西太平洋部署中导的想法,打不赢的事情,何必去干?

0 阅读:52

科大烽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