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仰沦为生意:"素食女神"曾黎团队倒卖粉丝礼物引发的信任地震》

阎宇澄说 2025-03-27 14:32:50

一、闲鱼惊现"爱的赃物",粉丝真心被明码标价

2023年盛夏的某个深夜,一位五年老粉在闲鱼划动的手指突然僵住——屏幕里躺着某个刺痛灵魂的商品:由300多名粉丝耗时三个月设计、众筹制作的纯银纪念徽章,正以800元价格待售。商品详情页还标注着"全新未使用"的字样,而这条发布于礼物送达后仅12天的链接,像一把尖刀扎进了粉丝的心脏。

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这个名为"星月杂货铺"的闲鱼账号逐渐显露出令人窒息的真相:曾黎代言的未拆封护肤品、生日应援的定制礼盒、甚至带着火漆印的粉丝亲笔信,都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般整齐陈列。交易记录显示,最近半年已成交47件"明星周边",其中最昂贵的某奢侈品项链售价高达2.3万元,正是半年前粉丝为庆祝偶像生日集体筹款的"心意"。

二、捂嘴三连击: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反面教材

当#曾黎团队倒卖粉丝礼物#的词条开始在微博发酵,一场荒诞的"危机公关表演"随即上演。凌晨1:23分,粉丝晒出的证据帖突然变成"仅自己可见";2:17分,涉事闲鱼账号的所有商品诡异消失;直到次日热搜登顶,才有工作人员向爆料粉丝发送"正在核实"的模板式私信。这种"否认-删除-装死"的三部曲,被营销专家戏称为"2023年最失败的公关案例"。

但互联网永远保留着最锋利的记忆。有技术流网友通过IP地址比对发现,该账号登录地点与曾黎工作室注册地址精准重合;更有追星族挖出三年前就有人吐槽"送给曾黎的手工包包出现在二手市场"。随着"证据雪球"越滚越大,那个曾经在采访时宣称"每个礼物都会用心珍藏"的温柔形象,正在舆论场中分崩离析。

三、人设崩塌现场:当"佛系"面具被撕下

这场风暴最残酷的部分,在于击碎了精心构建的"素食女神"神话。翻阅曾黎的公开履历:她在直播间温柔劝说"不要再破费送礼物",在杂志专访中展示"专门存放粉丝信件的书房",在综艺里强调"物质不是表达爱的方式"。这些碎片拼凑出的"人淡如菊"形象,与闲鱼账号里批量转卖的礼物形成魔幻对比。

某位脱粉的站姐算了一笔账:粉丝后援会去年在各种应援中花费超87万元,其中至少15万元的礼物出现在二手平台。"我们以为送的是心意,其实是在给明星团队提供无本万利的货源。"她在退圈长文中写道。更令人唏嘘的是,有学生粉丝为凑钱买周年纪念款手表,连续一个月只吃白粥榨菜,而那款手表在闲鱼上的售价是她三个月的生活费。

四、行业脓疮:明星礼物产业链的灰色地带

这场风波意外揭开了娱乐圈冰山下的暗流。某娱乐公司离职员工透露,处理粉丝礼物早已形成成熟"产业链":工作人员会先筛选贵重物品,"适合明星自用的留下,其他直接转手";更有专门的中介团队负责"洗白"来源,将礼物分批挂在不同平台销售。而曾黎团队的操作之所以引发众怒,在于"连书信鲜花都不放过,吃相实在太难看"。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行为的灰色在于礼物所有权转移的界定模糊。虽然《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规定艺人不得收受贵重财物,但执行层面常沦为"一纸空文"。某资深经纪人坦言:"很多团队都把转卖礼物视为隐形福利,毕竟粉丝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送的东西去了哪里。"

五、信任消亡录:当饭圈经济学遭遇价值观崩塌

这场"闲鱼门"事件最深远的影响,或许是彻底暴露了偶像工业的残酷真相。在微博发起的"你还会送偶像礼物吗"投票中,17.8万人参与,89%选择"不会再送"。粉丝经济研究者李敏指出:"当发现自己的情感投入被量化成收益报表,任何正常人都会产生强烈的背叛感。"

或许正如某个高赞评论所说:"我们总嘲笑炒股是韭菜,没想到最绿的韭菜竟然生长在追星这片土壤。"在#曾黎人淡如贪#的话题下,有网友晒出去年送给偶像的手工刺绣,如今正挂在某二手平台标价680元。照片里精致的丝线在闪光灯下依然熠熠生辉,只是当初绣进去的那份真心,早已被定价系统碾得粉碎。

0 阅读:0