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虎年被人们称为吉年,现实却相反。横扫全球两年多的瘟疫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反扑。阳春之际,祸不单行,战争又来叠加。
阳春之际开战的俄乌冲突一个月来,俄罗斯出动了70%的陆军,并首次动用了超高音速导弹。双方付出了数万军民死伤代价,欧洲粮仓乌克兰举国废墟,上千万难民无家可归。
俄乌冲突,殃及池鱼,能源危机,无人能逃。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重量级制裁,引发全球能源价格暴涨,最高时原油高达139美元/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0%,创2008年以来最高值。就连距离战场直线距离8000公里外的中国腹地,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成品油“9”字头,破“10”只是时间问题。
笔者当年驻外时,曾考察过从中东到俄罗斯的油气田,对中国数10年来付出重大代价打造的进口能源网络有过亲身感受,更加理解“能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含义。从能源角度透视这场冲突,换个视角厘清诸多战争背后的现实与纠结,对能源自主会有启发。
廉价石油支撑的俄罗斯车水马龙的远东城市街头,每年向中国供应3000万吨原油的中俄原油管道就是从此进入中国黑龙江
01
与俄罗斯的合作,能源唱主角
地缘政治与能源战略交织,让几乎所有大国卷入俄乌冲突,出自各自利益的站位不同,态度各异。
从地缘政治上看,此次西方只是暂时把战略中心转移到俄罗斯身上,战后依然会回归亚太。这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无论成败,大伤元气的他们都将离开全球舞台中心,成为一个以守为主的国家。而欧洲最贫穷的乌克兰由于被西方绑架在对抗俄罗斯的战车上,未来不仅得不到他们所要的东西,还将失去现在所有。
在未来的中俄关系中,能源可谓定盘星。地缘政治的最重要支撑点之一,就是生存空间层面的能源战略。对此,著名石油战略家丹尼尔·涅金一针见血指出:石油,就是金钱与权力的全球大博弈。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40多年,国民生活水平得以前所未有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国内机动车保有量与销售量均占全球第一,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平均三个多人一辆,并且以每年2000万辆的速度递增。城市居民大多数家庭都拥有私家车,就是农村,也广泛使用上燃油农用车。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天然气成为我国当下国民生活与发电、供暖的必须;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所需石油化工原料高速增长,需要石油驱动的物流行业更是发展迅速。
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支撑,但中国70%以上的石油、40%以上的天然气需要进口,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命脉,这些年来,我国高层出访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协调石油天然气的多元进口。
中东是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地区,这些能源80%以上需要通过海运,公海上每天都有上百艘巨型油轮通过西方控制的波斯湾、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驶向中国。来自中东的油气通道在和平时期尚能够保障,如果遇到战争和西方制裁,我国目前尚难以保证此条路的顺畅。
笔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考察时拍下的马六甲海峡,可谓中国能源进口的脆弱生命线
除却不安全的中东油气进口海上通道外,世界第二大油气生产国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供应国。目前,中俄原油管道通过黑龙江进入我国大庆末站,每年输送1500万吨原油,接近一个胜利油田产量;2018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每年向我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终点为大清市林源炼油厂。
两条来自俄罗斯的原油输入管线,相当于给我国再造了一个大庆油田,其在我国能源战略保障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开通,经东北、华北、华东等9省区市,直抵上海白鹤站,实现俄气资源与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旺盛的天然气市场需求相对接,并与我国现有区域输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比15.42%,进口天然气占比9%,其能源战略地位难以替代,成为两国关系的定盘星。
与此,中俄贸易额达到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其中,我国从俄罗斯年进口额793亿美元,增长37%。与俄罗斯传统影响力范围重叠的一带一路战略上具有中国巨大利益,其中70%都是涉及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每年给一带一路国家投入数百亿美元,沿线工程承包额也达上千亿美元。
同时,我国还是乌克兰第一贸易国,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也是我国第二大玉米进口国,我国30%的进口玉米来自乌克兰。
无论全面站位西方还是俄罗斯,都会对中方经济产生危害,同时,这也是西方世界和俄罗斯所难以承担的灾难。
处于国家利益这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底线考量,中方本着“和平对话”原则,最大限度促进俄乌双方和解,早日停战,回到原点。
02
美国制裁对象,是一箭三雕的能源定位
到底谁是俄乌战事最大受益者?谁又是受害者?这是判断二战后欧洲最严重事件站位的核心。
中国是俄乌两国最大贸易国,这两个斯拉夫国家间发生的互残式毁灭性战争,首先对中国没有一点益处。而对这两个国家而言,无论谁胜,都是这场不该发生的战争的败者。对俄罗斯言,为了营造边境的平安与生存的需要,要付出将国家带入二流三流国家的巨大代价;而对乌克兰言,想要的不仅没得到,已有的会完全失去。
但仅从能源战略角度看,此次战争无论谁胜谁负,无疑都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地大物博,资源无比丰富,人口相对稀少,拥有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高端人才与高科技,以及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美国拥有占全球超过10%的原油产量,原油日产为1160万桶,与原油日产1040万桶的俄罗斯和原油日产1010万桶的沙特,构成全球能源供应铁三角,主宰着全球的能源供应。
俄罗斯作为地大物博、人口更加稀少的资源型国家,控制着全球10%的原油和17%的天然气的供应量,俄罗斯能源产品出口占全球能源出口份额超过40%。
相邻的欧洲是其主要市场。目前,俄罗斯约60%的石油出口到经合组织欧洲地区,另外20%出口到中国。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欧洲三成的石油与近半数的天然气消费量来自俄罗斯。仅事关欧洲百姓日常生活的天然气,每年对俄罗斯的需求量就高达1700亿立方米。欧洲经济大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希腊、波兰、瑞典等国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高达约50%,匈牙利、奥地利、芬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10个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均超过75%。
