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台后做得最明智的一个决定:不是发动俄乌战争,而是这件事

梅梅评历史 2024-06-23 08:18:38

2003年的一天,普京正与俄罗斯的商业巨头们聚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会议室里开会。

当会议进行到一半,霍多尔科夫斯基突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PPT,直言不讳地指出普京政府的不足之处,他的语气尖锐,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让在场的人听得胆战心惊。

面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有理有据”的指控,普京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愤怒,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平静了下来,他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必须要赢得最后的胜利!

普京素以“铁腕”著称,霍多尔科夫斯基作为俄罗斯的七大寡头之一,为何敢公然和普京叫板?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从30多年前的苏联解体说起。

俄罗斯七大寡头有多豪横?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系导致生产力低下、经济停滞,物资严重短缺,老百姓上街买个早点都要排队2小时以上。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选择了激进的改革道路,他先是推行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全面放开物价、提高税率、控制工资增长,然后又在1992年,全面实行私有化。

叶利钦的本意是想把苏联原来的计划经济,快速转型到市场经济,但由于急功近利,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公平的分配机制,俄罗斯的经济不仅没能恢复过来,还差点真的“休克”。

其中,产生的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一些权贵和商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政策的漏洞,纷纷以低价收购国有资产,比如,莫斯科“吉尔”汽车制造厂的资产总量约合10亿美元,但一家私人财团只花了400万美元,就将其收入囊中。

据数据统计,当时俄罗斯约有500家大型企业,估值约为2000多亿美元,但它们最后总共卖了多少钱呢?

72亿美元!连实际价值的零头都不到。

在短短几年内,俄罗斯的大半财富迅速聚集到个人手中,并形成了以“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七大寡头。

这七大寡头拥有了巨额财富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开始利用手中的财富干预政治,独揽权力,甚至操控总统的人选。

这时正值1996 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前夕,叶利钦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场极为艰难的挑战。

由于之前一系列的错误举措,叶利钦在人民心中的威望骤降,在一次统计中,叶利钦的民众支持率仅为3%,这也就意味着,他想在大选中谋求连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失去民众支持的叶利钦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只能转而求助于拥有大量财富和资源的寡头们。

而俄罗斯的七大寡头也乐意之至,几乎不用费什么口舌,双方就达成了交易:

寡头们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叶利钦的竞选活动,帮助他赢得选举;

作为回报,叶利钦则要在当选后,维护寡头们的利益。

大选开始后,掌握了大量媒体资源的寡头们,开始积极为叶利钦宣传造势,并大肆抨击他的对手-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据说,为了确保叶利钦连任,他们前后投入了大约1亿美金。

最终,叶利钦以54.4%的得票率击败了对手,成功连任俄罗斯总统。

叶利钦的成功连任,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寡头的胜利,也标志着俄罗斯的政治开始被这些寡头所掌控。

很快,七大寡头之一的别列佐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处处对国家政策指手画脚,并因此得到了一个“克里姆林宫教父”的称号,而波塔宁也被任命为副总理,负责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政策实施,其他寡头也先后进入政府部门并担任要职。

寡头们掌握大权后,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一方面开始利用权势为自己捞取更大的利益,像别列佐夫斯基就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光这一笔交易就为他净赚了3亿多美元。

另一方面,寡头们之间开始明争暗斗,并因此影响到了政府的稳定。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1998 年——1999 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竟前后换了五位总理!而背后的原因,仅是因为寡头之间在互相较力!

别列佐夫斯基甚至放出狂言:“只要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来当总统!”

在叶利钦执政的后期,寡头们对国家政治的干预几乎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他们将触角伸及到了经济的各个领域,就连叶利钦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是寡头们在背后操纵着国家”。

逐渐意识到寡头危害的叶利钦,也曾试图削弱寡头们的势力,但这些努力无一都失败了。

精疲力尽的叶利钦开始考虑接班人人选,就在这个时候,别列佐夫斯基向他推荐了克格勃出身、为人十分低调的普京。

经过一系列考察,叶利钦十分看好普京,他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的唯一选择。”

就这样,1999年底,68岁的叶利钦辞去总统职务,将俄罗斯这一副烂摊子交到了普京手里。

当时,俄罗斯的国内、国际情况并不乐观:

经济严重衰退、百姓贫富差距过大、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挑战、七大寡头对政治的肆意干预、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等等……

