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莫若敬,居莫若俭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8-06 12:00:40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行为举止莫过于恭敬,持家居家莫过于节俭,道德品行莫过于谦让,办事做事莫过于征求他人的意见。

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心志不可满盈,快乐不可至极;举动不如从敬,居家不如节俭,树德不如谦让,做事不如咨询。

先贤劝“俭”,《尚书》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既能勤劳为邦,又能节俭持家。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

《韩非子》中: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聪明的人节俭地使用钱财,家庭就富裕。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奢侈又懒惰的人贫穷,辛勤又节俭的人富有。

《小窗幽记》中: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洁,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德行。

《老子》中: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孟子》中: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谦逊有礼貌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菜根谭》中: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奢侈的人即使再富有也不满足,还比不上节俭而略有赢余的穷人幸福。

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御孙说:“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

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随意挥霍,败坏家庭,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

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0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