俄乌冲突后,美国联手西方全方位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是依靠能源生存的资源型国家,能源制裁首当其要。俄乌战争发生后,美国当即宣布其控制的西方世界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限制向俄出口炼油技术和设备,限制对俄能源领域投资。双重压力之下的欧洲为了生存,不得不抱团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欧盟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减少三分之二同时,一批包括bp与道达尔能源在内的西方石油巨头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全在西方的全球四大石油服务公司也陆续停止在俄罗斯开展新业务。
具有标志性的2月22日,德国宣布暂停已经建好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该项目是俄天然气巨头Gazprom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每年可向欧洲最大经济大国德国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由于西方对俄实施的制裁,“北溪2号”运营商出现大规模的支付困难,已经解雇所有106名员工,并结束其业务。耗资95亿欧元的这个举世瞩目的超大型天然气输送项目申请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制裁,国际能源署预测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将在4月下降四分之一。
欧洲2月连续第3个月成为美国LNG的最大出口地,占美国当月LNG出口份额的近四分之三。
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在深度打击俄罗斯能源产业同时,更造成欧洲能源的短缺与价格暴涨,让欧洲更加依靠美国,达到美国控制欧洲的目的。俄乌冲突爆发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触及139.13美元/桶高位;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30美元/桶,两者均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欧洲天然气价格同期上涨50%。由于制裁,能源贸易商对俄罗斯原油避而远之,降低了现货市场原油供应量。在欧洲,加满一箱油需要花费100多欧元,一箱油可购买买一辆自行车。
不仅欧盟能源灾难,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各地油价也连破历史纪录。能源制裁引发全球对能源市场供需平衡的担忧,全球已经进入了能源危机时刻并非耸人听闻。
尽管一致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但缺乏天然气的欧盟却有苦难言。欧盟3月8日提议欧盟国家今年削减三分之二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需要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德国、荷兰等国对能源进口禁令明确表示反对。如果大幅削减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将对当地民生、物价带来灭顶之灾。
灾难不仅带来能源价格飙升。乌克兰危机一个月后,乌克兰全国一片废墟,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股市崩盘,卢布暴跌,3000亿美元俄罗斯外汇储备被西方国家冻结,俄罗斯企业和金融寡头在西方的资产被扣留;同时欧洲涌入了数百万乌克兰难民,让自己培养的亲美国家挑衅并削弱最大对手俄罗斯,让欧洲回归美国旗下,同时让中国卷入其中蒙受损失,这样,世界最大油气生产国美国就实现了一箭三雕。
03
能源供应结构“青黄不接”,俄乌战争将困局暴露
俄乌战争引发的油气资源危机,再一次把新能源概念炒热。但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并非一蹴而就,只是愿景而已,今后的相当长时间,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依旧需要错位配合,在不同维度竞争,多能互补。更不能说是新能源要全面替代化石能源,而是调整结构。
从能源专业角度看,著名石油咨询专家马一峰认为,2021年是近75年来石油天然气勘探发现最低年份,没有勘探发现就没有储备和开发。深入研究会发现,由于碳中和以及新能源浪潮导致各国资本和政策都在向新能源项目倾斜,石油天然气代表的化石能源投资锐减。沙特和阿联酋要转型全球最大的氢出口国,澳大利亚大力开发西部的太阳能和风能,俄罗斯目标是在全球氢能市场占据领导者地位。典型的油气资源型国家都如此,更助长了能源结构供应的失衡。
底层逻辑证明,新能源跟风打压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但新能源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受技术、成本、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完成系统性补位。
马一峰认为,俄乌冲突只是一阵风,拂去了“灰犀牛”背上的尘土,这个灰犀牛就是全球能源“青黄不接”的结构性风险,这才是底层逻辑的最大呈现。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的局面并没有改变。2020年,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83.2%,水和核电占比11.1%,风、光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仅占5.7%。
美国宣布对俄石油禁令,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升至每加仑4.173美元,打破了2008年7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普通汽油价格过去一周的涨幅达到了15%,创下近20年来的最大周涨幅。美国不得不承诺承诺在本财年释放超过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
俄罗斯3月原油出口量已经每日减少200万桶左右,继续制裁下去,全球将产生每日500-700万桶供应缺口。俄罗斯警告,继续制裁俄罗斯能源将对世界市场造成灾难性后果。欧佩克也不得不认为,新能源远水不解近渴,全球油气剩余产能不足以弥补该缺口。
俄乌战争对全球能源最大警示,就是未来还需要加大对传统能源的投入。这才是更加理性的抉择,更加稳定地进行能源转型。
2月22日,德国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图为投资巨额的北溪二号示意图
“能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未来走向,更是当下越来越不可预测的世界局势的必然要求。
加强自身对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最大限度降低对外依赖,推动各类新能源项目的同时发挥好化石能源压舱石的作用,这是我们在能源战略上的不二选择。
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强调指出:加大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国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基本上完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与此同时,大力推动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保住2亿吨石油当量。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双轮齐下,2035达峰,2亿吨油气当量。这是中国能源的底线。
俄乌战争对全球能源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未来难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各种能源短缺的预案。
目前看来,尽管局势出现了一丝缓和希望,但俄乌双方索求目的均未达到,乌克兰战争若扩大升级,会进一步恶化全球能源紧张局面。
俄乌冲突令能源供应雪上加霜,未来全球能源走向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