就在寡头们以为普京也会像叶利钦一样,不得不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时,普京却悄然改变了策略。

普京的首次警告:“赚钱可以,但不要参政”

2000年普京上台伊始,就对七大寡头发出警告,明确表示“你们赚钱可以,但不要参政”,然而,寡头们习惯了我行我素,谁也没把普京的警告当回事。

这年8月12日,俄罗斯发生了一场海军史上极为严重的灾难——“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为演习时发生爆炸,导致整个潜艇沉没,上面118名官兵无一生还。

事故发生后,寡头们利用控制的媒体,大肆抨击普京对此事应对不当,面对寡头们的无端指责,普京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公开喊话道:

“我奉劝那些人最好还是先去把自己在法国或西班牙地中海沿岸买的宫殿卖掉。我要他们回答我,为什么他们买的不动产要用假名字或用某个公司的名义呢? 我倒想问一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普京这番话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如果不听劝告继续干政,势必会付出代价。

可是,“利令智昏”的寡头们并没有就此收手。

普京的再次警告:“要么死,要么滚”

2001年,普京率先对最能滥用政治影响力的传媒大亨古辛斯基下手。

不久,古辛斯基的NBK银行因财务问题被审查,一年后,古辛斯基被指控犯了侵占国家巨额财产罪、欺诈罪等,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自己在独立电视台、桥媒体集团的股份悉数出售。

2003年,失去财富和影响力的古辛斯基,被迫离开俄罗斯,从此开始了遥遥无期的流亡生涯。

感受到危险的“寡头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不仅没有就此收敛锋芒,反而“迎难而上”,希望通过操控舆论让普京“低头”。

可此时的普京已经通过车臣战争的胜利、国民经济的恢复,国际关系的改善,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说白了,他手中已经有了和寡头叫板的资本,可寡头们还沉浸在旧日的美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2003年初,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普京决定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税以及出口税。

霍多尔科夫斯基掌控着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普京这一政策,势必会大大削弱公司的利润,因此心怀不满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这年2月份的一次会议中,公开批评普京政府的政策有诸多失当之处,也就是文章开头发生的那一幕。

除了公开指责普京外,霍多尔科夫斯基还大力扶植反对派政治力量,面对此人的种种挑战行为,普京霸气地喊出了那句让敌人胆寒的名言:

“那些反对这些政策的人,他们要么死,要么滚。”

2个月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被查出有偷税偷税的行为,7月份,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机场被捕,随后以“诈骗、逃税和侵占国家财产”等罪名判处9年监禁。

在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期间,尤科斯石油公司也宣布破产,最终被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收购。

而霍多尔科夫斯基本人,在2010年被提前释放后,2013年又再次被捕,一年后,因表现良好再次被提前释放,此后便一直流亡海外。

而另一位公开与普京叫板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01年,别列佐夫斯基被指控犯了“欺诈、洗钱”等罪名,得到消息后,他急忙逃到国外,而他在国内的资产则相继被政府没收或被迫出售。

2013年,别列佐夫斯基在国外去世,一直到死,他都在反对普京,但是他的影响力已大不如从前,因此也没掀起什么浪花。

这些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的其他寡头们这才猛然惊醒,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直到这时,他们才开始认真考虑普京刚开始的那句警告——“赚钱可以,但不要干政”,迫于压力,他们纷纷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并逐渐退居幕后。

在七大寡头中,唯一得以全身而退并保全财富的只有阿布拉莫维奇一人,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阿布虽短暂涉足俄罗斯政坛,但他从未像其他寡头那样公开挑战和指责普京,而且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他还坚定地站在了俄罗斯这边。

如此无害且懂得审时度势的人,普京自然会对他“手下留情”了。

总结:

普京收拾七大寡头的过程,既是巩固政府和自我权力的过程,也是俄罗斯的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普京不仅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更为俄罗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他曾经所说,“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而他正是通过收拾寡头,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场权力的重塑,不仅是对寡头的一次清洗,更是对俄罗斯政治生态的一次深刻变革。

可以说,没有普京的铁腕,就没有如今的俄罗斯。

参考文献:

1、《寡头政治:俄罗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梦魇》,方亮,封面报道,2016.2

2、《寡头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华凌志,新学术,2013.1

3、《普京与寡头的博弈及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崔锦宁、项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